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一)神经衰弱 心血管 高血压 气管 胃炎 胆囊炎 眩晕 肺炎 胸膜炎 头痛 耳鸣 失眠 闭经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 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病、支气管炎、胆囊炎等,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

1 神经衰弱症 

某女, 30 岁。心烦不寐3 月, 伴头晕, 胸闷, 欲吐, 失眠, 多梦, 食欲不振,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证属胆胃不和之虚烦不寐。治宜养心安神, 解郁除烦。方用温胆汤加减: 茯苓12g, 竹茹6g, 半夏、枳实、陈皮、百合、白芍、麦冬各10g, 生地黄、酸枣仁各15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 剂。服药15剂, 症状明显改善。按: 神经衰弱属于中医不寐。证由情志所伤,肝失条达, 气郁不舒, 郁而化火, 加之饮食不节, 宿食停滞, 积湿生痰, 因痰生热, 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痰湿壅遏于中焦故胸闷欲呕。用温胆汤化痰清热、行气和中。加酸枣仁、百合、生地黄、白芍、麦冬养心阴安神志、育阴除烦。使肝气条达, 气机通畅,痰热等症消除, 则病愈。

2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某男, 45 岁,心前区反复疼痛2 年余, 加重1 个月。病人多在精神紧张、劳累后发作,伴失眠多梦, 头昏胸闷, 口苦纳呆, 胆怯心悸, 舌质淡红、苔黄腻, 脉滑。中医辨证为胸痹, 证属胆虚痰热内扰。治宜化痰清热, 镇惊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 胆南星、石菖蒲、远志、枳实、竹茹、陈皮、半夏、黄芩各10g, 瓜蒌、煅龙骨、煅牡蛎各15g, 茯苓12g。水煎服, 日1 剂。10d后胸痛明显改善, 连服25 剂, 临床症状消失。
按: 本病属于中医胸痹范围。患者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脾虚气结, 津液不得输布, 遂聚成痰, 湿阻气机, 日久化热, 痰热上扰而致本病。故用温胆汤加味化痰清热, 疏利气机, 加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而获良效。

3 高血压脑病 

女56 岁,突然眩晕, 肢体麻木, 头痛, 呕吐, 口眼歪斜, 语言謇涩, 血压21. 3?14kPa, 舌质红、苔厚腻, 脉滑数。证属痰蒙清窍。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佐以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 半夏、竹茹、枳实、胆南星、石菖蒲、栀子、郁金、川芎各10g, 生石决明20g, 山楂15g, 茯苓12g, 天麻6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 剂。治疗1月余, 血压正常, 语言清楚, 面瘫治愈。
按: 高血压脑病属于中医“中风”范围, 主要因忧思恼怒, 肝阳上扰而风动, 气机失调, 横逆犯脾,脾运失司, 内生痰浊, 肝风挟痰火横窜, 蒙蔽清窍,闭阻经络。用温胆汤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加菖蒲、郁金开窍通络, 天麻、生石决明平肝熄风, 山楂、川芎行气活血, 使气机调和, 气血通顺, 痰除络通, 诸症尽除。

4 支气管炎 

某男, 60 岁,咳嗽、气喘、吐痰6 年, 加重7d。7d 前因感冒咳嗽加剧, 咳吐黄痰, 胸闷而痛, 两胁胀满, 舌苔黄厚, 脉弦滑。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痰热阻肺。治宜宽胸理气、清肺化痰。方用温胆汤加味: 半夏、陈皮、黄芩、桑白皮、厚朴、苏梗、枳实、浙贝母、杏仁各10g, 茯苓、瓜蒌各15g, 竹茹6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 剂。服药3 剂, 咳嗽减轻, 连服6 剂后症状消失。
按: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中医内伤咳嗽。多为邪实与正虚并见, 肝气郁结化火, 木火刑金,肺失肃降; 脾失健运, 水谷不能化生精微上输于肺, 反聚为痰浊, 上贮于肺, 即“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痰湿蕴肺, 遇外邪引触, 痰从热化,诱发本病。用温胆汤加味以宽胸理气、清肺化痰之品施治而使咳喘消失。

