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育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生养孩子变成了家庭“负收益”
育邻梦
网友提问:如何看待2021年生育率持续下跌?
回复:人口生育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生养孩子变成了家庭“负收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其本质都指向一个核心——只要“有利可图”,人类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去干。今天,婚育成了家庭生活中不折不扣地“负收益”项目,彩礼、婚房、孕检&分娩、养育孩子的时间&物资开支等几乎全都【仅有义务教育阶段书本+授课服务费由国家支出】由家庭负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变化不仅会对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消费需求造成间接影响、更会直接决定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劳动生产能力。因此,人类社会繁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口稳定增长的历史。我国每次朝代更替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确保人口增长,新中国初年农村+城镇生娃之后都发给养娃的必备生活物资、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后生娃即分地+城镇依然分发必备生活物资,尽管那时生活物资匮乏&医疗条件落后每个家庭却依然能够养活、养大多个孩子。1950年,总人口约5.5亿,新生儿童1419万人,出生率约25.8‰;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1961年,总人口约6.5亿,新生儿童949万人,出生率14.6‰。
民以食为天
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14亿,新生儿童1200万人,出生率约8.57‰;家庭户均人口降至2.62,人口总和生育率降至1.3,大龄单身青年男女越来越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我国人口总和生育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至暗时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生活物资消费极度丰富之后,年轻人却选择主动节育了呢?
生养孩子变成了“负收益”!
农村
1984年1月我国发布的《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1993年11月我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则提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2008年10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城镇
1953年1月26日政务院劳动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该草案第六章“关于死亡待遇的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工人职员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其直系亲属具有工作能力而该企业需人工作时,行政方面或资方应尽先录用。
这项规定中的子女顶替就业,只适用于因公死亡或因公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这是当时党和国家关心职工生活,加强对职工的社会保障而规定的一项劳动福利措施。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根据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
土地是现代人类食物的源头
人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那么,对现代人类而言,确保生存的根本又是什么呢?
土地+就业!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土地是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补给的源头,是人类社会一切市场经济循环的基础。农村生娃不再新分配土地,意味着多生孩子就得和父母抢口粮;城镇取消接班制&取消生育粮油补贴【部分企事业单位甚至歧视婚育期内员工】,意味着养娃就得全靠家庭独自支撑。同时,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禁止使用童工【18岁以下】,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的净投入成倍增长。因为,孩子接受教育期间不能帮助家庭干活儿、不能自己赚取生活日用品、一切成长支出都得由家庭全包【义务教育阶段仅课本和授课服务由国家集中支付,现今学校课后延时+兴趣提升服务都是收费项目】。所以,人口生育持续下滑的核心原因:生养孩子变成了家庭“负收益”。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