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定律里的鸭子,永远是鸭子!
1
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么面对自己?我应该怎么活?是随遇而安,还是积极进取?
这也是中国古代道家和法家之争。
道家认为人生一世不容易,但你来与不来都一样,对于大自然而言,你啥也改变不了。随遇而安吧,多寻找点人生的快乐,免得死了后悔。
法家认为人生一世不容易,所以,要积极上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活个人样。做人上人,也不枉为此生,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吃得苦中苦。
有人说,这不是儒家的思想吗?
不是。
春秋战国时期,积极上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就是法家的。
我们知道法家出自儒家,荀子是一个过渡人物,汉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法合流,也就再也没有法家的影子了。所以,我们以为这些提法都是儒家的。
儒法合流之后,就形成了自汉之的儒表法里的统治术,表面上讲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关爱弱小,而实际上用的是法家的严刑酷法、奖强罚弱。
那么古代儒家讲的是什么呢?
概括起来是六个字:守等级、讲规矩。
具体的做法就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这些关系都是有前后条件的,不能单方成立。君主爱护大臣了,大臣才忠于你;慈父才有孝子;老公仗义了,老婆才守妇道;哥哥对弟弟友爱了,弟弟才恭敬哥哥;朋友之间有情义了,大家才讲信用。否则,全无。
可以看出古代儒家主要讲的是怎么让社会更有秩序,而并不是讲人生怎么过。你只要把上面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人生也就好过了。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在中国社会,成功者往往是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的人,当下的现代社会也一样。
2
人生是随遇而安,还是积极进取?这是人生态度问题。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属于保守的右派;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属于激进的左派。
当然,生下来就有幸福生活的人,想的是维持现状。那么,他就会倾向于保守的右派。对社会也是这样,既得利益者就想维持现状,对改革没有兴趣。
而活得不如意人的,就总想改变现状。所以,他就是倾向于激进的左派,要求改革,重分蛋糕,甚至是更激进的革命,翻倒重来。
但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就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如何面对要改变现状者的不满?
这时候,你让他们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们根本就安不了,更乐不起来。那么怎么办呢?
那就要告诉他们要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是你们得不到,是努力得不够。也就是用激进的方法,让他们更激进,当下俗称打鸡血。
这是一招臭棋,但我们自古就这么用。因为激进了之后再无所得,那这些人就要改变社会现状了,刚好让社会既得利益者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用办法是养懒汉,先让他们不劳而获,这样他们才能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而不去选择激进的方法改变人生,甚至是改变社会。从而倒逼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不能太保守,要积极进取。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儒法合流之后,一直就是积极进取。
因为这种价值观符合农耕社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所得。它有利于农业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就一直用这种态度面对人生。
特别是建立新中国之后,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一定是积极进取的,甚至是更激进的。古今的结合,让积极进取价值观不可质疑,以至于现在谁讲点保守的、消极的人生观都会被贴上负能量的标签。
现在互联网上的大量鸡汤文都是宣传积极进取的,有的还是人参鸡汤。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补多了也会流鼻血。
3
在这些鸡汤文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叫鸭子定律。
