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 ‖ 文学评论家的坚守与发现 ——评《周纪鸿文学评论》

周纪鸿的文学评论集,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大学生,如今也已年逾花甲,长期以来孜孜以求地在文学评论的园地上辛勤耕作。我是他曾经的老师,真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周纪鸿以“美学的和历史的”准则与方式,对各种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判。不仅有入乎其内的文本细读,而且有超乎其外的审美观照与价值厘定。其写作姿态,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在同作家、作品的平等对话中,确立自己发现与创造的批评家主体。他的文学批评话语,葆有文学的情韵和色彩。

首先是评论家的坚守。周纪鸿是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的文科大学生。入学前已经做过6年教师。这批学生在当代高等院校文科教育中是很独特的一批人:具有社会生活经验,文学基础相对扎实。他1980年代初毕业后,就多次参加河北省文联组织的文学评论界的活动,并在《文论报》、《小说家》、《文论月刊》等报刊上崭露头角,1999年出版第一本文学评论集《文苑絮语》,由著名文学评论家李书磊给作序,被称为“80年代的遗老遗少”。2017年加入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近年来,激情燃烧,更加勤奋地写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获得了省级文艺评论奖项。周纪鸿的文学评论,前后坚持了近40年,这在“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且逐渐走向边缘化的当下是非常不易的。他站在当代文学的前沿,跟踪和观察文学现象,认真阅读作家的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本来,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认真阅读作品自然是份内的事,但是在迅即发展的社会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坛,细读文本几乎成了很难做到的事。无论是职业研究者,还是媒体批评者,心浮气躁似乎成为通病。很多人在翻一下书甚至连作品都来不及全部阅读的情况下,就夸夸其谈地大写评论。明眼人一看其实是“友情演出”或是率尔操觚的应景之作。而纪鸿从对王蒙的《蝴蝶》、路遥的《人生》、谌容的《人到中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邓刚的《迷人的海》、谭谈的《山道弯弯》等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可以看到他深入文本,在细读、通读的基础上,以社会历史和审美的眼光来评价作品,发现其内在的价值,为80年代那个难忘的文学岁月存照。近年来,纪鸿一如既往,对广东作家曾平标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报告文学新作《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兴建始末》第一个在全国做出评论,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题目为《行走中感悟家国情怀》。之后,作家将文本修改为《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并推出新书,纪鸿又在深圳的《南风艺术》上做出评论《倾情讲述中国制造的精彩故事》,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速度”礼赞!

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而这是需要有学术敏感和独到眼光的。正如罗丹所说,对我们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1990年代,余秋雨的散文还没有大热。纪鸿在阅读他的部分作品之后,撰写了《余秋雨的“问题散文”令人关注》一文,发在《光明日报》上。这样较早的关注余秋雨的散文现象,而且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层次,体现出从文学史的角度把握作家的创作,具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发掘提炼。可以说对余秋雨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开端和突破。

纪鸿的文学评论虽然也评论诗歌和小说,但似乎更多地倾注于散文。的确,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小说、诗歌的研究和评论比较时髦和受到更多人青睐,而散文研究比较冷门。纪鸿抓住这一薄弱环节,从散文研究入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代表性作品就是《试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该文刊登在《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上,长达13000多字。此文一出,即受到“老五届”散文家们的一致肯定。四川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散文理论家曾绍义说,纪鸿先生对“老五届”散文家群进行了“集束式”研究,做出了业界内之人没能做出的努力。著名散文家梅洁、陈慧瑛等纷纷表示,纪鸿为“老五届”散文家立传,开了先河。天津师大周宝东副教授认为,纪鸿先生为当代散文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而后,纪鸿接连又写了《“老三届”散文家群体管窥》,这又是一个大题目。需要研究的当代散文家几十个。为此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前后写了近一年。这种认真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纪鸿对梁衡、卞毓方、郭保林、奚学瑶等 “老五届”散文家的研究与评论,都很有心得。无论是发在《光明日报》还是《博览群书》上的评论和书评,从“老五届”散文家群体到“老三届”散文家全体和个案的研究,既有史的纵向求索,又有横的异同比较,从而做出了独到的概括与评判。多年来,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对散文的专门研究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一定时期的散文家群体的研究更是付诸阙如。纪鸿发现了这个时代课题,投入很大精力,给予极大的关注,无疑开拓出从代际散文家群体性研究的一条新路。

周纪鸿的学术视野是宽泛的。他在90年代初曾师从辽宁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攻读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就写了《对建立中国民俗批评学的几点思考》,1997年刊登在《北京社会科学》上。不仅是对民俗学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对文化人类学以及社会进步也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此同时,他还对张胜友、刘郎的电视专题片从选题、艺术旨趣与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此文不但在《福建艺术》、《当代电视》上刊出,而且被《作家文摘报》转载。而对报告文学、电视剧的评论,也在场发声。譬如,对刚刚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完美关系》、《安家》等,纪鸿也都做出及时精当的评论:对美的赞赏和对丑的批判,发挥了文艺评论家的积极作用。

