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探六国灭亡原因

上篇 战国兴亡论

好战者必亡,忘战者必危;国家生存之道,寓于对战争的常备不懈之中。纵观中国历史,举凡耽于幻想的偏安忘战政权,无一不因此迅速灭亡。快速回顾秦为什么能统一6国,还是应验那句老话,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自作孽不可活,6国灭亡的原因各有不同:

1.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亡韩论: 忠直术治而亡,天下异数哉。遣水工郑国入秦修郑国渠施疲秦计,派韩非入秦劝秦王勿攻韩,总寄望于他人,不求自强,玩弄术治终归雕虫小技,却可惜了法家大才韩非,生于韩国王族,无法为秦所用,服毒死于狱中,留下《韩非子》光耀历史;

2.公元前228年,秦灭赵,亡赵论: 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赵武灵王变法强国,拓地千里,强盛一时,远击匈奴到当今的贝加尔湖,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云集,可惜末期一个转胡太后,一位无能的赵王迁,外加千古大奸郭开,李牧被害,40万赵军很快崩溃,赵国基本灭了。

3.公元前226年,秦灭燕,亡燕论: 迂阔固守王道的悲剧。燕国从西周周召公领封诸侯,存在时间长达800多年,但是信奉王道礼治的迂腐,一直是战国七雄中的弱者,尽管后期乐毅变法20多年强盛过,但昙花一现,历史的规律是贤达明君一死,良将被逐,国力就迅速败落。

4.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亡魏论: 缓贤忘士,天亡之国也。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雄主,魏文侯在李悝变法,吴起、乐羊领军开疆拓土下,秦完全被压制在关中偏西狭长地带,完全失守河西高原(今黄土高原),大梁成天下繁华中心,人才辈出,可惜从魏武侯、魏惠王开始就不会识别和重用大才了,结果卫鞅、张仪、范雎、尉缭子等绝世大才从魏纷纷逃离,投奔秦国,乐毅在燕昭王筑黄金台揽贤纳士下也投奔了燕国,难得的大才皇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又不敢重用,即使两次领军5国合纵击败过秦军,但权利的猜忌和威望的顾虑,魏安厘王眼睁睁看着魏国败落被灭。

5.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亡楚论: 故楚亡楚皆分治。楚地域辽阔,吞并了曾经春秋的两个霸主,吴和越,但是没有有效整合部族势力,实现国家管理的统一,一个手掌再大,捏不拢,只能挨打,但是狗急跳墙,在负刍篡位,项燕统军的最后时刻,竟然打赢了秦灭六国所有战争中唯一的胜仗,难以想象20万强大的秦军锐士,由于李信的冒进,被楚军打得逃了3天3夜。战争终究需要国力支撑,强大的秦国无论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绝对碾压对手的,一年后老王翦率60万大军稳扎稳打,轻松击溃楚军,楚国告灭。

6.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不战而取齐,亡齐论: 战国之世偏安忘战,奇也。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士子人人向往,也是扬名立万,出人头地的机会场,可惜齐国只是用他来显学,没有好好利用来来往往的人才,除了齐威王曾经以敢于当面毁谤自己,就给上赏的开明外,后世子孙要么志大才疏,要么默默等死,齐湣王想称霸却被5国联军几乎灭国,齐王田建享受和平40年,啥事没干,就等着秦军一来,投降灭国。想当初田氏齐取代姜氏齐,也是一路从小封地干上来的,人性贪图安逸享受是本性,战胜不了自己,那就只能被别人战胜,成刀板上的肉。

齐国被灭后,华夏终于统一了。不同于周天子称王,秦王嬴政要称皇帝,并且也确实是后来2千多年无数君王中的始皇帝!

六国灭亡具体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一样,君王不思强国强军,醉心享乐淫欲,臣子不思为国为民,贪图权利和一己私欲,最终却是国破家亡,到头来人财两空。

下篇 战国人物论

在那个“求变图存”的时代,他们自觉地卷入了历史大潮,既强烈地追求着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又自觉担负起了天下兴亡的重担。他们的个人命运,已经变成了国家命运与族群命运的缩影。他们义无反顾,死不旋踵,一代一代地推进着社会变革。

1.布衣赴难: 中国文明史最绚烂光华,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士子敢于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乐于奔走列国寻找机会,各诸侯国对于士人,也乐善好施,相得益彰,春秋战国的思想大讨论、文明大碰撞,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良好的氛围、孕育的土壤,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2.秦孝公嬴渠梁: 政治天宇的太阳,从秦穆公贤达求士,百里奚全力辅助开创春秋一霸后,秦陷入了衰落,到秦献公一代,已被强魏压的生死一线,秦孝公领政后,求贤令请来了卫国人卫鞅,开创了法家治国、强国之路,《商君书》一直作为秦治国理政的法典,而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千古难出其右,死前曾要求商鞅必要时可以自己做君主治理秦国,这种胸怀和气度,历史上没有第二个。

