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的鸡骨白,作伪手法多种令你头晕!
鸡骨白指玉器在土壤中受到沁蚀后失透而成的一种状态。
肉眼观察,鸡骨白玉器不透光,表面有许多小如芝麻、大如豆瓣的晶点,
但是,用手电强光贴在玉器边沿部位照射时,可见晶点呈红褐色,且透光。
仿制的鸡骨白玉器,仅能处理表面,
因此,在光线的照射下,依然能够透光,也不可能看到呈红褐色的晶点。
红山文化玉凿
高古玉器埋于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质、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的作用,
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灰化现象,
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称为鸡骨白,或鱼肚白、石灰沁、地火沁。
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凡出自土坑、沙土坑,大多都有钙化后的白色皮壳,
也就是说,古玉的钙化或白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鸡骨白古玉基本是白色或青白色、黄色、微黄色。
人们很少掌握红山玉器鸡骨白古沁真品的特征,
所以,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便成为走俏的仿古玉之一。
许多古玉收藏家与古玉研究者都认为鸡骨白玉是最“吃不准”的。
可见,研究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的特征十分必要。
红山文化 单孔青玉璧
以前造鸡骨白玉,主要用锯末火,燃烧缓慢。
玉石和矿石的性质相似,灰矿石经高温可烧成石灰和水泥,玉石经高温表面亦钙化,即灰化、氧化。
玉质表面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玉色蜕变为白色,变得疏松。
经过火烧而变得松软的玉表易于粗加工,易于凿疤,易于造坑,易于染色。
纹饰简略、造型粗犷的红山玉器更易作伪,
作伪者用当代的烤箱、烤炉、焗炉都能制造出酷似真品的鸡骨白仿品。
要识别它必须掌握其特征。
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有如下特征:
一、满身裂纹。
裂纹是经过火烤、高温、干燥的结果。
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玉器满身小裂纹。
其玉质比较细润、坚密,而且火候温和,升温缓慢(图1—1)。
此种火烧纹的特点是裂纹有方向感,呈绺状、横向断续波浪状、平行或斜向平行波曲状(图2——1)。
这是因为在炉内成批加热的玉器,外部接触热源的玉器先受热,热量逐层向内部的玉器传导。
仿品玉器上平行状态的裂纹体现了热量传导的渐进过程。
另一种是玉器上有较大裂纹。
其玉质坚密度稍差,因加火猛烈,加温迅速,温度极高,致使玉表开裂(图3——1、3——2)。
宽长的人工火裂纹也呈现方向感,裂纹的方向基本趋于一致。
人造裂纹因是经火烤而形成的,因而肉眼看上去是纹,放大镜下看是真正的裂沟(图3——1)。
大多裂纹各自孤立,很少有自然衔接与交织(图 1—1)的。
纹路较直,生硬、呆板,少有自然曲度与延伸(图1——1、3——1)。
裂纹与裂纹之间的网格比较少,纹间的空白地带比较宽阔,网格形状不自然(图 1——1)。
人造纹即使很短很细,也都比自然沁纹粗糙。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上的自然沁纹的特征则相反。
1、自然沁纹,纤细,碎小,呈绒毛状,最细者宽度仅0.01——0.02毫米,只是头发直径的1/6至 1/3(经50倍放大镜测量)。
2、沁纹与沁纹组成的网格块有的极为狭小。
3、钙化层上或多或少都有曲折蜿蜒的沁纹,沁纹有根有苕梢,根粗梢细,似根须延展。
辽宁牛河梁、河北围场、巴林左旗尖子山出土的3件鸡骨白猪龙玉器上都有这样的沁纹。
4、白色皮壳上的沁纹之色,有的侵蚀很深、很重,而且纹理清晰。
5、所有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纹都不是裂沟,沁纹上都有自然浆体,自然弥合。