纪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他们那届学生,在校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又正赶上思想大解放的当口,受到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浸染。后来,很多人都成了有名的文学批评家,周纪鸿是他们中的一个佼佼者。他的学识和文学素养,保证了他的文学评论,既批判传统,又承继传统,创新传统;既投入新潮,又反思新潮,校正新潮。这样,使他的文学批评,稳健而扎实,敏锐而开阔。显示了一个文艺评论家的主体性和学术定力。他站在现代人文的制高点上,以对文学敬畏的态度,与作家、读者,甚或自我,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而且,他以极大的热情从事他所钟爱的文学评论,坚守、发现与创作,都带上了浓郁的文学笔致和色彩。读他的文学评论,不仅有历史和时代的启悟,同时,也是一种文学之美的艺术享受。

对我的学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点赞之外,还有祝贺。并以此文作为我们师生的共勉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关阅读: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②郭小川 李瑛 陈超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①

苗雨时 ‖ 让地域、历史、自然、文化交融 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 ——序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 (上)

苗雨时 ‖ 让地域、历史、自然、文化交融 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 ——序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下)

作者简介:苗雨时(1939-):当代诗评家。河北省丰润县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誉委员。长期以来致力于现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从事诗歌评论写作。任系中文系主任期间,曾与河北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两届作家班,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和诗人。现今又特别关注网络诗歌的动态和走向。2015年10月,建立了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2016年4月,创办和主编高校民刊《雨时诗刊》,倡导“学院派”现代汉诗写作。出版著作有:《诗的审美》《诗歌写作技巧》《河北当代诗歌史》《走向现代性的新诗》《当下诗歌现场》等多部。传记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纪实】棠溪河畔话“麦子”——散文集《麦子的忧伤》研讨会纪实

    棠溪河畔话"麦子" --赵大磊散文集<麦子的忧伤>研讨会纪实 6月15日,美丽的龙凤山下,棠溪河畔,来自驻马店市.汝南.上蔡.遂平.西平的30多位作家.评论家济济一堂, ...

  • 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

    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被茅盾撰写评论推荐后,成为广受欢迎的作品.图为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版<百合花>.资料图片 1980年11月,茹志鹃致信茅盾,感谢茅盾先生为其新作品作序推 ...

  •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让文学评论为心灵撑起一支长篙》

    让文学评论为心灵撑起一支长篙  <新东西>自创刊以来,秉持"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这一理念,广大文友,踊跃撰稿,使<新东西>这一平台不 ...

  • 今天收集了中国7位作家、散文家的散文名篇...

    今天收集了中国7位作家.散文家的散文名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闲时品读,别有意趣. 家长收藏,也可以给孩子好的写作示范. 读散文如品茶,意味深远--

  • 【穿越8】出国差点被"毁" 多亏为他人做嫁衣

    [留美学子] 第1610期  教育无国界 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说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出国,很多人就像一棵树,换了土壤,也许就长不活了,有的会死掉,有的会苟延残喘,有的也会重 ...

  • 【名家专栏】顾骧老大哥【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61】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顾骧老大哥 文/阎纲 顾骧也走了,知己半零落. 心里老惦着,一幕又一幕. 历尽劫难,<文艺报>1978年7月复刊,我归队. & ...

  • 带着生命体征和温度的文字

    三十二年前,因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文学评论>编辑部在昌平开办第一期文学评论研修班(后来被戏称为"黄埔一期"),让我去做班长,费振钟介绍那时还在高邮党史办工作的王干 ...

  • 《诗山》:走进诗林密处,登临群山宏阔

    进玄妙之门,品诗山之道.这是一本可知诗作,可观诗坛,可览读,可细品,更值得珍藏的美好之书,期待与你共赴这场诗歌盛宴.心灵之约.诗人自选3首诗,真诚奉献代表作,这让<诗山>的个性品质十分难得 ...

  •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郭小川 李瑛 陈超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他的诗歌创作起步于延安时期,建国后,世纪50年代,创作进入第一次离潮.他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饱满的热情和火辣辣的诗向,召唤青年们高扬&qu ...

  • 苗雨时: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诗歌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文本.因为其体裁特点是高度集中与凝聚地表现人生.它要求以少许的语言符号表达广阔深厚的内容.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qu ...

  • 苗雨时: 论小诗写作

    论小诗写作                      苗雨时 所谓"小诗"主要是从篇幅和表现上来说,它短小精悍.古代小诗绝句,用来写景.状物和抒怀.现代小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 ...

  • 苗雨时: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我 ...

  • 苗雨时: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苗雨时 一切艺术的共同特性,就是"表现性".一件诗歌作品,就是一个表现性的形式.这种表现性形式,供人们的感官去感知,或供人们的想象去想象.而它所表现的东西是人的生 ...

  • 解读伊蕾与席慕容/苗雨时

    大陆诗人伊蕾与台湾诗人席慕容是风格不同的两位女性诗人, 从两首诗的比照,看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艺术差异性.                 作者: 苗雨时 陌生人之间 伊蕾 伊蕾(1951--)女,原 ...

  • 简论诗歌的语感/苗雨时

    近来阅读网上诗歌,且不说内容如何,单从话语层面来看:有的畅达,有的艰涩:有的独特:有寻常:有的有诗味,有的无诗味:有的引读者入诗,有拒读者于诗外-- 这使我想到了诗歌的语感问题. 语感,又有人称为语言 ...

  • 苗雨时: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 ...

  • 苗雨时:感觉

    感觉-生命与诗的中介                                      苗雨时     作者简介: 苗雨时:河北丰润人,193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