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是如何品评的?

苏轼在品评书法作品时不以一种单一的审美风范为宗,而是主张以多元的“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加以赏析。苏轼在《次韵子由书里》对书法作品提出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要求,他在《题鲁颜公书画赞》中,认为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即紧凑又不失清远,虽字体大小不一,但气韵贯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但是又紧密相连,它们“包容无碍”地同时存在于作品之中。

《书砚》是苏轼从具体字形结构的角度,谈论关于笔墨字形书体如何达到“圆融”之美的一篇文章。他说:“砚之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非独砚也。大字难解密,小字常局促;真书患不放,草书苦无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万事无不然,可一大笑也。”这就是说,不同的字体、书体各有短长,所以要达到“圆融”是非常不容易的。

苏轼在书法实践上也强调“通融无碍”创作观。在苏轼的书论中,所谓“通融性”是指书法与绘画、诗歌等不同艺术门类具有相通性;个别艺术内部,如不同书体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相通性。书法中的篆、草、隶、行、楷等书体的发展虽然有先后之分,但又有紧密地联系。并且,各种书体虽然在形象的显示方面各自不同,但同样关系密切。

各种书体因为时代与书家的缘故又各自分为多种书风,各种书风的差距虽然很大,但在审美本质上是休戚相关的,即各种书体、书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法则,就可以举一反三。

苏轼在给蔡襄书法作品所作的跋文《跋君谟飞白》中就明确指出:“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始而不可……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这就是说,篆书、隶书与行书、草书有着相同的一面,蔡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均能随心所欲,就是因为他真正掌握了书法各书体之间“通融无碍”的规律。

苏轼在《小篆〈般若心经〉赞》中明确用佛教般若思想来阐述他对于各种书体、书风“通融无碍”的创作观:“草隶用世今千载,少而习之手所安。若舌于言无拣择,终日应对惟所问。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纵复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抑寻索。譬如鹦鹉学人语,所习则能否则默。心存形声与点画,何暇复求字外意。世人初不离世间,而欲学出世间法。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顷作禅律。禅律若可以做得,所不作出安得禅。善哉李子小篆字,其间无篆亦无隶。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正使匆匆不少暇,倏忽千百初无难。稽首《般若心经》,请观何处非般若。”

苏轼认为“世间”和“出世间”本来是一个东西,由于人的“执着”,世人离不开“世间”,但却要学脱离“世间”的“法”,去追求一个脱离尘垢世界的“法”。“尘垢”与“禅律”本来就在一念之间,但人因为有“分别”之心,便另外找出一个“俄顷”的时间追求“禅律”。其实,禅律本不可得,世人只是自寻烦恼。《般若心经》虽以小篆写成,却让人有“无篆亦无隶”的感觉。这是因为创作者心忘其手、手忘其笔,使心中的“形声”、“点画”自然而然地流露,从而摆脱了“我执”的驱使。

(0)

相关推荐

  • 书体和字体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字体 中国从汉字的出现,在漫长的文字发展变化中,把点画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并形成特定体势的一类文字,称为一种字体.如甲骨文.籀(zhou)文等是以"六书"为原则而形成 ...

  • 「书画知识」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现在喜爱书法和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初学者往往充满困惑.我接触最多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学书法从哪种书体入手;一个是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赵孟頫<前赤壁赋> ...

  • 诗歌欣赏|黄昏时,你言辞优美,化作歌曲

    黄昏时,你言辞优美,化作歌曲 图文/凤舞 · 黄昏时· 空酒盏 用以盛放你的海洋 你的涛声 流荡的神思 混杂着草香和蜜味 你提起的山风急 云儿软 星儿低 你曾经轻轻拈起 杜鹃花一样烂漫的笑 夕光般的温 ...

  •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从哪里入手?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 ...

  • 1969年启功行楷临写的苏轼词欣赏,节奏感强,笔断意连,真书法也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启功书法是两个极端的产物,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嗤之以鼻.从我们推送的启功的作品当中,广大网友的评论 ...

  • 苏轼诗词欣赏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专题教案]苏轼诗词欣赏的研究性学习1 (2007-09-25 17:31:34)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词的基本知识 2.能力培养目标:掌握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操作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1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冬,江西赣州盗匪谢达进犯惠州,一把大火把惠州治下的归善县城房屋焚烧殆尽.潜藏江边的老百姓发现,谢达一伙人烧杀抢掠,却对苏轼的白鹤峰故居"秋毫无犯".更令他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2

    苏轼走后,苏迈和苏过两房家眷则滞留白鹤峰,待父归来.然而,苏轼认为自己必死海南.路过广州时,苏轼给友人王古写信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3

    03 百代观法 自苏轼辞世到清宣统皇帝退位的800多年间,每逢重要官员到任惠州,首要之事就是拜谒白鹤峰东坡祠.清朝归善知县蔡梦麟在<重修东坡祠记>中说苏轼"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 ...

  • 苏轼被贬儋州时写的诗

    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他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他有过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