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没想到吧,还有丑到惊心动魄的「糟糕艺术」博物馆
有种说法是,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每一座城市,至少都会有一座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最杰出最动人抑或是意义深远的艺术品或者古物。
然而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一所成立于1994年的糟糕艺术博物馆,这里挂满了最糟糕最差劲的艺术品——它们可能来自某个无名画家的捐赠,或者来自私人后院举行的一场不起眼的二手货交易,甚至于来自沾满污垢、臭气熏天的路边垃圾箱。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永远也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博物馆里的作品,在我们这里得到歌颂。」
糟糕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Bad Art)的馆长斯各特·威尔森充满自信地如是说道。
在这所不可思议的博物馆里,有三幅更不可思议的「镇馆之宝」。
▲花园里的露西
这幅画基本上都是用几乎只加了白色的高饱和纯色涂抹而成,一脸严肃的老太太,满脸横肉、双眉紧蹙、头发花白,却身穿着水蓝色连衣裙,翘着二郎腿坐在结构不明的椅子上(虽然她的姿势让人很难相信她是在坐着),像一名少女般晃动着自己的裙摆。
一阵大风吹来,她的裙袂飘扬,在明晃晃的金黄色日光下,这画面太美,让人不忍直视。
但评论家们对这幅画的态度只能用「赞不绝口」来形容:
「这动感,这椅子,这松弛下垂的胸部,这颜色微妙的天空,这深刻有力的面部……所有这些细节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人物肖像,所有细节都在呼唤一个名字:传世之作!」
这幅画是当时还是古董商的斯各特·威尔森在1993年无意中在垃圾桶里发现的,起初他对画面上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只是单纯觉得画框不错,便把它捡回了家。
得到这幅作品以后,好像一下子激起了对糟糕艺术品的兴趣,他发动朋友们帮助他一起寻找那些让人觉得糟糕无比的画作、雕塑。
当斯各特·威尔森又找到一件与《花园里的露西》丑得旗鼓相当的作品时,正式决定建立一个专门的收藏博物馆。
▲星期天,乔治坐在马桶上
第二幅镇馆之宝是同为无名画家创作的《星期天,乔治坐在马桶上》,同样也让人感到印象深刻,这幅作品是用印象派的点彩画法创作而成,技艺较为成熟。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相比点彩派画家修拉代表作《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的内容就显得没那么“美”了,画面当中的乔治是一个发福的中年男人,端坐在蓝色的马桶上,身上只穿着白色的紧身三角裤,松松垮垮的胸部下垂到了堆满脂肪的肚子上。
乔治的气色不太好,眼泡浮肿,表情倦怠,给人一种还没有睡醒的感觉。
▲穿夏威夷草裙的杂耍狗
最后一幅镇馆之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好像花了很多力气画出来但又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画出来」。
小狗的比例完全失调,腰部被过分地拉长,让人忍俊不禁的圆滚滚的狗头仿佛是在刻意搞笑,整个画面透着一股浓浓的喜剧气氛。
画面当中缤纷的花纹和图案显然是作者花了大力气和心思描绘出来的,但是完全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意义,显然要丑得这么煞费苦心、别出心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这三件「镇馆之宝」,糟糕艺术博物馆还有许多丑得惊心动魄的艺术品。
▲蒙娜丽莎
享誉世界的蒙娜丽莎,引来争相的模仿和临摹,「糟糕艺术品」艺术家自然也没有放过她。
这幅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同名的作品,构图、姿态与原画完全相似,不过和被收藏在卢浮宫的原画相比,那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明显已经转化成了惊悚。
▲Charlie and Sheba
看起来毫不走心的笔触、开玩笑一般的造型,乱七八糟涂抹而成的草地,所有的色彩混合在一起都诉说着什么叫做「不和谐」。
▲骑在龙虾上的女人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女人要骑在龙虾上,所以当然也没有人知道,这随随便便画出来的像橡皮人一样的形象……到底哪里像女人了。
不过龙虾倒是画得有几分生动。
▲妈妈和小孩
高饱和度的色彩,惊悚的配色,诡异的表情……尤其是小女孩深蓝色的唇色、紫色的脸庞,中了剧毒也变不成这样。至于妈妈,可能跟阿凡达是一个物种。
所有色彩搭配在一起,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哈巴狗罗南
这是博物馆对这幅作品的介绍:
「艺术家对于她狗狗的喜爱远超过她所拥有的艺术技巧……作品如此迅速地完成,甚至没有考虑到狗的解剖结构,但艺术家依然捕捉到了罗南嬉戏时的甜美。」
……抱歉小编真的没感受到甜美。
▲狗
再来看看另外一幅以狗为主题的诡异作品。
这到底是一座滑雪场,还是一只被埋在雪山下的黄眼睛狼狗?
对于这件从丹麦远道而来的作品,美术馆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滑雪场与狼狗的非凡融合,挑战观者重新检视有关风景的古老概念。
只不过估计这种对风景画的颠覆估计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尽管看上去像个恶作剧,但任何逆主流价值而动的社会现象都有其独特意义。
波士顿的艺术评论家塞克认为:
「极端的丑比极端的美更能触动人心,也能让人们更认真地去思考究竟什么是丑什么是美。糟糕艺术博物馆让人大笑、让人深思,让人更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丑陋能够让我们得到释放。」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卡尔曼将糟糕艺术展品定义为「扰乱主义」。
大众媒体热衷于报道那些靠着聪明头脑故意搞怪和使坏的展览和艺术家,糟糕艺术博物馆正好反映了这种潮流。
通过进一步混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让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加模糊和混乱。
「多元化视角正在摧毁艺术基础,」这位教授继续指出,「历史上,不起眼的小众博物馆就有改变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力量。」
而且,想要作品入选糟糕艺术博物馆,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很多人惊讶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成熟高超的绘画技巧,涂鸦或者纯粹因为不会画画而创造出来的难看作品是不合格的。
另外,画作必须真诚、有内涵,而且绝对不能无聊。
纯粹搞笑和抱有商业目的的画都是不行的,让人看了之后毫无感觉的画也肯定没戏。
总之,来到糟糕艺术博物馆的人可能会目瞪口呆,可能会笑出眼泪,但绝对不会无动于衷。人们也会用很多词来形容这个博物馆里的收藏品:丑陋、古怪、恐怖或者华丽、搞笑、深刻,但有一个词绝对不会被使用,那就是无聊透顶。
这里的艺术品遴选标准一点也不比其他博物馆低。
用馆长司各特·威尔森的话说:「十分之九的画都会被淘汰,因为它们不够糟糕。哪怕创作者本人已经觉得糟糕透顶,可能依然达不到我们对‘糟糕’的要求。」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