5 胆囊炎 

某女, 36 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4 年, 加重2d。病人于2d 前因情绪不佳而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 发热, 体温38. 5℃, 伴口苦咽干, 心烦欲吐, 食欲不振, 大便干结呈球状, 舌质红, 苔黄而干, 脉弦数。腹部B 超示胆囊炎。查体: 右上腹压痛, 莫菲氏征阳性。西医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肝郁胆热。治宜疏肝利胆、清热除烦。方用温胆汤加减: 柴胡、半夏、黄芩、酒大黄(后下)、 枳实、白芍、陈皮、栀子、郁金、竹茹各10g,、金钱草30g, 延胡索15g, 川楝子12g, 厚朴6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 剂。服药3 剂, 热退, 便软。上方去大黄, 连服10 剂, 诸症消失。按: 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因胆附于肝, 其经脉络肝, 情志郁结, 致肝失疏泄, 而气郁痰生, 痰热内扰, 胆失疏利, 胃失和降, 胆胃不和则胁痛, 口苦, 心烦欲呕, 故胆病多兼见痰证。用温胆汤加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品, 热退便通则病自愈。

讨 论 温胆汤为清胆和胃之名方, 中医认为“百病皆因痰作崇”、“治病先治痰”。以上病证虽症状不同, 但病机相同, 属异证同治之法。有此证即用此方, 充分反映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灵活的治疗原则。临床凡属胆虚痰热内扰所致病证,均可用温胆汤加减治之。方中二陈汤之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安胃祛痰之剂, 加竹茹以清膈上之虚热, 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 热除痰清, 胆自宁,诸症消失。临床加减应用, 皆获良效。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几种内科疾病,屡获卓效,现举案例如下。
      1 急性单纯性胃炎
     患者,男,53岁,2003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因大量饮酒后导致上腹部胀痛、纳差乏力4天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上腹胀痛,纳差乏力,气短,时恶心欲吐、呃逆泛酸,口干口苦,喜冷饮,大便干结;上腹部有压痛,莫菲征阴性。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西医诊断:急性单纯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拟和胃健脾清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法;以温胆汤加减:制半夏10g,竹茹2团,枳实8g,黄连8g,知母15g,花粉15g,陈皮15g,白术10g,茯苓12g,熟大黄8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6g。水煎服,连服5剂,患者已无恶心呕吐、反酸、口干等症;气短、呃逆、大便干结亦明显好转,纳食增加。效不更方,继前方再服3剂,患者除仍感乏力、气短外,其他症状消失,考虑大黄、黄连久用伤正气,遂前方去大黄、黄连,加黄芪15g,党参15g,以加强益气健脾之功。再进服5剂,患者诸症消失;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饮食不节,滋生痰热,痰热内扰于胆胃所致。痰热内阻,致气机不利,胃气不和,不通则痛,故患者上腹胀痛、纳差;胆胃郁热,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吐,呃逆泛酸;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干结;痰热内扰,伤于脾,致脾虚,故乏力、气短、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治拟和胃健脾清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法,以温胆汤加减;方中以有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之功效的半夏为君药,以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枳实行气消痰;黄连、知母、花粉清热泻火滋阴,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白术理气燥湿健脾;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并佐以熟大黄清热缓泻干结之大便,使以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患者初始服用以上诸药,使胆胃之痰热得以清泻,后考虑患者本有脾虚,加之久用大黄等清泻之剂,使正气更伤,遂去大黄、黄连,加用益气健脾之黄芪、党参等药,再服数剂,使患者既祛除了标实之邪、又固护了本虚,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经此调整,患者病情得以痊愈。
     2 梅尼埃病
 
