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互联网心理医院,暖心壹疗打造医药闭环,寻找精神卫生买单方【心理健康+案例系列专题】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几乎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时,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千亿市场正待挖掘。

在2.5亿人的精神需求下,动脉网近期策划《心理健康产业专题》,从企业到市场,从国内到海外,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将对这一领域进行一次全面扫描。

若您身处这个行业,可以随时与作者交流;有报道需求,可以直接联系动脉网进行报道。

关于情绪病,我和她都懂得太少,但我们都很努力。

——余静萍

这几天,笔者的朋友圈反复被一篇名为《请别下了热搜就忘记她》的10w+文章刷屏。文中的“她”是指8月4日传出死讯的32岁某香港女歌手,死亡方式是高楼坠落,而坠楼原因被外界猜测最多的是抑郁症。

2天后,该女歌手的伴侣发文回应外界关切,其中一句“关于情绪病,我和她都懂得太少,但我们都很努力。”读来让人惋惜中更多一丝无奈。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达3%。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我国现有抑郁症患者超过4000万名,其中60%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仅10%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抑郁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但抑郁症的治愈率实际上可以达到80%。每年因抑郁症自杀事件中,近一半能够通过及时、系统治疗而避免。

除抑郁症之外,常见的精神疾病还包括焦虑症、强迫症,其中,焦虑症发病率最高,达5%,是精神科门诊中占比最大的病种;强迫症最难治愈,发病率约为2.5%。

目前,我国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7.5%,精神疾病发病人群2.5亿人,而精神科医师仅2万名。每10万人拥有精神科医师1.46位,尚不足国际标准的1/4。而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分析,我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也不均衡。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曾提出过“幸福拐点”理论。基于大数据分析,幸福拐点理论认为当一个社会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时,社会心理问题将进入高发期。在我国,人均GDP从2008年即开始超过3000美元,“幸福拐点”无疑拷问着每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2007-2016年中国人均GDP(以2018年8月10日美元汇率计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动脉网制图

互联网医疗或是精神卫生供给的必然之选

毕业后一直从事抗抑郁药品销售的金方怡,深谙精神卫生供给链条背后的逻辑。“精神疾病有非常适合互联网医疗的两大特征。”金方怡至今坚信自己的判断。

2015年,金方怡创办暖心壹疗。“当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这句话大概恰好描述了金方怡创业时的心理活动。

那年,她认识了在海外从事量化研究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物理学博士吴路。吴路博士刚刚经历了好朋友因抑郁症去世的打击,想为这个庞大群体做点事。交谈之下,两人一拍即合,组成团队,金方怡负责运营,吴路负责技术,稳定而高效。

次年,梅萌教授与彭凯平教授的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成立。幸福科技实验室是世界上首个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暖心壹疗是这个孵化平台的优秀项目。在孵化平台的支撑下,金方怡得以全新投入到暖心壹疗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的打磨中。

近日,动脉网对暖心壹疗创始人金方怡进行了专访,听她聊聊精神卫生供给痛点和她独特的解决方案。

精神疾病适宜互联网医疗

金方怡口中精神疾病适宜互联网医疗的两个特征,分别是病程长和粘性高。病程长,即精神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服务;粘性高,即患者一旦进入诊疗环节,对医生产生了信任,医患之间一对一的关系链非常紧密。

金方怡认为,在现阶段,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工具去管理患者关系最为关键。她选择的载体是互联网心理医院,“到今天,精神科已经是互联网医院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专科”。

与常见的互联网心理平台主攻医患匹配不同,暖心壹疗的做法是打造精神疾病就诊闭环,将互联网技术嵌入到挂号、看诊、处方及拿药等全流程。因为在金方怡看来,高效的精神疾病诊疗单纯以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都无法实现。

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模式应当是首选。暖心壹疗打造的互联网心理医院,以城市为单位,为用户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就医服务。

在用户刚出现相关困扰时,可选择线上,因为更隐秘;如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预约线下,减少排队;病情稳定后,医患可线上复诊,药品配送到患者家里,打造全程的便捷服务。

打造互联网心理医院集群

2017年3月,暖心壹疗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首家互联网心理医院,将精神科一整套诊疗活动搬到了线上。

初诊患者使用互联网心理医院APP预约挂号,可以按时到合作医院就诊。复诊患者的就诊流程也是从预约挂号开始的,但是诊疗环节由医生发起,以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线上问诊。

问诊过程中,医生会查阅患者既往的电子病历,结合患者当时主诉病情,做出诊断并开具在线处方。在线处方将首先发送到后台核定价格,而后由患者在线付费。付费完成后,药品由医院药房,或者第三方要点为患者配送到家。

