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俯瞰众生,女人回眸众神
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by 伊塔洛·卡尔维诺
月光俯瞰众生,女人回眸众神
《长江图》似乎有《苏州河》的影子,贾科长以为善变女人与神秘的明天差不多,总是在天亮之后带来希奇清新的感触。他们说,《长江图》的格局远超《路边野餐》,这也是有的人自以为是,不要看了魔幻或者思维跳跃,就下意识地站在某个高度指点一二。所谓《流浪地球》是否还有人记得,主要靠时间,人与人转身都忘记,况且一部电影。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读性,明显强于他自己的《百年孤独》,即便人物长长的名字难以记全,由于充满了精神与肉体的博弈,依然没有耽搁各色人等品头论足,各取所需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爱情。
电影是造梦机器的使命,多少有点严肃,布莱松曾经就说过,每一部电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被推出以后,便与导演无关了,你只能祝它好运。
摄影家严明与《长江图》的导演杨超都是出生淮河流域,早年淮水的浸润,世世代代,超出了世俗的生死轮回,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出走之后,面对回不去的乡愁,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长江作为倾诉的对象。
严明那组《我的码头》系列,无疑是公开发表与长江相关的影像图片中,对三峡最有嚼头的黑白记录,瞧着瞧着,大河奔腾的落拓。之外贾樟柯对三峡题材有着共通的关注和喜爱,他聚焦的多是个体生存里的折腾。
这次轮到杨超诠释《长江图》,他的凝视绵延起伏,长江便有了无限的回忆。与河两岸的芸芸众生而言,母亲河既是母亲、爱人、女儿,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贾科长的《山河故人》,抑或《三峡好人》,人的变迁其实被裹在山河流逝之中。逝者如斯夫,谁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文人喜欢用诗歌化解心中的悲怆,暧昧的尺度,欲语还休的落寞。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其实倒觉得唐人殷尧藩的吟咏,暗合了诸多普通人的心思。
用女人的沧桑寓意长江这条河,杨超可能走得更远。一段逆流而上的回溯之旅,用女性角色牵引所有一切,不堪重负,倒像一个话唠老男人喝多了去长江边溜达,做的一个旖旎绵长的春梦,梦醒了,自己老了,女人不见了,一切照旧。不管是从头到尾,还是逆回重来,水淹没的东东,比时光抹掉的还彻底。
笨拙的浪漫里,《长江图》开始了寻找八十年代丢失或从未有过的理想之旅。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女人在岸上,男人在船上,只能相逢在欲望里。或许,终其一生,男人苦苦追求的女人,只是一团泡影。一个幽灵,一腔孤魂。
时光流转,男主不断航行者长江中,而且地域都不超出船上的一本手抄诗集《长江图》,在诗集中提到的那些地方,男主总会遇见同一为神秘女子,在追寻神秘女子过程中,男主逐渐发现,时光倒流,他不仅回到了自己的过去,而且回到了神秘女子的过去,以及长江的过去。
说《长江图》充满了强烈的女性主义丝毫不为过,“要么丑陋,要么邪恶,要么虚伪/没有神灵让人信服/所以期待一个女性…”,因为女主安陆被释放了狐仙、修女、妓女几种矛盾的稽核,种种灵肉双修最后呈现在长江畔的历练苦行,以及一次又一次与男主的遇见,巫山云雨,凡尘之中,灵性与肉欲混杂于长江川流不息淼淼浩瀚,最后荡涤淳净。
比之严明关于三峡码头的黑白静默,杨超胶片下的长江本身已经是诗,时光交错的斑斑驳驳,令人欲哭无泪,那些中年文青的旁白,这些足矣超越电影本身了,相比之下,电影成了多余,这与导演剪辑视角时大时小的纪录片格调有关。
“他们可以一再相遇,但只能拥有相遇的这一刻”,对于无限种解读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在那些稍纵即逝发泡似的思绪中无所适从呢?电影开始以为女人是女人,中间以为女人是长江,到了最后以为女人是江豚,其实女人什么也不是,又什么都是,奉作神,碾为尘,一念三千,必落一界。
万寿佛塔里,信仰是神迹,巫山新城,旧的心新的物,物是人非。不太相信国人的信仰,一如不太相信电影里生搬硬套的救赎,也不太相信自己终于与生活握手言和。
月光俯瞰众生,算了。
【 绘画:Tydeman】(英 国)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