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秋夜山居》里的“衔”字好在哪里?(配图:张德进)
施肩吾《秋夜山居》
施肩吾 (唐)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在诗中运用了“幽居”、“月寒”、“珠露”等词渲染了居住地点的气氛。用“千年独鹤两三声”、“去雁声遥人语绝”等句子说明孤寂和幽静。
译文
隐居在山野想着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来越长,冷月下露珠儿正在下滴。
这地方千年来只有孤独的老鹤啼叫过三两声,一棵松柏从岩石上飞斜下来。
大雁的声音渐响渐远人声也随着消失,是哪家的纺织机织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样的绸缎。
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
“衔半月”中的“衔”用了拟人手法,将老松比作人,用口衔住新月。
“衔”,动词,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形象逼真,更突出了山居秋夜的孤寂和幽静。
一个”衔“字,将”百尺老松“高度地拟人化了。但,未必就是'表现了野客酒后内心的凄凉,彷徨,苦闷”的情绪,反而体现了野客在寂静的秋山之中,明亮的月夜之时,醒酒后的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野客酒醒之初,仍沉浸在先前喝酒的情绪之中,所以看到松树遮住半边明月,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松树正”衔“住了一部分明月。正是”醉前独自喝酒,醒后见松衔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