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话:席席迷儿——还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眼睛细小

过去,男孩子个个都是天才少年。那时他们的玩具,十之八九是自已制作的。好多孩子在那段时光里就曾制作过“眼镜”。当然,那“眼镜”自然是只有其形,实无其用,本来就是玩具嘛。“眼镜”的制造原料和工艺十分简单,几根细细的“席席迷儿”,一段不长的“圪当瓤子”,“席席迷儿”一弯,插在“圪当瓤子”上,不一会儿,一副像模像样的“眼镜”便戴在眼前。尽管没有玻璃眼镜片,但小小男子汉们还是个个双手叉腰,有的嘴里还叼着一截丝瓜杆儿冒充烟卷,一副老夫子派头,神气得很哩。

“席席迷儿”,其实就是竹子、苇子以及秫秸秆儿破出的细长条状的皮儿。北方因为少见竹子,故济南话里的“席席迷儿”多半指高粱秆儿、玉米秆儿破的“迷儿”。“席席迷儿”可以编制席子,故此得名。过去的孩子除用“席席迷儿”做“眼镜”戴外,还常用它来扎制小风筝(大一些的风筝需用“竹迷子”)或自制简单的“手枪”。“圪当瓤子”,就是高粱秸的干内瓤,仿佛今日的塑料泡沫。现在,谁要想在城里再找出一根“席席迷儿”或一截“圪当瓤子”,我想,其难度是不会低于大海捞针、沙里澄金的。

按说,“席席迷儿”是可以写作“席席篾儿”的。但“篾”的读音是miē,与济南话音不合,而且古汉语里本来还有个“迷”的本字——上边一个竹字头,下边一个“弥”,据《集韵》云:这个字念mí,指的就是“竹篾也”,音义皆合。无奈电脑里没有这个字儿,造字又忒麻烦,印在报上也不好看,只好以“迷”来代替,好在只是“借字记音”,想必诸位不会计较。

“席席迷儿”又薄又细,拿在手上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济南人就说“席席迷儿把我手上拉了一道口子”。“席席迷儿”还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眼睛细小,如:“你看那个人儿的眼和席席迷儿拉的似的。”或者直接说:“他那眼和席席迷儿似的。”

过去,孩子中近视眼较少,大人们戴眼镜的也不多。“稀者为贵”,因此许多孩子弄个“席席迷儿”眼镜戴上,装一下“四眼儿”,仿佛很有派头,乐得过一把瘾。如今,“席席迷儿”不好找了,“席席迷儿”的眼镜也没人“做”了,可大街小巷里戴着真眼镜的儿童却越来越多了。什么东西只要一泛滥,就没了“派”,所以,好多戴眼镜的学生又都选择了隐形眼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