金方怡指出,医与药的结合是暖心壹疗的特色,同时也是品质管控的关键点。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推进“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线上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远程寄药作为一项政策创新,在执行时需格外谨慎。

暖心壹疗远程寄药的前提是电子病历信息完整,且病情稳定,寄药的剂量和种类都严格控制,精神科二类药品不参与寄送。互联网心理医院在贵州省试点一年来,暖心壹疗建立了远程寄药的整套服务规范,运行状况良好。

为患者寻找精神卫生买单方

暖心壹疗的第一用户是医院,产品呈现方式包括医生端和患者端。

金方怡认为,国内精神卫生供给的另一个痛点是保险报销未接入,“心理治疗费用不低,完全靠用户买单的话,市场很难在短期内盘活。”所以在暖心壹疗的商业模式中,为用户寻找买单方是首要目标。

在金方怡看来,精神卫生费用的买单方应当是企业和医疗保险。

“尤其是企业,因为职员出现心理问题,直接受损的是企业的生产力。”但是,目前国内愿意承担,并且能够承担员工精神卫生成本的企业有限,市场教育尚需时日。

因此,暖心壹疗为用户找到的首个买单方是医疗保险,而医院是必然的渠道。据金方怡介绍,暖心壹疗当前的定位是建设精神心理专科的互联网医院集群。

医生端:电子病历库提高诊疗效率

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暖心壹疗所做的是为医院提供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暖心壹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精神专科随诊系统起步,目前已经实现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深度对接,并通过医生端APP赋能医生,从而更好地管理患者数据和电子病历。

其中,电子病历管理方式优化后,医生的问诊时间至多可以节省70%。以往,患者的数次就诊之间是孤立的。每次就诊时,医生会花费大量时间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历和诊疗情况,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记忆偏差或者表述疏漏,也会影响诊疗效果。

暖心壹疗医生端应用界面 图片由暖心壹疗提供

暖心壹疗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患者的病例数据归集,医生可以根据诊疗需求进行个性化调阅。此外,暖心壹疗会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主动向医生推送患者信息,充当医生助手。

患者端:高可及性带来高复购率

患者则通过患者端APP接入暖心壹疗服务,除预约挂号和远程诊疗外,患者还可以咨询医生和上传病例。据金方怡介绍,暖心壹疗的需求侧用户除医院精神科患者外,也包括一些未进入医疗环节的特定用户人群,如职场人士、青少年、围产期孕妇等。

由于暖心壹疗的强医疗属性,用户信任相对容易建立,用户留存度较高,平均每月2次以上付费用户占比超过20%。

暖心壹疗患者端应用界面 图片由暖心壹疗提供

独特的商业模式已成熟,或将覆盖近3成精神科医师

金方怡指出,提供专业、可及的心理服务是暖心壹疗的最大追求。预计到2018年底,暖心壹疗将与20家精神专科医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覆盖4000~5000名精神科医师,占全国精神科医师总数约1/4。此外,暖心壹疗正在与国有银行等大型用人单位探索合作方案。

从精神科随诊起步的暖心壹疗,经过近3年的发展,商业逻辑已经打通,形成了包含医院、企业和患者在内的付费业务体系,能够通过丰富合作伙伴而不断复制。3年来,暖心壹疗得到资本市场青睐,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

暖心壹疗融资记录

数据来源:动脉网数据库 动脉网制图

采访结束时,金方怡告诉动脉网,暖心壹疗的战略路径已经非常清晰,会一直做下去。

文|王世薇

微信|no_th_ing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按识别,即可报名

长按识别,了解会议详情

近期推荐

★ 盘点巴黎16家“黑科技”生物公司

★ 想象无穷大!动脉网今日开启数字医疗优秀合作案例评选活动

★ 成为HIT颠覆者?不妨再多给阿里钉钉一些时间……

★ 全球1%人口患有自闭症,AI、VR等技术如何改写它的治疗方式

★ 阿斯利康最新报告

“医药数字化转型”专题

★ 强生、辉瑞、诺华、阿斯利康等宇宙级药企如何“大象转身”,制药行业转型的6个方向

★ 全球顶尖的20家药企风险基金投向何处?

★ 盘点全球40余家AI辅助制药企业,超10亿美元研发注资能否改变窘境?

★ 电子处方成千亿处方外流市场标配,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零售药店在如何布局?

★ Oscar health ★ Cedar

Verge Genomics

“心理健康+案例”专题

★ 这个千亿市场的就诊率不足10%,互联网+心理服务能否让用户买单?

★ 35家海外数字心理健康企业盘点,产品可接入保险支付,仅6成直接面向消费者

★ 医童康 ★ 心之爱

★ Talkspace ★ 壹心理

★ Headspace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