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四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首先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它以人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土地最初以食物、或现成的生活资料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从打猎、种植、采摘等劳动中获取生活资料。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提高了打猎、种植、采摘等劳动技能。

任何劳动过程都包含三点要素:有目的性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凡是那些通过劳动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物体,都是天然的劳动对象。如抓来的鱼、摘下来的苹果、收割的水稻等等。但不是所有的劳动对象都是原料。只有在开灯对象被人的劳动加工中才称之为原料。如水里的鱼,树上的苹果,这些可以是劳动对象,但没经过人的劳动就不能被称之为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是处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把劳动者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和物的综合体。 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说的直白点就是劳动过程中的生产工具,农民的锄头镰刀,工人的锤子钉子,程序员的鼠标电脑,这些都是劳动资料。那些在劳动过程的进行中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是广义的劳动资料。包括土地、厂房、运河、道路等,这些东西劳动者一般拥有使用权,不一定拥有所有权。

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性的活动,是人类为了需要而占有自然物,从而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一般条件,也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条件。只要河里的鱼不自己游到餐桌上变成红烧鱼,那么人类永远都脱离不了劳动,永远都需要劳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其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富士康生产出来的手机都是老板的,员工没有权利进行处置,哪怕他全程参制造过程也不行,一律按偷盗处理。工人已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所以劳动就不再属于劳动者本人而归资本家所有,老板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资本家把劳动者的劳动看作是和生产资料一样的生产要素。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是生产要素的结合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的产品就必然归资本家所有,正如厂房归老板所有。

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家的商品是一种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产品的使用价值对资本家而言丝毫没有吸引力,资本家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仅仅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承担者。雷军生产了这么多的小米手机,他一个人顶多也就用个两三台,多出来的手机不可能他自己使用,他生产多余手机的目的是为了卖钱,之所以生产手机而不是养猪,只不过是对他来说手机更好卖而已。

对资本家而言,他只关心两点:第一,他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可以卖得出去;第二,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的成本,售价要高于进价,否则就是亏本。即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劳动力。所以他不但要生产使用价值,还要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众所周知,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凝结于其中的劳动量和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

《资本论》中对于剩余价值的讨论前提是交易双方为等价交换,双方没有信息差。甲方不能随便从路边捡块石头说是翡翠原石再以20W的价格卖给乙方。又或者甲方20块进的红酒说成法国红酒卖2000块。我们暂定之后所有的交易都是双方信息透明下的等价交换。

拿做衣服来讲,一个做衣服的员工日薪100块,员工用6小时劳动就可以创造100块的价值,或者说用6小时做了50件衣服,这50件衣服的成本为:布匹、机器损耗、厂房折旧、电力等等为10块钱,那么这50件衣服的价值为:人力成本+生产损耗成本=100+10=110.(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和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交易双方等价交换的原则,价值=人力成本+生产损耗成本,老板110块生产出来的衣服只能是110块卖出去,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价值没有增殖,整场买卖下来他在做无用功。

价值增殖的关键,在于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两者之间有价值差额,资本家之所以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商品的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机器、租金的花销会赋值到商品的价值中,但这种价值通常上是等价转移,并不会创造额外的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它们是成本的一部分。

用粗俗一点的话说,价格增殖的关键在于如何白嫖劳动力。在节约成产成本的同时如何花最少的钱让员工干更多的活,员工在其工资之外多干的活都是为老板多赚的钱。只有让员工多干活才能老板才能多赚钱。100块日薪的员工6小时能够创造100块,其他的工作时间都是在为老板创造利润,8小时、10小时、12小时,延长的劳动时间越长,老板赚的钱才能越多。

通过比较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繁殖过程就会发现,后者不过是超过了一个定点而延长了前者,资本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等同,那就是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个点而延续下去,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延长老板利润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主要依靠延长工作日。为此,资本家曾经用法律来延长工作日。产业革命后,机器的使用为资本家延长工作日创造了新的条件,成为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主要手段。同时,机器的使用还使小生产者大量沦为无产者,使女工和童工大量涌入市场,造成市场上劳动力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有可能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它的最大限度。

可以说,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已经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和生理极限。从8小时双休到8小时单休,再到12小时的996的福报,最后到月休两天的大量出现,资本家利润的主要来源于员工加班的额外收入,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路上将会越来越远。

对于价值增殖过程而言,资本家占有的是简单劳动还是高级劳动都毫无关系,高级劳动所需要的高级技师教育费用和培训费用也将会延长,纺织工人跟程序员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用来补偿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和用来创造剩余价值的那部分劳动都是一样的。在两种员工身上,剩余价值都是来源于剩余劳动和同一劳动过程的劳动时间的延长。

加班吧,打工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