    患者,女,42岁,2003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因劳累后自觉恶心、口干、口苦、眩晕1天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自诉恶心欲吐,口干苦,心烦,眩晕,视物旋转,头重如蒙,胸闷、纳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测血压为120/80mmHg,颈椎无压痛。西医诊断:梅尼埃病。中医诊断:眩晕,证属痰浊中阻、郁久化火伤胃。治拟燥湿祛痰、清胃泻火。方选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2g,黄芩12g,天麻12g,陈皮15g,茯苓15g,白术15g,枳实9g,竹茹12g,黄连4g,生姜3片,大枣5g,炙甘草5g。以上诸药合用,共服9剂,患者病情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痰浊中阻,痰浊郁久而化热,热邪伤胃所致。患者形体肥胖,胖人素体多痰,又加之劳累,致使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恶心、纳少、脉濡滑;痰浊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痰浊中阻,日久郁而化热,伤及脾胃,故口干口苦、心烦、舌苔黄腻。治拟燥湿祛痰、清胃泻火法;以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泻火;天麻化痰息风以止眩晕,以上三者共为君药,用陈皮、茯苓与方中半夏、甘草组成二陈汤,以进一步加强燥湿化痰之功;白术健脾燥湿;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以上5味药共为臣药;再佐以黄连加强清热泻火之功。此外,以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由于该病案中方药切中病机,患者服药后得以诸症皆除,疗效颇佳。
     3 神经衰弱症
     患者,女,50岁,2003年9月16日初诊,诉不明原因引起每晚睡眠<2h,伴胸闷反复发作1年,曾经多方治疗,难以根治,今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精神倦怠。诉每晚不易入睡,即使入睡亦<2h,且易惊醒,时有胸闷、头昏、头重、目眩、恶心欲吐,心烦口干苦,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诉既往嗜食肥甘厚味。经综合诊治,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症;中医诊断:不寐,证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治拟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法,温胆汤加减:制半夏12g,竹茹12g,黄连8g,山栀12g,枳实12g,陈皮18g,茯神10g,酸枣仁10g,炒二芽各12g,神曲10g,生姜5片,大枣5g,炙甘草6g,水煎服,连服15剂,诸症减轻,无口干苦、心烦及恶心欲吐,但每晚已能睡4h,仍时觉头昏乏力、纳少、气短。考虑久用黄连,过于苦寒,遂原方去黄连,加党参12g,白术10g,继服调整后的方药15剂,患者病情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痰热内郁,上扰于心神所致。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上扰心神致每晚睡眠不足,且易惊醒,心烦;因痰湿壅遏于中,故而胸闷;痰湿上扰头目,清阳被蒙,故头昏目眩、头重;痰热停滞于脾胃,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恶心欲吐、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拟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法,以温胆汤加减,方中以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黄连、山栀清热泻火除烦,以上4味药共为君药。以枳实行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茯神健脾渗湿、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以上4味药共为臣药。佐以炒二芽、神曲以消食和胃;以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脾和胃,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经服用以上诸药半个月,患者宿痰内热已消,诸症减轻,睡眠增加,后于原方中去黄连,乃考虑黄连性味苦寒,恐服用日久,伤及脾胃,遂加用党参、白术,与前方中茯神、炙甘草组成四君子汤,以加强调理脾胃之功。再服用调整后的方药半个月,患者病情痊愈。由于本案之方药切中病机,辨证准确,故患者顽疾得以根治。湖北省宜昌市中医院 (张先勇)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李科翠

【关键词】  温胆汤;,,,,眩晕(内耳性眩晕);,,,痰饮(间质性肺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怔忡(更年期综合征)
   摘要:温胆汤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只要用法得当,可获良效。
   关键词:温胆汤;    眩晕(内耳性眩晕);   痰饮(间质性肺炎);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怔忡(更年期综合征)
   温胆汤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茯苓、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功能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痰浊内盛的多种疾病,随证化裁,疗效颇佳。
   1  眩晕(内耳性眩晕) 
  女,48岁,于20040803就诊。患者素有头昏史5年,间断性发作头目昏眩、耳鸣、甚则恶心呕吐。5 d前,患者眩晕再发,感头昏目眩、视物旋转,耳鸣,不能食,泛泛欲呕,脉滑,舌淡红苔黄腻。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内耳性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扰清空,蒙蔽清阳。治宜清热化痰,降逆和胃。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竹茹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5 g,磁石15 g,天麻10 g,钩藤12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眩晕明显好转,呕吐停止,效不更方,宗上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病告愈。按:眩晕一病,其病有风、火、痰、虚之别,中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风火为患均可引起眩晕。又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论述。本例眩晕乃痰浊内蕴,阻碍气机,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故用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加用天麻、钩藤、胆南星祛风化痰;石菖蒲、磁石;远志安神止眩。药中病机,病乃痊愈。
   2  痰饮(间质性肺炎、胸膜炎)
 
