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约翰.高尔特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说说
很多年前,甚至不记得起因。和妈妈吵嘴:你根本不是爱我!爱不是对一个人好,不是只对你的儿子一个人好。而是要对所有人都好。要博爱!妈妈苦恼至极:我只对我的儿子好有什么错?我为什么要对别的人好?我只想对自己的儿子好。面对高小毕业根本不懂博爱的母亲,初中毕业的我自觉曲高和寡且落寞无奈。博爱,我去。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的那年。他妈确认单位人手一张价值500元的XX书店购书卡真的不能换成大润发超市购物卡之后,便邀请我去翻检自己中意或不中意的书本......再往前一、二十年,一周一本两本的名著摩挲着、心爱着、手捧着回家,待得书房更新、更大、更敞亮之后,终究发现坐下来看书的时间已经趋近于零。手机塞班而安卓而ios......直至每月一本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星星》、《人民文学》、《杂文选刊》、《译林》排名不分先后坚定的从必买清单中渐次消失。那些年追逐的《大江报》、《南方周末》、《参考消息》一样的湮灭......一部手机在手,真是啥也不缺。
“探索中的自信,阻力下的执着。”总之他妈成全,那一日与《阿特拉斯耸耸肩》偶然得遇。待得真正走近安.兰德130万字大部头,却已是隔了小十年后的2019年终岁末。我及家人、朋友、同事,不独身边人,整个中华大地因新冠肺炎肆虐,中国人有一个算一个全在家中禁足(圈禁)。堪称史无前例!事情的起因是这样滴......还是算了,待专家们再研究一会儿到底是蝙蝠还是穿山甲还是你我他的责任之后官方发声吧!吾且闭嘴。所以继续看书。
说回标题“《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说说”。先说说这本书的牛X之处——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1943年出版后即成为畅销书,为她赢得巨大声誉。1957年《耸肩的阿特拉斯神》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之一,累计销售超过8000万册。安.兰德,客观主义运动首创者,理性的利己主义思想倡导者,被誉为“美国的自由女神”,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著有《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集说理性和优美文笔于一体的近百部著作。安·兰德崇尚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处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校园,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记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故事概梗是这样的:一帮社会精英受够了来自于社会(包括政府和个人)对其超能力发明创造或者称为前无古人的闪光智慧,包括且不限于科学发明创新、企业管理运营、完美的面容肌肤毛发体态......这帮精英们受不了社会普通人及庸碌政府体系对上述品质的质疑、限制、压榨......于是共同去往理想国度亚特兰蒂斯(阿特拉斯山谷),目睹并放任这个碌碌世界燃烧、腐烂、毁灭,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重返世界”进而重造世界(秩序)。网上大把的书评......于我而言真真实实不敢妄称“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言”。却能坦诚说出:不仅出于致敬作者,也是含了致敬新年阅读——须得说说——不论深刻与否的说上一说。
带上情感色彩先鄙视一下网上对《耸耸肩》的一个评论,说是因为安.兰德从前苏联逃亡至美国,《耸耸肩》遂为投名状云云。搜罗网料可知:1926年2月,21岁的安.兰德乘坐邮轮抵达纽约,一下船便被蔓延至地平线的摩天大厦建筑群所深深感动(震动+折服。为啥?尽管麒麟生人难以想象1926年的我们在做啥,似乎可以想象50年后的1976年我们在做啥......小子正光着屁股眼巴巴等着有一碗猪油拌饭果腹。)1931年获得美国公民籍(1929年4月15日与好莱坞演员弗兰克·奥康诺结婚)。1943年第一部“主要的,成功的”小说《源头》发表。出版后6年时间已发行超过六百万册,《耸耸肩》出版于1957年,安.兰德已经是功成名就十多年。因此,投名状这个论调可休矣。比较《源头》和《阿特拉斯耸耸肩》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键盘评论咖大都认为《源头》更“有文学性”)。其实两本书都超级畅销。发表先后、长短不一仅此而已?却也不尽然。《耸耸肩》是安.兰德“客观主义”包含“个人主义(推崇理性的利己主义)”、“精英主义(宣扬企业家的引领作用、动力源泉)”、“金钱至上(倡导市场经济公平交易)”集大成者。
安.兰德之所以被称之为美国精神之母并号称“美国的自由女神”就是因为《阿特拉斯耸耸肩》!创作背景据说是前苏联强势崛起而美国经济正处大萧条......无比热爱与崇拜美国的安.兰德于是乎挺身“呐喊”?我猜是的。所以个人倾向于将安.兰德视为“美国的鲁迅”。针对销量、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一部小说来说,国内读者感兴趣于“美国人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安.兰德身上的标签“小说家”、“哲学家”这没有争议。争议在于哲学家说她很不哲学而文学家说她太过哲学。出于遵循更是尊重发轫者之“客观主义”,作为既不是文学家也不是哲学家的我等应可相对“客观上来说”:安.兰德毫无疑问是个优秀的、认真的、专业的文化人和写作者。
《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书中如诗歌、如绘画、如雕塑、如电影场景般的描写、镌刻手法让读者能够最大限度、最快速度的被代入情绪和氛围;最快限度、最快速度被带入跌宕起伏的情节或缓或急一直向前——推进。女主达格妮.塔格特倾听理查德.哈利第四协奏曲时,安.兰德这样写到“——我们拥有爱和快乐的秘密,是谁,会因此给我们什么样的惩罚?折磨的声音变得更加挑衅,痛苦的宣言变成了对遥远未来的赞美,为了未来,忍受现在的一切,甚至这痛苦本身都是值得的。这是一首叛逆的歌——一首在绝境之中求索的歌。”
这段对音乐的刻画,是一首诗。是一曲感同身受的情感流逝或者宣吟。不管是否自认强迫症,我还是认真而细致的反复搜寻了大概率是安.兰德杜撰出的“理查德.哈利”——当然无果!当然是杜撰!
