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生互为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成为可能

李旭山

——对话主义哲学下师生角色定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只是一个改革模式,远不是成熟模式,所以我们应该在对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将课堂中师生关系确定为“师生互为主体”关系模式。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反思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定位,不仅没有真正解决传统课堂“教师中心”的问题,而且无法处理教改后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老师如果积极主导,就有使课堂重新回到传统老路上的危险;如果消极主导,老师只带学生来到渔场,就缺少和学生交流的热情。

实践中的这种尴尬,源于理论上的粗糙。改革历来是寻求实践的出路,而非寻求理论的科学完善。急于推进改革实践的理论,难免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一些命题式表述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逻辑角度看,“主导”的对立概念是“跟从”“响应”等,“主体”的对立概念是“客体”“边缘”等,因而“主导——主体”的结合,显然是一个混搭,存在严重逻辑缺陷的混搭。假如这里的“主体”是“客体”的反义词,那么老师就成了课堂中的“客体”了;假如这里的“主体”是“主体工程”里“主体”的意义,那么它的对立概念自然是“边缘”“附属”“附件”,看来老师真成了附属了。

“主导”与“主体”这一不伦不类的混搭,弱化甚至排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倾诉与倾听、表现与欣赏的关系,在老师和知识面前,显然知识被看得重是目的性的,老师被看得轻是手段性的,只要学生会学老师就可以不教。“‘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新观念将老师逐出了交流的核心位置。“情景教学”也好,“抛锚式教学”也好,老师已由授予学生鱼、渔技转变成带学生来渔场了,学生一定会有兴趣也有机会捕到预料中或预料外的鱼虾,那老师我也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晒太阳的老师还有和学生交流的热情,交流的必要吗?把学生带到渔场,自己晒太阳的老师,还需要很高的学识水平吗?那些校长胆子大,老师水平低的教改名校,如何可持续发展呢?跨学科代课而出成绩的神话,还能一味颂扬吗?

因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纠正“主导—主体”的混搭关系,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学生既与知识互为主体,又与老师互为主体,是平等对话中的二重主体。

“师生互为主体”,在课改实践中也逐渐成为可能。

提问与解答间的互为主体

“谁提问就谁受益”,并不仅仅意味着“叫唤的孩子多吃奶”,而且在于“叫唤”本身的意义,即“谁提问就谁主导”就成了可能,大量隐性问题被学生托出水面,大量生成问题被学生充分利用,将“谁提问就谁主导”变成现实。连续几节课,就某一篇文章让学生整堂提问,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或组织讨论带来的巨大收获,在一定情境中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则成为解答讨论的主体。

问题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先验的,它是以学生的探索创造为条件的。无探索无创造的问题,解决得再好,都有可能“与我无关”。问题无法也没必要全部预设,真正对本课堂教学有价值的问题,总是“意外地”产生于正在进行的课堂中。学生是生成问题的主体,生成问题又主导着课堂,而课堂的质量往往决定于提问者能否主导课堂。

在教学设计中预留若干个隐性问题,让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下,能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或其他问题。就教材或补充阅读,利用若干节课时,让学生提问,老师组织解答讨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收获非常大。

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提供题目和作文材料,然后规划学段作文教学任务。或者作文课堂讨论前,学生将他们新组织的题目写的黑板上,由老师讲解或组织讨论。或者上课开始现场征题,现场进行作文审题思维训练,突出生成特点,强化现场挑战感。

辩论探索中的互为主体

我们积极鼓励反思与质疑,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个性化的思索、从其他渠道得来的认识,当作挑战课堂预设观点的武器。在课改后的新课堂中老师会经常面对这种情况,而且老师不会一味的顺毛儿夸学生,会和学生展开辩论,老师会把敢于与老师辩论的学生理解为表现最好的学生,会把这种师生对垒辩论的课堂理解为最佳课堂。师生间这种对练式教学关系,也就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教学相长的新步伐将就此开始。

由此产生的挑战是,许多学生热衷于逆向思维,热衷于否定具有永久价值的认识。他们迷信偶像而不相信权威,追逐利己的实用价值而远离道德哲学价值,追逐时尚观念而远离永恒价值观念。如在《愚公移山》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质疑愚公,认为愚公在确定目标和选择方法上都不合理,不值得我们学习。

面对这个质疑,老师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简单肯定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质疑精神,而不加引导,这样做是鼓励学生创新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最终使学生满足于浅层次的创新。二是笼统地说“可以质疑,但传统的精神不能丢”,而不去探寻“不能丢”的具体理由——老师明知道学生不应该否定正确的价值观,却苦于找不到有力的回应,所以只能草草收场或“粗暴”弹压,最终浇灭了学生的创新火苗。这样的质疑是没有建树的质疑,是老师缺位的质疑,是容易把学生引向简单化的质疑,是有创新主体而无创新主导的质疑。

因而,老师与学生平等辩论,就成了老师最迫切的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就成了新课堂中讨论课的最高层次。平等辩论的互为主体,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逼出来的选择,它都将变成未来课堂的常态。