3.吴起: 为变法死难的第一个布衣巨子,历史给吴起留下了在鲁国杀妻求将的不好说法,我们不知道真相,但是一生70多场战争,除了平过两场,其余都是取胜,作为河西郡守,牢牢占据河西高原,压制秦国,后不愿取魏国公主,被迫离魏入楚,幸遇楚淖襄王,施行变法不到10年,但触动老牌世族权益,在楚淖襄王葬礼上被谋杀,观其一生,文武双全,帮魏、楚开拓国土,从无败绩,领政楚国变法,勇武一生,但小鬼难缠,最后死于暗杀,留下《吴子兵法》。

4.墨子墨家: 被历史速冻的烈焰利剑。惩暴安良,侠肝义胆,墨家是战国乱世中为民请战的利剑,墨家生于乱世,死于统一,这是她的历史使命,留下《墨子》传承后人。

5.吕不韦: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最高峰,从父辈卖布匹的小生意开始介入经商,独到的眼光,迅速抓住经营盐铁的暴利,胆略谋识过人,十几年就挤身战国五大商贾之一,在商重义,遇到秦在赵国的人质嬴异人后,弃商从政,全力扶助嬴异人,周旋于赵国并协助逃赵归秦,并在太子遴选中胜出,其父嬴柱在位一年就死了,嬴异人在位也只有短短的3年,在秦昭王之后的两代君主都极其短暂的执政就死了,实际上政策的延续和国政把握主要靠吕不韦,计然派蔡泽前期作为丞相,除了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工程有所贡献外,基本上没有大的作为,一直醉心于关中的大沟渠工程也一直未得开工,直到后期吕不韦做丞相,借助韩国水工郑国,历时10年修建了近400里长的郑国渠,从此关中富庶,继蜀之后,又打造了一个天下粮仓关中,为秦统一六国提供坚实的粮食基础。嬴异人死的时候,嬴政12岁登基,在主少国疑之時,吕不韦身为“假父”摄政,全力辅助少年嬴政,在嬴政加冠主政之前,充分利用经商的经历,打败了六国趁秦灾年的粮食围剿,促进了秦的商业贸易,极大改善了国计民生。在军事上,由王翦训练20万新军,为统一六国做军事准备。在政治上,希望对商鞅制定的法律进行修法,融入王道礼治的宽政,但是秦王嬴政信奉商君书,理念分歧,使得吕不韦着手门客修编《吕氏春秋》,并悬挂咸阳门楼承诺改一字得千金,轰动天下,但依然没有打动秦王嬴政。政见分歧不是致命的,吕不韦送太后赵姬的男宠嫪毐,没断根满足了赵姬私欲,在战国本来算不上大事,关键是赵姬还替嫪毐生了两个儿子,靠床上功夫嫪毐还封了侯,并打算杀了秦王嬴政篡位,这必然导致秦王强力反击绞杀,吕不韦牵涉其中,首祸在他,自然丞相被罢黜,贬回封地洛阳,又因天下朋友纷至沓来,秦王担心吕不韦被策反,要求迁往蜀地成都,吕不韦深知信任不在,苟活无义,于是服毒自尽,留给后人《吕氏春秋》。

6. 荀子: 战国最具独立品格的思想家, 战国末期赵国人,既是法家,又承儒家。被春申君邀请到楚地任兰陵县令,实际是经济扶持讲课授学,著名法家代表韩非,秦一统天下大功臣丞相李斯,西汉初年丞相张仓都是他的学生。他倡导人性本恶论,这是法治的前提和根基,没有天赋道德,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影响很大,想想也是,如果像儒家孟子人性本善,那还需要冰冷残酷的法治利剑,用好王道礼治的鞭子就足够了,但现实世界,鞭子就够了么?

