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惯 | 空谈(2.0版)

大家好,今天推送「空谈」,我们来聊聊习惯。

首推音频,语音语调亦能传递很多信息——

文稿如下——

1. 什么是习惯?

一提到习惯,很多人会想到,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有些事情,你经常做,或是每天都做。
在这个概念里,缺失了一块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觉察」或「意识到」。
当你在重复某种模式的时候,而你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习惯。
换句话说,
当你毫无觉察,但你依然这么运行着、做着、行动着,这叫习惯。
而当你有觉察的时候,这个习惯模式就被打断了,被你的觉察回路所打断。
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当你突然意识到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习惯戛然而止。
在那个时间点,你可以有意识地继续做,也可以有意识地不做。
这是对习惯一个初步的阐释。

2. 对习惯的误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比如说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或是运动、健康饮食、学习等,这都是一些外在的、可交流的行为,是一种非常狭义的习惯,甚至是对习惯的误解。
这些外在行为,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要看看这个人为什么要抽烟?这个人为什么要喝酒?这个人为什么要玩电子游戏?
酗酒,可能有很多情绪要发泄;
抽烟,可能是为了提神;
沉迷游戏,可能是想忘掉某些事情。
这些行为,可能是其他各种思维习惯综合之后的结果。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只是整个内心混乱状态的一种表象。
如果想要改变的话,不仅要觉察抽烟、酗酒、沉迷游戏的习惯,因为这些太明显了,你不用觉察,大家都能看到。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一整套内心活动的习惯,却没有被觉察到。
我们的行为是大脑各种神经元、各种思维回路综合的结果,我们常常把这些行为定义为习惯,而忽略了背后那一套复杂的神经回路。
这就好比只看到冰山一角,但在水面之下有着巨大的冰山主体,我们都没有看到。
如果我们想要构建习惯,我们就要去了解整座冰山,才可能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冰山一角。
当你理解了内心的整体情况,你想形成什么习惯,就形成什么习惯。换句话说,你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


3.重新审视习惯,一个神经回路视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是指我们的行为,外在、可交流的部分;但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复杂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
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各种精神回路,各种思维回路,它们互相交织、互相碰撞,最后才产生这种行为。
同时这种行为反过来还会刺激内心世界,比如喝酒能够麻痹神经元,抽烟会提高大脑的亢奋度,玩电子游戏会让你暂时忘掉一些事情。
我们暂且不说这些行为是好是坏,要理解习惯,我们就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整个的精神回路链。
我们所谓的「习惯」,实际上就是特定的思维方式、思维回路。
这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神经回路、每一个想法,都是一个习惯。
比如,
你总这么想,我总那么想,这就是习惯;
你爱笑,我爱哭,你爱生气,我爱着急,这也是习惯;
同样,爱做判断,爱抱怨,也是一种习惯;
当这些神经回路运转起来,而你没有觉察,那就是习惯。
而当你觉察不断的时候,习惯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当你觉察到的时候,你便有了选择。
这里说到「神经回路」,来展开一下。
神经回路,不能完全凭你想象;如果只凭视觉想象,你很难理解回路是什么。

我们先从神经元谈起。

我们的大脑有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

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另外一个神经元连接,然后在跟另外一个连接,这种连接,它就形成一条回路。

而我们所有的意识、想法都是神经元的活动,也都是神经回路的活动。

有人可能会问,神经回路是闭合的圆环,还是一个开口的片段呢?
大家感受一下。
它可以是个闭合的回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它就是个闭合的回路。
闭合和不闭合的差别,就是心态开放和不开放的差别。
当回路闭合的时候,大脑某些特定区域总是在活动;因为它闭合了,它只能在这个区域活动。
当回路没有闭合的时候,你整个大脑都可以随意连接,开放式的连接。
所以,回路可以闭合,可以不闭合。
这里,大家不要去究神经元如何连接的细节,即便你知道了神经元如何连接,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受,这种「知道」没有意义。两者结合,才能触类旁通。
我们社会的分工方式,倾向于是闭合的回路。于是,我们形成各种小团体,小专业,小社区,各种职业,各种划分。这都说明我们的神经回路存在很多闭合的部分。
所以,理解神经回路,不能完全靠对神经元的想象,要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我们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印证了闭合的神经回路,可能是存在的。
从这个角度讲,所有的想法是我们某些回路在运行着,所有的行为是各种回路综合的结果。
如果这些回路在一直运行着,但你没有觉察到它,它是不是习惯?
如果我们常常陷在想法里面,而不自知,它是不是习惯?
如果很多偏见、假设在意识中总在运行着,但我们却没有觉察的时候,它是不是思维习惯?
而当你觉察到某个偏见的时候,这种偏见的运行就戛然而止了。
习惯也是如此。在我们有觉察的情况下,习惯就戛然而止了。某个行为又要重复的时候,我们觉察到了,就有了选择。
一切都是在有觉察的前提下。
养成习惯的路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路。如果大家都能够深刻领悟到内心的规律,一定能找到一个方式,来构建一种生活方式。


4. 关于习惯的养成

谈到习惯的养成,有一本书叫《微习惯》,作者建议,如果想培养一个习惯,那就试着从一个极其微小的行为开始。
比如,每天背一个单词,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目标要非常小,小到一定能完成。
完成之后,你会收到正向反馈。这能减少我们的抵触情绪,用作者的话说: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也就是「建立起神经通路」。
利用微习惯做事,你会收获巨大的惊喜。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
从正念视角,怎么看待这种方法呢?
这是一个挺好的想法,但我们要意识到,它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想法中,自我的存在。
我们总期望靠正向反馈来获得一种动力,然后再做得更多。这个跟欲望的不断扩大是不是很相似?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但是要觉察到这种方法的本质。
如果大家想做某事,就去做,不要有期待。如果我们期待正向反馈,当它没有出现时,我们便容易受挫。去做,不期待,享受过程。
或许作者分享的是他的智慧,但智慧是很难分享的,意味着我认为的智慧,放你身上,可能就不管用。
打个比方,大家不要老想着吃方便面,要学会如何自己做饭。
认识内心规律,才是根本。
你靠别人的方法,始终无法懂得你自己;
你懂了自己,自然就知道怎么建立习惯了。

5. 小结

我们总是通过外界行为来定义所谓的习惯,但是外在的行为是由一套复杂的精神习惯所导致的。
如果我们要建立所谓的好习惯,就要去了解内心世界的规律。
比如说,通过冥想,先平息内心的想法,静下来,通过日常生活去觉察我们每一个精神习惯。别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没有觉察的。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所谓的灵魂,只不过是各种习惯和影响的结果。
当我们去深度觉察这些习惯和影响的时候,我们自然就知道了如何养成习惯。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空谈」,祝平静快乐~

Cico,内心探索者,禅者,正念冥想传播者。
每周在荷兰举办冥想活动,用英语分享禅与冥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