  男 ,56岁,于20041022就诊,胸闷胸痛,伴呼吸不畅通6个月,加重半月。患者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经常咳唾、痰多。半年前,曾患肺炎,经治愈后,一直遗有胸闷不适,间断性低烧,呼吸不畅通,背部发凉。曾二次住院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头昏重,精神萎靡,形寒畏冷,纳呆,咳唾白色粘痰,并出现四肢不自主抽掣。胸片检查,提示右下间质性肺炎,右膈粘连。脉沉滑,舌淡红苔淡黄厚腻。中医诊断:痰饮。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脉证合参,证属痰浊内闭,痹阻气机,阻遏胸阳。治宜:清热豁痰,宽胸理气,通阳行痹。拟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10 g,枳实12 g,竹茹15 g,青朦石15 g,瓜蒌15 g,川贝12 g,郁金15 g,胆南星10 g,桔梗10 g。水煎服,1剂/d。服药5剂,患者头昏胸闷稍有减轻,仍感背部发凉,呼吸困难,四肢间断性抽掣。病有小起,宗上方加入薤白10 g,桂枝5 g,丝瓜络10 g,玄胡15 g,继服7剂,患者胸闷痛明显好转,呼吸通畅,四肢未再出现抽掣,精神大振。其后随证加入合香,苍术,薏苡仁,黄芪,桃仁,丹参,神曲等加减化裁治疗一月余,复查胸片,右下间质性肺炎明显吸收,右膈未见粘连,继予健脾理气,化痰之剂调治一月,以善其后。按:《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膈上有病疾,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本例慢性支气管炎10年余,素有痰湿宿痰,正虚邪恋,以致病情缠绵,纤延不愈。病程日久痰湿内停,久郁化热,形成痰热粘滞胶结之寒热错杂症,痰湿化热,可见口苦,舌苔黄厚;上蒙清窍,故头昏重,精神萎靡;痹阻于胸,肺络不通,故胸闷痛,呼吸不畅;湿遏热伏,阳气不能外达于表,故形寒背冷;痰湿留伏于四肢,痹阻经络,故四肢酸痛抽掣。治用温胆汤加青礞石、川贝、胆南星、清热豁痰;瓜蒌、郁金、桔梗宽胸理气;薤白、桂枝通阳行痹。诸药合用使痰化络通,气机畅达,后加用黄芪,白术,苡仁,合香,神曲等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化湿,扶正固本,以绝生痰之源。从而使多年的痼疾得以解除。
   3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女,36岁,于20051006就诊,间断性头痛3年余,每因疲劳或情绪波动时诱发。三天前因劳累又致头痛发作,感左侧头部胀且跳痛,疼痛难忍,恶心欲吐,闭目畏光,心烦,口苦,目赤,大便干。脉滑数,舌质红苔黄。中医诊断:偏头痛。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热内蕴,上扰清空。治宜:化痰降逆、祛风通络。方用温胆汤加黄芩10 g,柴胡10 g,天麻10 g,白芷10 g,菊花10 g,刺蒺藜10 g,玄胡12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头痛减轻,呕恶好转,仍感左侧头闷胀且跳痛,宗上方加蜈蚣两条,全虫6 g,继服7剂,头痛大减,诸症消除,邪祛正安。按:头痛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学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气血皆上注于头。因此,外感,内伤,五脏六腑的病变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于头,产生头痛。临床当根据脉证分辨外感与内伤,给予不同的治疗。此例头痛证属痰热上扰之少阳头痛,痰热为患,治疗用温胆汤清热化痰,调畅气机。又因头痛日久,久病入络,故加蜈蚣、全虫祛风通络。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络脉得通,头痛自除。
   4  怔忡(更年期综合征)  
   女,52岁,于20051103就诊,患者1年前伴随月经的终止后,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热,汗出,五心热,时发头痛头昏,心悸、纳差,失眠。近半月,感症状加重,头昏重、胸闷,心悸不宁,胆怯,善恐易惊,夜不能寐,焦虑不安,纳呆,口苦,恶心。脉滑寸部脉弱,舌质红苔黄。中医诊断:怔忡。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证属: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心神失安。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黄芩10 g,远志12 g,枣仁12 g,夜交藤15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心悸,口苦,有所减轻,夜间尚能小睡,仍感恐惧,胆怯,焦虑。上方加柴胡10 g,郁金15 g,茯神20 g,龙齿20 g,白芍15 g,合欢皮15 g。继服7剂,患者心悸,焦虑,胆怯明显好转,睡眠安。继以补心丹合逍遥丸加减调治半月而病瘥。按: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认为乃因脏腑功能衰退,冲任亏损,而致阴阳气血失调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临床多从心,肝,肾论治。本例患者心气不足,痰浊内扰为主要表现,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胆怯,善恐易惊;痰浊扰心,故心悸动不宁,焦虑不安,口苦,夜不能寐。治疗上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予温胆汤加黄芩、远志清热化痰;柴胡、郁金、合欢皮疏畅气机;龙齿、茯神、枣仁,夜交藤镇静安神,从而达到痰化神安之效,后用补心丹和逍遥丸调心养肝,使心有所养,神有所归,气机调畅,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温胆汤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应用本方的加减变化,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疾病,上举4例病虽各异,其病因病机相同,故用温胆汤加减化裁,而收异病同治之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因此,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证求因,随证化裁,用法得当,其效乃彰。