7.韩非《孤愤》: 战国法家的命运预言书。韩国王族子弟,师从荀子。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韩非深受秦王嬴政敬重,奈何身为韩王族后裔,不能像一介布衣可以为实践自己的主张而献身,只能给秦王扰乱折损之计来保全韩国,最后落得狱中赐毒自尽,留给后人《韩非子》。

8.赵雍: 战国最为英雄浪漫的国王 。通过胡服骑射强军变法,赵武灵王仅仅用自己一代就把赵国打造成唯一可以和秦国匹敌的山东六国的霸主,远驱匈奴至当今的贝加尔湖,平定东胡和楼烦,灭中山国,强盛一时。赵雍在位不像君王,却极像领兵打仗的大将军,四处征战,开疆拓土。英雄豪迈却又儿女情长,喜欢上了一个女子吴娃后,废了原皇后和太子赵章,立吴娃为后,吴娃生的儿子赵何为太子,后又觉得亏欠前皇后和儿子,兄弟该分治,便封赵章为安阳君,打算封王于代地,赵武灵王先传位给太子何,自称主父,一心从事他攻打秦国的设想。正在他还犹豫未决之际,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公子章发动沙丘政变,准备诱杀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结果被识破反杀,一干大臣认为赵武灵王昏聩,也将他困死于沙丘宫内。可惜一心想征战沙场为赵氏子孙扩张国土的赵武灵王,结果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从此历史上再也没有那位皇帝会没死前主动让位给儿子的,权利的欲望下,亲情血缘不是护身符,而是杀生祸!

9.赵佗: 岭南文明的第一座丰碑。秦帝国留给华夏的重大遗产中,广袤的南海(当今的闽粤、广西云南贵州等甚至北越)是50万秦军和始皇帝派遣的几万随军妇孺、女子征服、融合得来的。如果没有王翦坚定的平定百越、融合南海的谋略,没有始皇帝的全力支持,没有秦帝国烽烟四起最后时刻,赵佗始终坚守南海,截断中原连接,华夏能否把南海留住,很难说,毕竟到了西汉,北边匈奴之患都迟迟平定不下,如果南北皆有边患,我不认为西汉能把南海迎回来,但是赵佗没有脱离华夏自立为王,而到西汉后,赵佗带着南海回归华夏,作为南海的守护人,赵佗居功至伟!

(0)

相关推荐

  • 秦朝丞相李斯在腰斩前大喊了一句话,后来竟然成为了现实

    公元前208年的某一天里,秦国都城咸阳的集市上人满为患,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而集市中央的台子上,一个五大三粗的刽子手一脸严肃的坐在上面,手里的鬼头刀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

  • 历史潮流(秦朝)之天下归秦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称雄称霸者数不胜数,最终秦国力压诸侯,天下一统.今天从秦国和秦始皇的角度看帝国如何崛起. 秦国的发家史不可谓不励志,西周时期,秦国先祖非人善于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周孝王派遣非 ...

  • 罪恶同盟——秦始皇遗嘱密码(三)

    站在生死边缘的赵高, 阴谋篡改遗嘱. 李斯成了他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 李斯号称千古一相, 谋略.眼光远非赵高所比, 一向又对秦始皇忠心耿耿, 那么,赵高能有什么样的伎俩, 能够让李斯成为他的罪恶盟友呢 ...

  • 李斯:一个被老鼠左右命运的大秦帝国宰相

    文 / 子玉 这世界总不缺乏佼佼者,商界传奇.文学巨子,他们是生而伟大么?No,他们只是不甘平庸,他们只是在奋斗的年纪果断向平淡亮剑,他们都有追求卓越的觉悟. 你能想象得到大秦帝国的宰相李斯一生之命运 ...

  • 他是战国最强大的外交官之一,舌战四国,彻底结束战国合纵

    战国时期各国纵横捭阖,外交人才频出.苏秦.张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创立的合纵连横更是影响战国后期的重要策略.但是在战国末期合纵局面却被彻底打破了,这与一个叫姚贾的人密不可分.这个人可以说是战国末期最 ...

  •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热播让很多观众对秦国及秦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也从观剧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不过<大秦赋>虽然是以历史正剧的名义推出,但其中还是有诸多情 ...

  • 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他腰斩前留下的预言,后来每个字都实现了

    [导读]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李斯的一生跟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盛,李斯被封为丞相;它亡,李斯最终落得一个 ...

  • 我看《大秦赋》: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行走着的历史画卷

    作者:胡秀红 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每天按时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一集集不俗的好戏.这部电视剧缘何在古装剧泛滥成灾之时成了人们的宠儿? (一)惊心动魄再现的大战场景 电 ...

  • 《大秦赋》:嫪毐、李牧、郭开最惨,吕不韦、韩非最可惜!

    <大秦赋>豆瓣评分已经跌至6.0分! 已经播出到73集,距离收官仅仅只有5集了! 而嬴政东出一统天下之路正在火热进行之中. 韩.赵两国已经先后被灭,魏国.燕国正岌岌可危,楚国.齐国也危在旦 ...

  • 从刀笔小吏到大秦丞相,一起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职场逆袭

    李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几经起落,登上了秦国政坛的最高峰,他辅佐秦王嬴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在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中,李斯功不可没.可是李斯原是楚国人,而且出身平民,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