即使有的粗裂纹上有裂碴脱落之处,但也有自然的弥合浆。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纹状态说明,
只有在自然包浆细腻的玉表上,才能形成如此细小的沁纹,
说明浸蚀的过程和缓、漫长,这与人为速成鸡骨白仿品上宽深巨大的裂纹或色纹相差甚远。
二、人造鸡骨白皮壳上的个别裂纹或个别部位染色,以近似古沁的状态掩饰缺憾。
经过高温、干燥处理的仿品的白色皮壳,裂纹宽深,皮壳疏松,
这就增强了玉体皮壳的渗透性与吸纳性,因而易于着色。
仿鸡骨白玉一般不着色,但有的玉器边缘因崩裂而脱落致残,碴口生硬,
有的裂纹破碎成为深沟,有失自然,作伪者便在这些地方点染着色。
其染色很深,渗透晕散,有的染色的边缘滋渗为花状,颇似自然沁花(图1——2)。
然而,这种沁色沁花不像真品那样纹理清晰、透彻、自然。
人工染色多用灰黑色、土黄色、红褐色(图4——1、5——1),这是精心选择的染色或涂料之色。
在鸡骨白的皮壳上,如果涂染纯黑色或大红色,
显然不和谐,颜色反差大,过于偏离原始金属沁与土锈沁的色状,易于暴露破绽。
仿鸡骨白皮壳上的较大裂纹以及玉体边缘的残缺部位只靠染色,
仍不能全部掩饰其缺憾,随之而用的作伪手法就是涂料。
红山文化 玉钺
三、在生硬光滑的人造鸡骨白玉面上,凿琢坑疤、沟槽,钻孔,刻划集簇状或连成片状的粗短线,
以仿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皮壳上的沁沟、沁孔、沁坑。
要能清楚分辨仿品上的这些作伪的痕迹,必须掌握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上的基本特征。
1、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沁色往往不是单色,有深色的斑点或沁斑。
这些斑点或沁斑分两种:
一种是钙化皮壳的玉质复原而呈现的深色玉斑,
另一种是浸蚀在白色皮壳上的氧化物或异化物。
有浆体和泥沙、浸蚀物质的结斑或结块,其状似弥在皮壳上的嘎巴,
在放大镜下可见透明的浆体凝结沙土物质,并与白色皮壳融为一体。
弥浆多处呈灰白色醭状,凝结的泥沙或锈质多处呈微黄或锈黄色斑结状,
玉质复原处呈青灰色半透明点片状,金属颗粒浸蚀处呈黑色沁点沁花状,
还有其他物质浸蚀所呈现的色状。
无论沁色、沁纹、沁花、沁斑均深透,自然。
2、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钙化皮壳无论薄厚,都会出现原玉质复原的斑点,
或点状,或花簇状,或片状,其内部是复原后的半透明的原玉质,
玉质内部并有古玉受浸的某种状态,用放大镜倾斜观察其玉表有沁凹与“沁门”。
3 、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钙化皮壳上一般都有自然包浆,
沁纹即使有开裂的瑕纹,亦由包浆填满,根本不存在干涸的沟裂纹,
即根本不存在沁纹中因无浆而形成的真正裂隙。
4、与其他受浸皮壳上的状态一样,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钙化皮壳上都有自然沁凹,即有沁坑、沁孔、沁沟、沁疤。
5 、皮壳钙化的红山器的古代致残处形成的瑕裂,以及古代浸蚀的沟疤,
所有这些地方的边缘、棱角和凹洼处全部覆盖在与玉体浑然一致的钙化层之内。
这些地方不存在新鲜未沁的玉表(除当代致残古玉以外),
而且这些地方都伴有自然沁凹(沁坑、沁孔)或自然沁色。
6 、由于远古受沁的多样性、钙化层玉质的不断复苏,
以及出土后人为的接触与流传,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钙化皮壳上会出现各种状态的沁纹。
真品上沁纹的特征明显异于人造裂纹。
红山文化晚期 玉鹰杖
掌握了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钙化皮壳的特征,就比较容易辨别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
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上的人为加工方法有:
1、仿沁坑。
机钻浅坑因其大小、深浅、圆形若一,容易识别。
钻凿坑则大小深浅不一,尽管经过染色与涂抹,
因其火烧皮壳疏松,坑底有凿痕,坑缘有破碴,仍明显异于自然沁坑的浑圆自然状态(图4——1、5——2)。
用刀划所形成的浅坑,其玉表上呈成簇成片的粗短线头形状的密集浅坑(图5——3),这是在仿战国秦汉以前的古玉上普遍运用的人造沁坑的技法;