温胆汤新用   (耳鸣、失眠、闭经)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各12克,陈皮9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组成。原方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耳鸣、失眠等病疗效显著,现举病例介绍如下。
   耳鸣
   患者,男,48岁,2005年8月16日初诊。自诉耳鸣8年,初起偶有耳鸣,时如潮水,时如蝉鸣,两耳交替发作;后来耳鸣逐渐加重,白天黑夜均鸣叫不止,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现症状表现为双耳鸣叫如蝉,伴头昏、神倦、睡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辨证为痰阻耳窍,处方用温胆汤加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各15克,磁石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患者诉服到5剂时耳鸣开始减轻,睡眠好转精神佳,守上方14剂后耳鸣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点评:耳鸣可分为虚、风、火、痰、淤五方面病因。患者为中年男性,苔白厚腻、脉滑,辨证为痰阻耳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温胆汤配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加强化痰开窍之功;磁石性寒,味辛、咸,入肝肾经,不但能聪耳明目,且引诸药入肝肾经,起一石二鸟之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药。
   失眠
   患者,女,50岁,2006年2月18日初诊。失眠3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每晚只能入睡3~4小时,易惊醒,近20余日几乎夜不能眠,白天头昏脑涨,甚是苦恼。现症状表现为失眠、神倦、心烦懊恼、恶心、咯吐黏液痰,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辨证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处方用温胆汤加炒栀子、淡豆豉各10克,远志12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诉心烦懊恼、恶心咯痰消失,能熟睡3~4小时。续上方10剂后能熟睡6~7小时,随访至今未复发。
   点评:失眠为常见病、多发病。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患者气血阴阳失调不明显,其头昏脑涨、咯黏液痰、苔黄腻、脉滑,心烦懊恼,提示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配远志增强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栀子、淡豆豉能除心烦懊恼。全方共显安眠之功,可见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是经验之谈矣!
     按:失眠为常见病、多发病。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患者气血阴阳失调不明显,故前医投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汤等无效,反助湿生痰,痰扰心神,故失眠反而加重。其头昏胀、咯粘液痰、苔黄腻、脉滑,心烦懊恼,提示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配远志增强法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栀子豉汤除心烦懊惧。全方不治眠而收安眠之功,可见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是经验之谈矣!
       闭经
     患者,女,34岁,2004年4月8日初诊,闭经1年。1年前患者月经突然推后3个月未潮,辗转于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现症见:闭经1年,带下多如涕状,体质胖,舌质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滑。辨证为痰湿凝聚,胞脉不通。予温胆汤加苍术15g,白芥子15g,扑胆南星15g,扑炒荆芥10g,扑当归15g,扑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1日1剂。二诊时诉无特殊不适,只带下明显减少,考虑闭经1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带下减少是佳兆,守上方7剂。三诊时诉带下清稀适中,有乳房、少腹胀痛之感。似月经欲来之征,守上方服至6剂时月经来潮,量少,色黑有小血块,续服上方21剂后月经如期而至。随访1年月经正常。
     按:闭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例属后者。病因有虚实、寒热、痰瘀之分。患者体质胖,带下如涕,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四诊合参证属痰湿凝聚、胞脉不通。温胆汤理气化痰,配苍术、白芥子、胆南星健脾化痰去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妙在加入血分药炒荆芥、益母草、当归引药入血室,直达病所。本病取效显著还体现在除辨证准确外,贵在守法守方。
     作者单位: 云南永善,永善县中医院

