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几位竹雕大家,你认识几位?
研习君语
竹雕艺术在唐宋史籍中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能够看到的出土实物并不多。明中叶以后,竹雕艺术迅速崛起。我们已知的明代竹刻大家,都不仅限于竹雕,包括犀角、象牙和紫檀等材料也能雕刻,但为什么都称他们为竹雕大家呢?因为中国文人赋予竹子很高尚的品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位竹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朱氏三松
历史上的竹刻,大家首推晚明朱氏祖孙三代。
朱氏祖孙是嘉定人,创立了竹刻的嘉定派。第一是朱鹤(朱松邻),著名作品是竹雕松鹤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朱鹤的儿子朱缨(朱小松),作品有竹雕人物香筒,现藏上海博物馆;孙子朱稚征(朱三松),他的竹雕残荷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 竹刻松鹤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明 朱缨透雕刘阮入天台竹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清宫旧藏 朱三松制竹雕人物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我们说,做什么都“不过三代”。比如收藏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手艺也不过三代,都是这么说。但朱松邻的孙子朱三松还是继承了他祖父和父亲的手艺,竹雕也非常有名。他喜欢用竹根雕,不喜欢用竹节雕。
明 朱三松款刻乾隆御题竹雕仕女图笔筒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朱三松雕的都是小件,比如残荷洗、寒山拾得像、渔翁像等。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朱三松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他喜欢的都是能把玩的小件。
明 朱三松竹雕渔翁 故宫博物院藏
活跃在晚明时期的竹刻艺人非常多,为什么朱氏三代能成为竹刻的代表呢?首先,作为艺术家得有个性,他的个性会传达到作品之中,从而与众不同。
朱氏三代中,记载比较完备的是朱小松,他的父亲和儿子都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是因为朱小松的墓志铭出土了,上面记录了他的生平。
第一,朱小松能世其业,子承父业,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并且能够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第二,朱小松个性非常强,看重自己的手艺,轻易不给别人雕刻。有人来买,他也不会轻易答应;即使答应了,也不会随便改变自己的风格来迎合市场。
明 朱缨透雕刘阮入天台竹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晚期是一个活跃的商品社会,很多商业社会的特征都已经形成。很多有钱人买东西时,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迫使艺术家改变艺术风格。但朱小松不会这样,他即便答应给别人雕刻,也要强调自己的风格。
明 朱缨透雕刘阮入天台竹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朱小松嗜酒,不喝醉了就不动刀。他一开始为自己自娱自乐,就是说我喜欢竹刻,父亲传下来这门手艺,但我得喝高兴了才开始动刀。朱小松的一件作品有时需要一两年才能够完成。正因为他的创作数量非常少,很难得,就有更多的人趋之若鹜,希望能买到他的作品。
但由于朱小松的个性强,很多人就买不到,就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说他傲慢无礼。那朱小松也不听,也不管社会上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一直我行我素。
明 “三松”款透雕赤壁夜游图竹笔筒上海博物馆藏
濮仲谦
晚明竹刻的嘉定派,朱氏祖孙是大家。与他们同时期的还有金陵派,代表人物是濮澄(濮仲谦)。
明朝张岱《陶庵梦忆》评价濮仲谦的刻竹:“经其手下雕艺术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一些书上写得很清楚,濮仲谦刻竹是一种非常简朴的风格,寥寥几刀便可得自然之趣。
他刻竹不以雕琢为奇,换句话说,他不想在竹子上展现什么复杂的手艺,只想显示他的意图。比如几刀就是一丛兰花,能看出是兰花就行,并不想把它刻得非常细碎。这是史籍记载的濮仲谦的风格。
明 濮仲谦制竹刻松树小壶 清宫旧藏
但实际上今天很少看到这样的作品,能看到的濮仲谦作品,往往都跟嘉定派非常相像,很难区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濮仲谦所处的商品社会对这种简朴风格的艺术品认知程度比较低。