经过染色和涂抹,肉眼已难辨清真伪,
但在放大镜下,互相平行的短线头仍无法逼近自然沁坑的原始之状 (图4——1、4——2)。
2、仿沁孔。
机钻孔因钻头有大小,孔亦有大小,但较之自然沁孔过大过深,
且孔内只有涂抹物,没有丰富的浸蚀物质与自然沁状(图1——3、6——1、7——1)。
还有一种是喷射沁扎,喷砂形成,喷的是金属粉粒。
此种造孔或过于微小,或过于密集,且有新鲜的金属颗粒弥于玉表,易于辨识。
古代玉器上的金属颗粒氧化后大多为黑色、黑灰色。
3、仿沁沟、沁疤。
由于人为沁沟、沁疤的火烧裂沟不甚理想,作伪者便用刀具刻制,其沟坡沟棱上容易留下刀痕(图4——2、6——2、8——1)。
人为制作沁疤时,火烧崩裂可形成疤状,如果火烧未形成疤,便钻凿坑疤。
此疤大多棱角分明,还须磨圆棱角。
人造坑疤上未有自然沁凹和自然沁色,需要人工染色。
红山文化 玉璧
四、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的皮壳上一般都涂料,
运用土黄色、黄褐色或灰黑色混合多种杂质的涂料,加有泥沙,
几近沁浆之色状,有的不用放大镜就难于辨别清楚(图2——2、4——2、6——2)。
涂料弥于细小裂纹上,颇似自然沁纹(图1——1、2-1)。
红山玉器真品,其自然沁纹上的沁浆透明,一般无色,弥于并高于沁纹。
火烧裂纹上的涂料浑浊,含杂质,有抹腻的痕迹(图2——2、6-2);
涂料的边缘与裂纹的边棱之间大多有干后而分离的缝隙,
涂料平于或凹于皮壳的平面。
火烧纹深裂处,玉器易于断裂,
作伪者用当代胶水粘合,此胶虽然透明,但乌暗无光,明显异于自然沁浆的润泽感。
还有一种人造纹,运用当代砣具砣出沟槽,在沟槽中填胶,
但干燥后需要磨光,所以条纹状的胶面上留有纵向或横向的平行抛磨痕。
红山文化晚期 带齿兽面玉珮
五、有些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用人工酸蚀的办法仿造沁孔。
其特征是:
1、孔特大,特深,往往成为大窟窿或大窟窿群。
2、玉质酸化溶解后,虽然也有蜂巢样的纤维状态,但是纤维体亦特大,纤维周围的空洞特深、特阔。
3、酸溶的玉质纤维粗大,尖端有融化状,为球面状态。
而自然沁孔一般较小,小孔中的玉质纤维则更加微小。
4、人工酸蚀孔中物质纯一,只见酸溶的玉质纤维或人工涂料、或新鲜无沁的泥沙。
而自然沁孔中则有浆体,有氧化的金属微粒(多化为球状),
有微小的盐碱结晶颗粒,有极微小的沙粒,有茸状物,还有活性的丝状微生物。
红山文化 勾云形珮
六、由于是人为用高温火烧而成的鸡骨白仿品,其白色皮壳较厚,完全钙化,
作伪者便在玉器的某个易于操作的部位磨去白色皮壳,露出新鲜 “开窗”,以示玉质。
这是不打自招的伎俩。
这是因为,仿品经打磨后,玉表便留下磨具的磨痕。
另外,其所露玉质,新鲜,无沁,可见白壳之内是新玉无疑。
即使新鲜的玉面上残留一些浅淡的白色条状或网状纹,也不是古沁的纹理。
红山文化玉猪龙
七、运用老玉皮壳和玉石制成的代用品,具有某些古色古香之“韵味”,易使人迷失辨别真伪的判断力。
自然受浸的白色皮壳的老玉料。
因为皮壳上沁有自然纹理,容易令人误认为是具有自然沁纹的真品(图9——1、9——2),需细心辨认。
此外,有一种白陶制品冒充鸡骨白红山玉器。
因其疏松,器表容易出现些微的凹洼或麻面,使人误以为是钙化受浸的古玉。
然其质体较轻,无玉石之声,无古玉之气,无古代玉器上的浸蚀特征(图10——1、10——2),较易辨认。
还有一种料器与类白瓷制品的假冒鸡骨白红山玉器,
质地细腻,润泽光滑,高温中容易融化,易于出现类似浆融的状态。
但不易着色,不易出现裂纹(图8——2),
作伪者只能在胎上做沟、做裂纹(图8——3),经过融化塌陷,才似包浆之状。
此类假冒过于瓷白,不着沁色,容易发现作伪的征状(图 8——1)。
红山文化 玉鸟形玦
红山玉器鸡骨白仿品的作伪手段有:
人造高温裂纹、人工染色、人工凿磨、人工涂料、人工酸蚀、
人工“开窗”、涂蜡涂油(图11——1、 11——2)加以抛光,以及其他代用品等,
使其仿品酷似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以行销骗人。
正确鉴别、收藏、玩赏红山玉器,
关键是要掌握红山玉器鸡骨白真品的特征,两相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大家都在读:
又挖出一批2000多年前的美酒:问你敢不敢喝??
瓷器里深藏不露的隐士!
警惕海外回流赝品:拍卖行也“埋雷”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