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

颐和园文昌院铜器馆中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鸟尊。此物口径34厘米,高25.5厘米。据专家考证,该错金鸟尊为铜、锡、铅合金,一次铸成。原摆放于颐和园仁寿殿内。

战国时期是史学家对春秋之后、秦灭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的称谓,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商周以来的青铜礼器逐渐衰落,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了普遍发展。《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到了战国时代,鸟尊变成贵族阶级的日常用品。鸟是西周时期晋国所祭拜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顺成了晋国的习俗。

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为伫立的凤鸟形,无冠,双耳,错金圆目,尖喙开口,粗短鸟颈,颈部环三角几何纹,腹腔中空,内无铭文,颈、头、喙相通,鸟背开小口设一小盖,盖上有两浮雕蛇神兽,小盖一蛇神兽口处(面头)上有一小圆环,盖另一蛇神兽口处(面尾)与鸟体相连。鸟足粗壮无蹼,鸟尾下部设一虎形支脚,虎身伸展外卷上扬,与双足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虎形支脚上有一圆环,鸟尊周身流云纹,通体浮雕翅翼,细刻羽毛,两翅翼前各有一神兽,造型独特新颖,装饰富贵华丽。

错金是中国古代在金属器物表面镶嵌黄金丝或片的方法,又称金错,在战国时只有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以使用。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同样也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在战国时只有诸侯的武将才可以使用有虎的图案,因此错金鸟尊极可能是战国时赵国武将所用的酒器。错金鸟尊整体有两圆环,既有使用功能也有其象征意义,小盖上的圆环方便打开尊盖,虎形支脚上的圆环防止尊在倒酒时意外从手中滑落。战国时人们认为天是圆的,两圆环象征人与天交流的媒介,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错金鸟尊翅翼前的两神兽叫重明鸟,其能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错金鸟尊无冠、无蹼,说明它不是祭器,而是中型的容酒器。战国时期的酒主要就是米酒,性状比较平和,不像现代白酒那么刚烈,喝起来比较顺口。战国在使用错金鸟尊时,一般放在几案的右侧,饮酒人席地而坐,右手拿鸟尊倒酒。饮酒人一般右手食指伸直放在尊尾下部,中指、无名指伸直紧挨着食指,小拇指深入虎形支脚上的圆环中,大拇指紧压尊尾上部,鸟喙对准器皿,上下翻动,酒液便可从鸟喙口流出。

错金鸟尊是颐和园青铜器之中的重要器物,展现至尊气象,是尊贵地位的象征,寓意生活富裕,为吉祥尊贵的化身,此物承先人之灵气,富人生活,牢人基业,昌人事业,旺人家族。

(0)

相关推荐

  • 【藏家-格物】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精赏——北宋定窑绿釉调查及北宋定器错金浅考

    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精   --北宋定窑绿釉调查及北宋定器错金浅考 河南   王民军  王德林 北宋绿定错金梅瓶 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高29.3厘来,口经3.6厘米,足径8厘米.唇口,短 ...

  • 春秋战国之精美青铜器品赏

    春秋战国之精美青铜器品赏

  •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八十三岁的中国著...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八十三岁的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老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像往常一样,来到北京大钟寺文物市场淘宝. 当他们路过一个文物地摊时,史老发现一把青铜剑似曾相识,于是便蹲下身子拿起了那把剑 ...

  • 中国古代神兽,你知道几个?

    古兽是指上古六神为代表的动物,在中国典籍中均有记载.这类动物来去无踪影,但在中国古典文学和传说故事中,常有关于某些远古神兽,特别是奇门遁甲和六爻术数中经常被用到.随"青山共风雨"一 ...

  • 错金四叶凤鸟纹铁镜

    错金四叶凤鸟纹铁镜.直径12.3厘米,厚0.4厘米.人民币400000万元.

  • 花蝶的重逢

    花蝶的重逢 --董国华           一个冷气逼人的清晨,在绿色的枯叶中,我突然发现 了你.一双玲珑的翅膀紧紧的闭合在一起, 你静静地躺 在枯叶上,翅翼的光泽还完好无损,你仿佛在沉沉的睡   着 ...

  • 战国 铜错金饕餮纹龙首带钩 

    战国 铜错金饕餮纹龙首带钩 带钩是古人用以连接腰带的用具,类似今天的腰带扣.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及至战汉时期极为流行期.明清虽有,但多以欣赏把玩功能出现,甚至出现大量以玉石制作的带钩. 此件带钩为战国 ...

  • 一周一研——青铜剑的装饰工艺与等级(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

    青铜剑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古代兵器,除普通士兵作战时所配备的普通型常规青铜剑外,最受世人关注的应当是帝王将相.贵族.士大夫所持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佩剑或祭祀礼仪用剑,这些高等级剑的功能已经基本脱离了战场 ...

  • 从圆明园中清漪园的耕织图,到清末颐和园的水操学堂 | 颐和园中的小众景点“耕织图”景区

    第221篇 [心尧爱北京] 在颐和园众多的知名景点里,耕织图和水操学堂这里应该算是存在感不那么强的. 这里鲜有游客,基本都是来散步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比起十七孔桥.长廊和佛香阁,耕织图景区清净得几乎不像 ...

  • 【鉴赏】颐和园中的 “雕栏玉砌” ——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水操学堂第四展厅常设展"雕栏玉砌--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开展,展出原陈设在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长廊沿线等处共41件露天陈设石 ...

  • 颐和园中的祈雨祭祀文化

    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 ...

  • 颐和园中的“铜牛”文化

    颐和园的东南部有一尊铜牛,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铜牛体态与真牛大小相似,两角耸立,双耳竖起,目光炯炯,蜷卧湖畔遥 ...

  • 颐和园中的春风啜茗台

    乾隆皇帝喜欢在春风啜茗台饮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浸泡的三清茶.春风啜茗台位于清漪园(即颐和园)昆明湖南岸,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此处景观幽美,视野辽阔,春风啜茗台为乾隆在清漪园中的茶舍. 乾 ...

  • 颐和园中的关羽文化

    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尽头处的宿云檐城关,又名贝阙门,是清漪园时期西所买卖街的水陆通道和重要屏障.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坐北朝南,为方形城关.乾隆时期,昆明湖3面没有围墙,宿云檐城关东控山路,西 ...

  • 颐和园中的假山叠石文化

    说起园林中的假山叠石,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园林中的假山叠石在中国起始于秦汉时期,假山叠石的形式从"筑土为山"演变为"叠石造山".到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建造假山之 ...

  • 颐和园中神秘的邵窝殿

    邵窝殿位于万寿山前山长廊秋水亭北,通过爬山廊与绿畦亭和云松巢相连,三座建筑串联一起构成一组简朴幽静的建筑群景观.邵窝殿不大,只有正房三间,立于高台之上,矮墙环护,偶见造型别致的堆石,如祥云般烘托出殿宇 ...

  • 颐和园中的文化

    颐和园在1998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颐和园三条评价,其中第三条就是"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文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