鸭子凫水时,大家只看到了鸭子在水面上的悠闲安逸,可在水下,它的鸭蹼却是一直在拼命的滑动,没有一刻停歇。生活就像水中的鸭子,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说优雅需要底气,华丽需要实力。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你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那些漫不经心的轻松与自在,不过都是短暂的错觉。唯有没日没夜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谛。而这便是“鸭子定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是人看鸭子的一种臆想,认为鸭子为了维持水面上的悠闲安逸,而背地里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由此得出,你看到社会上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是你看不见的努力,唯有永远不停止地付出,才能走向成功。
也就是说成功是一种必须,不成功就是吃的苦太少,努力不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因为后天的成功是偶然,而有人先天就含着金钥匙出生,这些人的成功无须后天努力,这才是必然。
鸭子之所以能在水面上安逸、优雅、自由自在地凫水,并不是因为它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水下的蹼掌吃了多少辛苦。就像其他四足动物看悠然自得直立行走的人一样,它们会以为人这样走会很吃力,但还要装出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
鸭子为什么能悠闲安逸地凫水,只因为它是一只鸭子,而不是一只雄鹰。
苦乐人生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并以为是真理。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是苦的,因为历代王朝经心培育了这种苦,以求所有人都不懒,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国的这套鸭子定律鸡汤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它激励了很多人,可悲的是它改变不了鸭子的命运。
4
不过,西方的归纳推理有一个鸭子测试。意思是人能够通过观察未知事物的惯常行为来识别该事物,而并不需要那么多深奥判断。
鸭子测试表达为:如果它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可能就是只鸭子。
据说这个说法的创造者是美国印第安纳诗人詹姆斯·惠特科姆·莱利(1849年-1916年),他写道:“当我看到一只鸟,它走路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我就称其为鸭子。”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鸭子测试用来指责某一个人是共产主义者。1950年冷战时期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帕特森就指责危地马拉总统说:“比如说你看到有一只鸟走在进你的农场里。这只鸟身上并没有写着“鸭子”的名牌,但它看起来像一只鸭子。它又走进水池,像一只鸭子一样游泳。接着它又张开嘴巴,像鸭子一样呱呱叫。这时你或许就能得出结论:不管这只鸭子身上有没有名牌,这就是一只鸭子。”
鸭子测试后衍生出了很多逻辑推理,比如:
一、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鸭子也不可能成为雄鹰,无论其多么高贵也无论其出于多么善良的动机。
意思是万物只能是其本身,不可能变成别的东西。
二、鸭子可以伪装成雄鹰,可一到危难时刻它就会原形毕露。
意思是伪装和危难是不可能共生的,危难之际方显露其真性情。
三、不抛弃自己的蹼掌,不脱胎换骨换取鹰爪和利喙,鸭子永远也变不成雄鹰。
意思是只有完全改变确定其本质的属性它才能进化。否则,鸭子永远是鸭子。
四、鸭子是高贵的,不能因其是鸭子而不是雄鹰就被小视。
意思是万物都值得尊重,只要它们实实在在,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即使与你不相同。
人生亦然是如此,人天生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奋斗才有价值。即使是奋斗也不是为了吃苦,因为奋斗本身就有乐趣。
自古以来的苦乐人身观,更多的是让你忍受苦,并不是得到乐。
现代社会了,在基本解决温饱的情况下,生活本身就有很多乐趣,社会也应该给平常人创造享乐的大环境,而不是再宣扬苦哈哈之后装出来的快乐。
这套招儿其实对90后就不灵了。
最后,给前天的文章做个补充说明:
我在文章最后说,“一个是牵马的,一个是拔橛子的。”
好多人不明白啥意思。牵马的是获得者、正义者,拔橛子的是担罪者、背锅者。
这个比喻是改装货,东北的民间俗语是说:人家偷驴,你拔橛子。
橛子:拴驴的桩子。别人偷走了驴,你去拔桩,结果被抓住。比喻别人得了好处,你去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也作①人家偷牛,叫他拔桩。②人家偷牛,你拔橛子。③人家偷驴,你拔橛儿。
说过去有个笑话。有两个贼人,都想偷一家农户的驴子。结果,其中一贼先行下手,把驴子从拴驴的木橛子上解下缰绳,偷走了驴子。
另一个贼子来了以后,见驴子不见了,就依据“贼不走空”的盗贼逻辑,开始动手拔楔入地下橛子。可没等他得手,就被农户抓住,以偷驴之罪欲将其扭送官府。
见此情景,这个贼子有口难辩,只好认栽,乖乖地陪了农户的驴子,还饱受了众人的奚落。
从此,“一个人家把驴牵走了,他在后面拔橛子”的笑话就这样产生了。意在提示一些无知而愚蠢的人们,不要犯低级的浅显的类似错误,更不要将错就错或错上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