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万能感,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万能感是什么

首先,介绍因“不想动”而找我咨询的B先生的例子。B先生明明想的是“这么做比较好”,偏偏就是做不到,于是自责“我怎么这么没用”。他最近还特别不想去公司,并因此备感焦虑。

案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姓名:B先生

性别:男

年龄:45岁

假如在职场中,上司正在寻找某样东西,而这东西就在自己眼前,那么马上表示“在这里”,并把东西递给上司,一定会给上司留下“真利落”的好印象吧?然而,B 先生却没办法这样做:他就是提不起劲儿。自己手中刚好有商业伙伴的高层想要的某种物品,如果送给对方的话肯定会让对方很高兴,然而B先生却总是往后拖着,礼物到底也没送出去;有前辈请自己吃饭,应该在第二天早晨发个邮件表示感谢,明知道这样有利于和对方继续维持良好的关系,B 先生这么想着想着却停下了写邮件的手,直到很久以后才把邮件发出去。

每当准备做这些看起来可以给自己加分的事情时,B先生就偏偏不想动了。他心里总是想着“只要这么做就能跟对方顺利发展下去”这样的理想情况,然而……

从心理学上来说,前来找我咨询的 B 先生正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当被问到为什么提不起劲儿时,他完全想不出原因何在。

我听着B先生的诉说,注意到了其中的“肯定会让对方很高兴”“明知道有利于维持关系”这类表述。B先生对事情做出了自己的评判,认为如果这么做的话,事情“肯定会顺利发展下去”,变得“完美无缺”,并对此深信不疑。

那么,既然是“肯定”会顺利的行动,B先生为什么会踟蹰不前呢?让B先生提不起劲儿的故障与B先生自身具有的“如果这一行动没能顺利进展的话就会受到否定”的感觉有关。

说白了,B先生害怕一旦失败就会受到伤害,然而失败还是成功,标准完全是基于他自身的评判。B先生自身的评判使得原始的“愉快 / 不愉快”代码遭到了扭曲,因而引发了故障。

B先生的评判是“肯定会让对方很高兴”“明知道有利于维持关系”,但是事实上,不是只有在结果已经出现之后,才能说“肯定”的吗?即使将上司正在找的东西递给上司,也并不知道是否就会被上司认为“真利落”;即使将商业伙伴想要的礼物送给对方,对方也未必就会很高兴。不是吗?

即使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去做了,事情也未必就会沿着自己想象的路径发展,然而B先生却习惯性地做出评判,认为事情“肯定会顺利发展下去”,这就是他的万能感在作怪。而且,由于有着这种万能感,他特别担心自己原本预测的“肯定会顺利发展下去”这件事落空。据说越有自信的人就越害怕期望落空,因此B先生便强烈地担心着,同时也强烈地自信着。

如果万能感积聚,不满就会增加

万能感在起作用的时候,你会逐渐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够处理好工作,即使是面对顶头上司或能力很强的对手,也容易涌现出“他没有按照我想的那么做”“她没有像我希望的那样温柔待我”等想法。于是在你眼中,对方让你觉得不中意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

万能感越是增加,对他人的不满就蓄积得越多,对他人的怒气也就越大。换言之,如果万能感积聚,事情就会停滞下来,无法顺利进展,进而导致让人失去干劲儿的状况。

例如,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就很喜欢基于自己的万能感做出评判。即使是在接受心理咨询时,他们也会在尝试之前就先评判说:“这种方法对我没用。”

重要的是,如果一直这样进行评判,就会在不知不觉间不断地做出“不愉快”的行为。这样一来,将会陷入始终做着令自己讨厌的事情的循环。正因如此,唯有放弃“不愉快”的事情,才能够看到自己喜欢做的,也就是“愉快”的事情。换言之,如果不放弃“不愉快”,就看不见“愉快”。在陷入抑郁状态后,会受到万能感的困扰,持续做出“不愉快”的行为,这是很糟糕的。

如果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做着“不愉快”的事,是无法发自内心地感到“愉快”的。持续这样进行评判,所看到的世界便一定全都是负面的。

因此,如果从小就被置于受万能感支配的环境中,孩子便无法拥有梦想。由于万能感,他会觉得自己宛若神明,于是不论“对错”还是“好坏”,其评判结果都会受到固有价值观的影响,使得自身的世界变得很狭隘。由于万能感的作用,现实的范围会越来越窄,自身能够有所改善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万能感会让人无法看见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事物,看到的只有百鬼夜行、丑陋不堪的世界。

此外,越是那些可能会被人无视,并为此感到不安的人,所抱有的“必须做点什么”的想法便越强烈,也就更容易出现万能感的倾向。由于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感,他们产生了这种“必须做点什么”的想法,于是反而更加动弹不得。

消除故障:每天至少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

为了恢复人类原始的二进制代码,需要将万能感消除,至少也要减弱。

为了将二进制代码从“对错”切换到“愉快/不愉快”,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接下来,不要勉强自己,而是去做一些容易做到的事。要感受“愉快”的事情,舍弃“不愉快”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做一件事没有让自己变得更愉快,那就是没有意义的。

大岛:你做什么的时候会感觉愉快呢?

B先生:我喜欢漫画。

大岛:好呀。就读漫画是“愉快”还是“不愉快”来说,读漫画是“愉快”咯?

B先生:是“愉快”。

大岛:那么首先,就一天读一次漫画吧。

这就是每天一次、不定时地出于自身考虑而体验“愉快”的感觉。到了次日,重新想象读漫画的情形,确认自己是否觉得很兴奋,或者是否感到愉快。如果感到愉快的话,就继续读漫画。

规则在于,不要做出“如果像昨天那样做的话就会很兴奋”这样的评判。到了次日的时间点,先确认自己“现在”是否想读漫画、如果读漫画的话会不会感到“愉快”,然后再去做。不能因为早就已经决定好了,便例行公事。

务必每天做一次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从结果而言,多少天重复同一件事情都行,只要能感到“愉快”就随便做。不过,如果在读漫画后觉得愧疚,怀疑这样下去不行,那这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请想想“做其他什么事情会让我感觉愉快呢”,探寻其他让你觉得“愉快”的事情。

B先生:买了太多漫画了,觉得有些太费钱了。

大岛:要是你这么想的话,请再想想如果减少买漫画的钱,但还是继续读漫画,会不会感到“愉快”。如果读漫画让你觉得“愉快”,就请继续。

B先生:是呀。这么做以后,我觉得每一天都越来越快乐了。

大岛:接下来,在每天中午前想好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愉快”。

B先生:不是早晨就想好吗?

大岛:早晨交感神经还没那么活跃,不适合做出决定。所以请在午饭之前空腹的时候,同时也是交感神经更加活跃之时,决定当天的“愉快”之事。

如果知道了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情是什么,不去做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便能够朝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迈进,于是自然而然就能动起来了。“不朝前走的话就不行”“不如此做就不行”这样的思维方式是由万能感导致的评判。如果一直进行这样的评判,长此以往,所有事物都会变得令人“不愉快”。

以上文章选自《别丧了,一点也不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