今天也是这样,社会对艺术品的评价往往以难度的高低,而不是以艺术的高低作为价值的标准。
但艺术本身是有标准的,有时画几笔兰花不见得比鸿篇巨制价值低。
明 濮仲谦竹雕竹枝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濮仲谦声名远播,赝品特别多。大量署濮仲谦名的作品,其实都是后人仿嘉定风格所制作。
明中叶以来,有名有姓的刻竹名家就有几百人之多。有一本书叫《竹人录》,作者金元钰,记载了当时著名的竹刻高手。另外,许多艺术家的名字也散见于各类笔记中,但不一定留下其作品。
张希黄
明末有一个刻竹高手叫张希黄,他发明了一种雕刻方法,叫留青雕。
竹子刚被割下来时是青色的,留有一层青皮。雕刻时把不需要的地方轻轻刻去,以青皮部分来表现内容。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种极浅的浅浮雕,这就是所谓留青雕。
雕完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色会变成油黄色。所以我们看到的留青雕不是绿色的,而是黄色的。
张希黄留青雕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山水楼阁竹笔筒,现藏上海博物馆。
清 张希黄留青山水楼台竹笔筒上海博物馆藏
封氏三杰
清代也涌现出一大批竹雕大家, 比较著名的有嘉定的封氏三杰。
前面说的朱氏是祖孙三人,封氏是兄弟三人。老大叫封锡爵,老二叫封锡禄,老三叫封银璋,当时社会对他们三个人有一个称呼“鼎足'。
鼎有三个足,三点固定一个平面,撤掉一个就不平了。鼎足而立,说明三兄弟手艺都非常好,不分高下。
其中,老二的手艺被康熙皇帝看上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封锡禄被调进宫廷当差,供职养心殿,不久老三封锡璋也进了宫。今天在上海博物馆里还能看到封锡禄所雕刻的罗汉像。
清 封锡禄 竹根雕罗汉 上海博物馆藏
老二、老三在紫禁城造办处为皇宫专门雕刻竹器,这样一来,只有封氏老大封锡爵一人在外。
封锡爵没有进宫当差,一个人在老家待着,也是操刀不辍。他的代表作品是一棵竹根雕的白菜,非常写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封锡爵竹雕白菜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封家除了三兄弟之外,他们家还有一个小姐,也可以雕刻竹器,拿手的是雕蟾蜍。书上记载,一两银子一个。
封氏三杰的作品当时值多少钱,没有看到记载,但这位小姐雕一个小蛤蟆,就能卖一两一个,非常贵了,可见当时封氏竹雕的价格。
清 封锡禄竹雕人物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周芷岩
与封氏兄弟同时期还有一个名家叫周颢(周芷岩),晚号髯痴,一看就知道,他肯定留有很长的胡子,髯就是胡子嘛。周芷岩活了89岁,乾隆三十八年才去世,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高寿了。
《竹人录》 里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以画法施之刻竹,合南北宗为一体,无意不搜,无奇不有。”乾隆以来,周芷岩的竹刻首屈一指。在竹刻历史中,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其刀法有继承,也有创新,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清中 周颢浅刻松壑云泉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古人评价他的雕刻技艺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由笔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就是用笔画不出来的,周芷岩能用刀表现出来。
清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故宫博物院藏
吴之璠
清初非常有名的大家,有清初嘉定第一高手之誉的吴之璠,最有名的作品是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国宝一百件》一书中收录了这个笔筒。
清中期 吴之璠款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 局部:乾隆题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 吴之璠深浮雕二乔并读图竹笔筒上海博物馆藏
清中期 吴之璠款刻乾隆御题诗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潘西凤
清代比较有名的竹雕名匠还有潘西凤,郑板桥称他是濮仲谦之后金陵派第一人。庄绶纶 《竹人录》 里记载他:“年四十余不娶,绝无艳冶之好。刻竹偏喜为美人写照”。
清 潘西凤款竹雕题〈送春〉风雨渔归图笔筒
著名的竹雕大师还有很多,像周笠、王易、时澄之、沈大生等等,今天就不一一介绍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说。
那么,今天介绍的这几位,你最喜欢哪一位呢?欢迎在留言区给你喜欢的大家打call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