(0)

相关推荐

  • 『常用方剂』 祛痰剂 : 温胆汤临床应用之我见(燥湿化痰)

    2 失眠案 患者,女,49岁,工人.有失眠病史2年,常服安定片方能入睡.时值更年之际加之惊吓,而病情加重,刻下心烦失眠,甚则通宵达旦不能交睫,次日头目眩晕,烦热口苦,胸脘痞闷,纳差神疲,舌边尖红,苔淡 ...

  • 温胆汤加减方有哪些?温胆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瑞,此系胆虚痰热扰. (一)温胆汤的组成与功效 温胆汤由橘皮9克,法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白茯苓5克,炙甘草3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理气化痰 ...

  • 一文读懂!临床常用方温胆汤的“前世今生”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 ...

  • 温胆汤(苔腻)■

    *保护胃气首先振奋食欲,分两类: 舌苔腻者投芳香护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温胆汤里面四个药,最主要的就是要加莱菔子,绝对别忘了化瘀,痰瘀互结要加丹参. 陈皮 茯苓 竹茹  枳实 莱菔子 丹参   ...

  • 温胆汤还是清胆汤

    温胆汤还是清胆汤 温胆汤组成:清半夏 陈皮 竹茹 枳实 茯苓 炙甘草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 症状:症见胆怯易惊.目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 ...

  • 『常用方剂』 祛痰剂 :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祖国医学)(温胆汤)

    作者:张祖堂 单位:广西靖西县同德卫生院 (靖西 533802)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35 温胆汤源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姜.大枣 ...

  • 『古方新解』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枳实.竹茹而成,为治疗脾不运湿.湿邪郁久化热而引起的病证,笔者通过20余年的临床观察,灵活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鼻窦炎(鼻渊 ...

  •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李科翠 摘要:温胆汤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只要用法得当,可获良效. 温胆汤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 ...

  •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

    [ 大黄牡丹汤 ] 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熔化(9g)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适应症:肠痈初 ...

  • “菀陈则除之”临床应用举隅 【消化内科讨论版】

    "菀陈则除之"是用针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其原文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在<针灸甲乙经 ...

  • 桂枝汤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 经方派

    作者/李耀清 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第一方,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理脾胃之作用.调和营卫,发汗而又止 ...

  •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 经方派

    作者/毛科明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 ...

  •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四):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             第一:"方.证对应"是学习经方的入门之阶,"方.证.病机对应",才是运用和拓展经 ...

  •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三):经方配时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     1.小青龙汤配观音应梦散治疗感冒咳嗽     验案举隅--11:     刘某,男,60岁,2007年11月初诊.患者反复感冒咳嗽三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