当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与达格妮“离开公路,走上一条幽深蜿蜒的林间小道”,本氓几乎与德安孔尼亚同时明白这对男女接下来的作为时,安.兰德描述接下来“他坚决地抱着她,用力贴紧她的身体,一只手抚摸着她的乳房,仿佛在她的身体上熟悉着他所拥有的一种亲昵,而这样过分的亲昵并不需要她的认可和同意。她试图挣脱,但却更持久地倚倒在他的臂膀里,看着他的脸颊和笑容,这笑容告诉了她,她其实早就点头同意了。她觉得她必须要逃开,然而,她却再一次拉过他的头,寻找他的双唇。”
不管是否真的有过纯真初恋,那曾经无比心动的第一次......或者理应是每一个人最难忘怀的过去。试问,谁有把握、有能力用文字如此传神演绎彼时彼刻的惊心动魄和矛盾交织?不才确实没有——当然这也可能是小子根本就不存在惊心动魄和矛盾交织的第一次......
再来看一段文字“我以自己不会需要任何人为荣,可我需要你。我向来按自己的意念办事,并为此骄傲,但却在我所唾弃的欲望面前低下了头。这欲望把我的心、我的意志、我这个人和我生存的力量降低到了一种对你可悲的依赖,这依赖甚至还不是对我所敬佩的达格妮.塔格特,而是对你的身体、你的手、你的嘴......”这是男主之一(网上很多说约翰高尔特才是男一号,哥不太赞同。至少,小子认为弗兰西斯科、里尔登、约翰.高尔特三人之间只是出场先后而不应存在关于重要性、主咖位的庸俗排名)里尔登在约翰.高尔特铁路胜利通车后与达格妮“胜利会师”之余发表的“之后感”。已婚的里尔登由安.兰德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就是“霸道总裁”:合金专利在手产品供不应求,自身完美的颜值、体型,高冷的气质。想来也只有美艳不可方物、身姿曼妙冷艳清绝、才华横溢杀伐决断的达格妮才能入了这厮法眼。“总裁”这番绕嘴兼绕脑的话翻译过来就是“霸道示爱”——我极度厌恶自己现在的状态,因为我爱你!!