辩论中的回应质疑,才是真正积极的态度,才能和学生真正交流而不流于无原则的肯定;辩论中的回应质疑,才能使质疑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才能触动学生质疑的核心而不流于简单的否定。辩论中的回应,也事实上使课堂的辩论双方成为了互为主导、互为主体的关系。既然是辩论,那么孰胜孰负难见分晓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也激发老师将课堂营造成正真的智慧课堂。

欣赏与创作中的互为主体

在赏析艺术作品时,欣赏者需要全方位的投入,需要个性化的解读,需要将作者当作共鸣的第一分享者,因而,赏析艺术作品既是别人无法主导的活动,也是颇具再度创作的表演,如果用“主导与主体”的提法,就无法衡量艺术欣赏课。当老师像赵忠祥一样深情诵读课文,当老师像于丹一样精彩解读作品,当老师像朱光潜一样细腻描述意境,当老师像林庚说木叶一样讲述艺术现象,当老师像余秋雨一样复原再现文化残片时,他难道不是彻底沉静在艺术欣赏的主体中吗?老师难道要为了体现主导身份,而放弃这种一气呵成的完整鉴赏吗?假如是学生完在完成上述艺术鉴赏,老师能主导得了吗?老师能随意打断吗?所以“谁鉴赏就谁主体”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艺术创作,更无法用“主导与主体”的提法来衡量。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个性化的过程。如果是老师在创作,也无法保证做到示范的作用,当老师为了示范而写作,那一定不会写出真正的好作品;如果是学生在创作,那老师也无法主导,也不应该主导,只能是帮助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意图,是指导而不是主导。主导下的艺术创作无法满足天性和个性,因而也写不出真正的好作品。

学生独特的艺术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不管是哪一种都无法让外在的要求来主导。代沟形成的共鸣差异、趣味差异、话题差异,越来越使老师的主导出力不讨好。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承认,好作文(文学作品)不是教出来的,像福楼拜教莫泊桑那样的文学佳话,是无法在中学课堂复制的。一个人如果成功“主导”一群“主体”创作时,那些“主体”充其量是奥运会开幕式上机械的群众演员。因而在艺术创作教学中,只有“指导与写作”,而不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对学生创作影响最大的老师,是作为读者的老师,是作为独立创作的老师,而不是指手画脚的老师、手把手教的老师。作为读者,老师和学生是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主体,那些只扮演主导者角色,而不扮演读者角色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作为创作者,老师和学生也是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主体,没有持续不断进行写作体验的老师不是完整的语文老师,他无法和学生交流写作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法让学生在这种最有价值的交流中获取收益。

结束语

当老师和学生在对话主义思想下,成为互为主导互为主体的关系时,优质教师资源缺乏的课改名校,就会使课改更上一层楼,优质教师资源丰富的学校,启动课改就会少一些阻力,我们就会迎来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春天。

毕竟教育的本质是交流,毕竟教育需要真正的智慧交流,只有师生间的智慧交流,使中国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

(0)

相关推荐

  • 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复位

    目前,教师对自己在新课堂中的角色把握有较大的错位.不错,角色转变是理念系统重塑的核心,诸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诸如要蹲下来看孩子,要走进学生,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等等. ...

  • 课就是人,人就是课

    背景 减负--也许大家会觉得我抛出的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大家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话题一点儿也不过时.上面这幅图中的小女孩与我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人物.表情纯真质 ...

  •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付宜红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 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一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 ...

  • 课堂中的“主体”与“主导”

    在实施新课程中,课堂上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那就是过分的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或者说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致使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于是在课堂上 ...

  • 青年读书|教学反思:关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落实的几点思考(上)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关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落实的几点思考 --以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0届高一新生开始全面使用新版教育部统编版教材,面对新教材.新内 ...

  • 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的更新与应用

    摘 要: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但在新课程下出现了对讲解技能漠视的现象.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浸润下,对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 ...

  • 史宁中:解读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自2005年教育部让我主导制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至今,数学的课程标准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当中,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数学核心素养.今天,我讲述的重点是数学核心素 ...

  • 厘清主体责任落实中的关键问题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一环.落实主体责任有一个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的过程,需要统筹把握好抓重点与抓全面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全面铺开.重点突破.全面深入.形成政治自觉的实践节奏和 ...

  • 提问技能八: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

    一.把握好提问角度 博学多才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能准确地把握好提问的角度.教师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设疑难问题.教师如果提问不当就会误导学生.例如,有位 ...

  • 教师,不是在课堂中“演戏”,而是在课堂中生活

    什么是生活? 古人以为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闲情雅致自然是令人心驰神往.但在如此匆匆忙忙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无法停下脚步,被生活裹挟而 ...

  •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条件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让枯燥的黑白教学变得声色并茂,不仅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等多方位的交互,而且创设更多的师生交互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学效果.美术课堂教学,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