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捣平江,还是先取湖州、杭州?朱元璋将如何进攻张士诚的浙西?
经过半年的战斗,张士诚占据的淮东各地悉数落入朱元璋军队手中,朱元璋消灭张士诚的第一步作战计划顺利完成。
元至正二十六(元1366年)四月,朱元璋离开家乡十二年后,再次回到濠州,为亲人扫墓。
五月,朱元璋返回应天府,发布讨伐张士诚的檄文。
七月初一,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朱元璋又一次派使者与元将王保保通好。
七月二十七,朱元璋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量征讨张士诚的下一步行动策略。李善长认为,张士诚军队虽然多次战败,但实力并未减弱,而且淮西地区物产富饶,储备充足,现在进攻恐怕很难速胜,因此应伺机而动。
朱元璋不同意李善长的看法,他说:张士诚占据的淮东地区已经全被我们占领,他的疆域越来越小;我们的军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何愁不能取胜?张士诚败相已露,何需伺机而动?“彼疆域日蹙,长淮东北之地皆为吾有,吾以胜师临之,何忧不拔?况彼败形已露,何待观隙?”(《明太祖实录》)。
徐达认为:张士诚骄奢淫逸,他的部将李伯昇、吕珍等人贪图享乐、军纪涣散,虽然兵力众多,但不足为虑,当下正是灭亡张士诚之时,应立即出兵征伐,“张氏骄横,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时也”(《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十分赞赏徐达的看法,令诸将整兵待发,择日出兵。
八月初二,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锐之师发兵浙西。
朱元璋在戟门誓师,重申军纪,要求诸将告诫士卒,不许烧杀掳掠,不许挖掘坟墓,不许毁坏房舍;同时嘱咐诸将务必将帅和睦,不许左右亲信欺凌军士。张士诚的母亲葬在姑苏城外,朱元璋特别叮嘱诸将不得毁损其墓。
出发前,朱元璋又把徐达、常遇春召到西苑,问他们先攻打何处,“尔等此行,用师孰先”(《明太祖实录》)。
常遇春主张直接攻打张士诚的都城平江,认为只要攻破张士诚的巢穴,其余各地不难攻克。
可是,朱元璋不同意常遇春的提议。朱元璋认为,张士诚出身盐贩,与张天骐、潘原明情同手足;如果直捣平江,张士诚处境危急,张天骐、潘原明担心一损俱损,必会拼尽全力救援;张天骐领兵出湖州,潘原明带兵出杭州,各地的援兵一起赶来,我们很难获胜;不如设法分散其兵力,集中力量先攻取湖州、杭州,逐个击破,使张士诚疲于奔命,断其羽翼后,再发兵平江,必能一举攻克。
孰料常遇春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朱元璋正色道,“攻湖州失利,吾自任之,若先攻姑苏而失利,吾不汝贷也”(《明太祖实录》)。常遇春不敢再有异议。
为了迷惑张士诚,尽可能分散其兵力,朱元璋决定实行反间计。商定好作战策略后,朱元璋屏退左右,对徐达、常遇春说:我打算让熊天瑞与你们同行,熊天瑞并非真心投降,常闷闷不乐;你们务必保守机密,对外宣称直捣平江;熊天瑞知道后,必然趁机叛逃,投奔张士诚,让他把错误的情报带去,张士诚中计上当,必然不敢全力求援湖州。
八月初四,徐达、常遇春率军出发,开始攻打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