蛮不讲理+简单粗暴,但是招女人、女孩,所有的女性公开、暗地的喜欢。我猜。
一个好的、优秀的小说家(作家),我的理解是对人性(善以及恶)、对情感(纯真或是风尘)的准确描述和刻画。这明显区别于无病呻吟,明显区别于风马牛不相及的华丽文字堆砌。同时也再次“客观上来说”,《耸耸肩》这部小说在故事架构上没有大的问题,在各条故事发展的经脉上,在人物刻画精致程度上存在才疏如我亦能瞧得出来的瑕疵。
艾迪.威勒斯和达格妮作为从小长大的玩伴同时又是经年亲密无间一起工作的上下级,生出爱慕顺理成章。但是针对这个需要隐藏(隐蔽)的爱慕(艾迪父辈便给达格妮他爹打工,所谓社会阶层不同),作家着墨不多。这就让两人本该伤筋蚀骨的爱或者是痛在小子看来几无同感。郁闷的艾迪时不时便下到地底去找无名人倾述(当然不知道这无名人其实是后来达格妮的真命天子高尔登)。只能郁闷!同样的情愫也因为作家描述里尔登获悉达格妮寻了另一个男人之后的心理状态......如果说闻知达格妮已经过去了的第一个男人是弗兰西斯科后还会暴怒而狂躁......却又因达格妮并无征兆的移情别恋约翰.高尔特而平静、理智、客观的“理解”,这就很不能让读者轻易理解这高尚、无私、伟大的爱情了。这些多被诟病的情节虽不是小说的主干却也绝不是细枝末节。莫非暗合了中国武侠小说中第一高手必须就得和第一女主顺理成章婚配的情色?莫非精英社会的法则也要求“理性”的霸道总裁里尔必得心悦诚服拜倒在一号男主高尔特的脚下方才解气?!虽说情节上精彩了许多,却也就此留下编撰的痕迹。
《乱世佳人》就不会有这人造的突兀。我们的《平凡的世界》、《围城》里也没有。
还有难以理解的一些——姑且归之于国家、民族、文化、宗教的隔膜......里尔登对弗兰西斯科的情感。作家真正想表达的是缠绵悱恻的“男男情欲”还是尊敬崇高的“伟大友谊”,真让人心生疑虑。想多的只我一个?或者安.兰德女士并不明目张胆安排的男同故事竟是为了彰显“个人主义”的自我放飞?(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可以粗略地归纳为表现在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以及文化上要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层面的内容。)鸡蛋里挑骨头的举动很令人不齿是吧?!更令人不齿的是随了网上键盘侠人云亦云对吧!。至少(自命)理性的我会认真的百度“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几番百搜后获取的资料当然不是拿来炫耀的。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试图(欲图)讲述和论证的正是个人理性主义熏制下的精英分子抛弃现实粗鄙社会去创建他们的乌托邦(阿特拉斯山谷确有其地)存在的可能或者是不可能(当然作者至少是希望能够构建、尝试)。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青年看不到明天或许也看不清未来(我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颓丧而低迷的一代(这也只能是我猜)。当并不是第一个却绝对是第一个公开的、大张旗鼓的提出“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了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云云。可以想见混沌又迷茫又没精打采的美国年轻人是怎样宛若尿意突如其来的抖一机灵!是的,这种冷漠到无视至亲的理性无论在怎样的语境下都无法引起我的共鸣——尽管我知道这个已然存在的理性确实真实的“客观存在”而且冷酷合理。有限的哲学概念无法让我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但还得说:父母之于柔弱子女以及子女之于老迈父母的抚养和赡养,“理性”之下确实能看出“利己”之本能:待得柔弱子女羽翼长成当可为蹒跚老人遮风避雨。否则呢?“为什么”和“凭什么”必将成为千古疑问!
安.兰德关于道德观、价值观、哲学观简而化之就是:让自己得到幸福和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道德目标和生活准则!存在就是存在。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二者之外只剩邪恶!发现没有?作家推崇的是个人主义,而且绝不认可共赢互惠。再回味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特朗普总统们为代表的美国政策以及民意......美国精神之母的影响力有多大就显而易见了。无论是执政党有意识还是民众下意识的培护养成,美国老百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种花家存在的不同(姑且不谈孰优孰劣)已然是“深入骨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看本书而已。
站在不同的经纬线上,依托自身学识和经历,畅想、勾画自以为是的波澜壮阔,无病呻吟也好,纸上谈兵也罢,如同小子“读后说说”而已,非要自命授业解惑,非要将“极端个人自由主义借尸还魂”、“乌托邦空想主义害人害己”大帽子一顶顶扣上......那才真是文化、制度、品行的——极端不自信!!
约翰.高尔特人名本身无太大而含义——“约翰”(John)是英美最常见的男子名之一,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上帝是仁慈的"。书中时不时便来一句“谁是约翰.高尔特?”直接意思是:谁他妈的在乎这人!谁他妈的在乎这事!当你以为这只是作者编撰出的一句俚语时,你已经被骗——贯穿主线的非唯一男主(个人坚持认为)就叫约翰.高尔特实在大有深意:无人关心、无人过问、无人在意,被人冷落、被人漠视的,其实就是你身边的、默默无闻为你撑起天空的(地球)、为你殚精竭虑救你于水火的神——阿特拉斯!
所以,别太不把人当回事。所以,别啥都漠不关心。所以,别以为谁都不是谁的谁。真待得阿特拉斯一个不高兴耸耸肩的话,后果堪虞。
所以,吃得好、穿得暖、玩得爽,为什么还要努力进取(学习、成长)?因为你身边确实存在那些吃不完穿不完万事不求人的狠人,你再一次次目睹日隆挎西的那些个自鸣得意之徒,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安·兰德《源泉》
2020年2月23日大龙潭初稿
2020年3月11日14:50星期三安顺西高铁站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