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江上答崔宣城》的作品中为何提到樊口之芦洲
《江上答崔宣城》是李白的一首文学作品,该作品创作于盛唐。
江上答崔宣城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1)。
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2)。
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
貂裘非季子(3),鹤氅似王恭(4)。
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5)。
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树绕芦洲月(6),山鸣鹊镇钟(7)。
还期如可访,台岭荫长松(8)。
唐时,宣州有宣城县,隶江南西道。
(1)《一统志》:太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一十里,即西岳也。以西有少华山,故此曰太华。《白虎通》云:西方太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是山削成四方,高五千仞,有芙蓉、明星、玉女三峰,苍龙岭、黑龙潭、白莲池、日月崖及仙掌、石月之胜。
(2)陶令谓陶潜,潜尝为彭泽令,以喻崔宣城。
(3)《战国策》:李兑送苏子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子得以为甲,西入于秦。季子,苏秦字也。见《史记注》。
(4)《晋书》:王恭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5)燕台、郭隗,见二卷注。
(6)芦洲,旧注指为樊口之芦洲。琦按:鲍照《还都道中》诗:“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是芦洲当在南陵之下。若樊口之芦洲,旧传为伍子胥所渡处,其地乃在武昌,与南陵、宣城殊远,恐未是。
(7)《元和郡县志》:鹊头镇,在宣州南陵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8)孙绰《游天台山赋》:“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又曰:“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