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之子傅聪因为新冠病毒去世,却被人骂是“叛徒”!
傅聪七岁学琴,九岁师从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帕奇,1951年跟随前苏联钢琴家波隆斯夫人学琴。1953年应邀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的《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傅聪因其潇洒而富有个性的弹奏风格,获得了“钢琴诗人”的美誉。早于上个世纪60年代,傅聪就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逝世后,朗朗,李云迪等知名钢琴家发博也表示哀悼。
知道傅聪是因为《傅雷家书》。傅聪是傅雷的大儿子,傅聪从小天资聪颖,后来作为钢琴家享誉国外。傅雷夫妇将大部分的爱都倾注在大儿子傅聪身上,傅聪在国外读书期间,傅雷夫妇与傅聪的书信往来由傅敏整理便得《傅雷家书》。提到这本书,就想到教育。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放在现代来说其实会比较成功,上面也有介绍,傅雷是一位翻译家,对于工作乃至生活极度认真、负责,对于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是每位父母的共性所在,有子女的父母都会以各种方式对自己子女进行言传身教,期许傅聪能借鉴自己过来人的经验走向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傅聪从小在国外长大,所谓的家庭教育仅仅只是书信维持而已,傅聪虽然平时也会进行大量的中文书籍阅读工作,但是傅聪的思维其实不是一个典型中国人的思维,是一个音乐家的艺术思维,所以不能说傅雷的家教怎么样。再说在当时那种充满政治因素影响下的生活,傅雷夫妇也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当被当做反革命忍受各种欺侮时,身心是极受打击的,他们这种文人身上是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死的时候遗言都把账算得清清楚楚,是一位有高风亮节的人士,这点我很佩服。
至于有人说傅聪到英国去,其实也不是什么叛逃,他从小在国外生活,自己妻子也是外国人,音乐事业也只能在国外发展,再鉴于国内环境以及父母受到的政治压迫情况,选择长居国外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