外国人称“您”,国人称“你”?“47万奖学金”后,北大再陷风波

昨天中午,某社交媒体上认证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教授的大V对“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对外国学生尊称‘您’,对中国学生称‘你’”发声质疑。在其发布的两张配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了留学生录取通知书和国内学生录取通知书上称呼的不同。

众所周知,不久前,北京大学因“招录汉语不达标留学生,并可能为该留学生提供高达47万元奖学金”而备受关注。很多人对一个汉语不达标且需要在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补习的留学生,却能在中国最顶尖高校领取巨额奖学金的现象表达了强烈不满。

虽然北大事后做了说明,表示录取该名留学生的所有程序和标准都合规,但人们的心中还是存在一些疑虑。毕竟对中国学生而言,别说是几十万元奖学金,就是想获得几万元奖学金,恐怕都比登天还难。

“47万奖学金”事件引起的风波才稍有平息,北大又卷入风波,而这次风波显然有上次风波延续的影子,只是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由于北大还没有对通知书称呼问题作出公开说明,因此我们无法做出或是或非的判断。当然,就算北大作出了公开说明,是是非非,也说不清楚。

“您”和“你”,仅仅是两个不同的称呼,为何激起了国人普遍的“不适感”?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两个称呼的解释吧。

“你”是普遍使用的人称代词,相互称呼为“你”,一般代表双方地位相当,没有尊卑之分;

“您”字出自方言,于近代融入普通话并被广泛推广使用,使用“您”称呼对方,是表示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把“您”这个字拆解看,“心上有你”就是非常尊重对方的意思。

虽然在中国文字中,“您”和“你”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但使用“你”称呼对方宣示的是平等,而使用“您”称呼对方则表示对方地位的尊贵。所以说,“您”的称呼通常是用在长辈、上司等身份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身上。

北京大学称呼国内录取学生为“你”没有错,因为双方没有尊卑之分,但北京大学称呼外国学生为“您”,就有自降身份的嫌疑了。这是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的主要原因。

从不少网络评论中,我们能感受到大家的不快,甚至有人认为是“自尊受到的一次严重伤害”。客观地说,在录取通知书的称呼上使用“双重标准”确实不妥,北大因此被再次质疑也无可厚非。

不过,我们也要冷静下来做个思考,北大的这种做法有没有不合规?是不是只有北大这样做了?如果北大只是按照既定程序和以往惯例发放通知书,此次成为“众矢之的”,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受害者”。可与其他“受害者”不同的是,北大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辩解,最好的方式是等风波慢慢平息后,再默默做出修正。

不容置疑,北京大学是中国超顶级高校之一,蜚声海内外,是国人文化自信“标杆”。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自我放低姿态”的方式极度敏感。在大家看来,如果连北京大学都这样,还有高校能“挺直腰板”吗?

当然,也有人从不同角度做出分析,认为,称呼外国留学生为“您”,称呼国内学生为“你”,是中国人“好客”本质的表现,家里来了客人,难道不客气地称呼对方为“您”吗?这种解读并非没有道理,但她属不属于“阿Q精神”,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话说回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再去说北大的不是,如果北大真的什么都不是了,我们还有多少大学能拿得出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