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史弥远专权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殿帅夏震派出的将士挟持,杀死于玉津园中。当时宁宗听说韩侂胄被押往玉津园,立即要下旨追回韩太师,杨皇后一把夺过写有旨意的笺条,对宁宗哭诉道:“韩侂胄要废掉我和儿子,还残害了宋金两国百万生灵!”进而要挟宁宗道:“若要追回他,就请让我先死!”宁宗只好收泪作罢。韩侂胄被杀以后,史弥远立即派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金朝,并以此作为向金朝求和的砝码。此后朝政被史弥远、钱象祖把持。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与金朝签订了比“隆兴和议”更为屈辱“嘉定和议”。
宋宁宗赵扩懦弱无能,韩侂胄专权时朝政都交给了韩侂胄。韩侂胄死了以后,他又急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主持朝政。于是,史弥远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大,很快就超过了原来的韩侂胄,他不仅掌握了相权,还掌握着全国的军权。
史弥远与其他朝臣的一次次交易中,使得他的政敌也一个个被扳倒。拜相仅月余,史弥远的母亲就去世了。按照惯例,史弥远必须辞去相位为母亲守孝,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钱象祖独相的局面。然而,让人意外的却是,十天后钱象祖竟被论劾出朝,而御史中丞章良能则被升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在权利的角逐中,史弥远抓住了杨桂枝与皇子赵昀这两棵大树,在政变中取得了杨桂枝的信任,而太子更是他调教出来的,其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史弥远在为母亲守孝的第五天,在皇子赵昀的建议下,宁宗赵扩在行在赐给史弥远一座宅邸,让他在此服丧,而史弥远则是故作姿态,依旧坚持在老家守丧。不过,朝中的所有事情,他都了如指掌罢了。
次年五月,赵扩派人去请史弥远回临安的同时,发生了忠义军统制罗日愿的政变。罗日愿曾支持北伐,尤其不满史弥远弄权的行径,联络了部分军将、士兵、士人、府学生、归正人与内侍,准备在他渡钱塘江回临安那天捕杀他,任命新的宰相执政班子。不料有人告变,罗日愿等悉数被捕…… 史弥远此时担心守制两年,朝政局面难料,也就顾不得儒家名教,重新做起了宰相。起复第三天,史弥远就指政变者为韩党,罗日愿凌迟处斩,其他人多处以各种死刑。从此,史弥远的专政时代开始了……
从嘉定六、七年(1214年—1215年)起,他专政之势已成,就经常“决事于房闼,操权于床第”,破坏了宰执合堂共议的政事堂制度。其次,史弥远独攥官吏任命大权,培植个人势力。宋代朝官以上的任命一般经由宰相拟定,经皇帝同意才能正式除授。而史弥远只把任命结果告诉给宁宗,从来不取旨奏禀。这样,他就以官职差遣为诱饵,呼朋引类,结党营私。
史弥远专权,是南宋中后期影响政局的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史弥远任宰相期间,一个人独揽政权,得到宁宗赵扩﹑理宗赵昀的器重,封官加爵不已。史弥远等人对金朝一贯采取屈服妥协的政策,对南宋人民则狂征暴敛,致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不仅招权纳贿、货赂公行,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最后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导致民不聊生。
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太子赵曮(yǎn)去世,宁宗仍膝下无子,不得不再次考虑国本大计。宋宁宗拟选十五岁以上的太祖十世孙入宫学习,意在遴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其中以早已入嗣沂王之后的贵和呼声最高。宁宗立贵和为皇子,改名赵竑。可是史弥远不希望贵和入选,因为贵和对自己专权流露出反感,于是他便物色了另一位太祖十世孙赵与莒,就是后来的宋理宗赵昀。史弥远知道这是宁宗对国本的安排,不便公开反对,就提议再为无嗣的沂王立后,并把赵与莒推荐了上去。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将其改名贵诚。
史弥远在暗地里对贵诚和赵竑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贵诚是一个为人乖巧、品行端正的人,每次上朝都是面容严肃,而且思虑缜密,尤其是对自己毕恭毕敬,所以对贵诚十分满意,认为日后与贵诚必能合作愉快,所以他在众人面前常常夸赞贵诚。相比之下,赵竑则总是一副傲慢的姿态,对谁都是不理不睬,更是不把史弥远放在眼里,对他独揽大权的做法十分不满。两者通过比较,史弥远自然是倾向于贵诚一方的。
次年,赵竑进封济国公,娶了太皇太后吴氏的侄孙女为夫人。这桩婚事应是杨皇后的意思,他对吴氏势感恩戴德的。史弥远知道皇子喜欢弹琴,送上一名擅长琴艺的美人作眼线。皇子缺乏心机,不知韬晦,对这位美人十分宠昵,当着她的面大骂史弥远,还说将来一定要将他发配到海南四州去。由于溺爱这位美人,皇子冷落了吴氏夫人,她便到杨皇后面前数落皇子的不是。杨皇后特赐水晶双莲花,命皇子为夫人戴上,以为调解。但数日后两人再起口角,皇子一怒碰碎了那对双莲花,吴氏又去哭诉,杨皇后自然不高兴。而史弥远接到那美人的密报,处心积虑不让皇子登上皇位。在开禧年间诛杀韩侂胄时,史弥远不过是杨皇后借重的搭档,而在嘉定废立中,杨皇后反成为史弥远利用的配角。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临死前夕,史弥远加紧了废立的步伐。他与郑清之连草矫诏二十五道。其中与废立关系最大的有三道矫诏。其一,改立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其二,进封皇子赵昀为武泰军节度使,成国公。第三道诏书是进封皇子赵竑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宁宗驾崩,赵昀即皇帝位,是为宋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