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去世前后武昌(鄂州)军政部署的变化

孙权去世前后武昌军政部署的反复变化

荆州牧陆逊病逝后,孙吴政局陆续发生震荡,经历了太子孙和被废黜、鲁王孙霸被赐死、孙权去世、孙峻暗杀辅臣诸葛恪等重大事变。在此期间(245- 253 年),东吴统治者反复调整武昌地区的军事、行政部署,这反映出朝廷对该地的重视以及统治策略的改变。

陆逊病逝于赤乌八年(245 年)二月,值得注意的是,他生前担任的丞相、上大将军、荆州牧和武昌都督等多个重要职务的空缺时间居然有一年半之久,孙权迟至次年(246 年)九月才任命了继任者,由此可见挑拣人选的艰难。其中原因主要有二。首先,陆逊是少有的能臣,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卷13《孙吴四英将》把他和周瑜、鲁肃、吕蒙并列,称作“一时英杰”。实际上陆逊出将入相,文武俱备,其能力明显在鲁肃和吕蒙之上。如《通鉴辑览》所言:“孙吴人才,周瑜之后当推陆逊。”在他身后没有韬略才干能与之匹敌的大臣来担起这副重任。其次,太子孙亮年幼,尚无控制政坛的能力。而孙权老迈多病,如果朝内有人权势过重,那么在其易世之后可能会构成对嗣君的威胁。孙权应是鉴于上述顾虑,所以再三斟酌,最终采取了分散权力的办法来处理这一矛盾,他将原来陆逊担负的诸多要职分别授予几位大臣,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由一人来兼任,其分派的具体情况是:

1.分武昌都督辖区为左右两部。由于这一战区包括江夏、豫章、鄱阳、庐陵四郡,疆域广阔,兵马众多,孙权不愿意把它交给某位大臣独自掌管,以免将来出现尾大不掉、对抗朝廷的危险局面,因此将其划为左右二部,分别由两位都督镇守。“及陆逊卒, 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拜子凯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孙亮即位,拜大司马。”武昌右部包括夏口南岸的沙羡、沔口、陆口、蒲圻等兵争要地,故地位及影响要重于左部。担任右部都督的是在岭南、湖湘屡立战功的老臣吕岱,他曾出任交州刺史,多次平定地方叛乱“嘉禾三年,孙权令岱领潘璋士众,屯陆口,后徙蒲圻。”吕岱负责武昌上流的防务,并在潘溶死后成为陆逊的副手,处理荆州地区的大量日常行政事务。“潘溶卒 ,岱代溶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他对于巩固地方统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未曾指挥过直接对抗魏、蜀汉等强敌的大规模战役。

武昌左部都督由诸葛恪担任,《资治通鉴》卷75正始七年246 年)九月载:“分荆州为二部:以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右部,自武昌以西至浦圻;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武昌。”太元元年(251年)岁末孙权病重,调诸葛格赴建业任辅政大臣,武昌左部都督改由其属下徐平接任《会稽典录》日: “诸葛恪为丹阳太守,讨山越,以除平威重思虑,可与效力,请平为丞。稍迁武昌左部督,倾心接物,士卒皆为尽力。”建兴二年(253 年)十月诸葛恪遇害,其子诸葛建逃亡,尔后被捕,又被仍在武昌左部任职的徐平私自释放。

2.荆州行政长官由诸葛恪继任。陆逊所任之荆州牧,是东吴半璧江山的行政长官,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孙权委任当时群臣中“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的诸葛恪来接替这一一职务。“会 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之所以没有让吕岱继任,可能是因为他年事甚高。吕岱在陆逊逝世之前,“时年已八十”,尽管“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但毕竟已至垂暮之年,恐猝发不测,故让年富力强的诸葛恪来统领荆州事务。诸葛恪虽然机敏干练,性格却骄愎悚躁。关于他的这一弱点,孙权看得很清楚,但苦于再没有更为合适的人选,才迫不得已任命他为荆州牧。太元元年(251年)岁末,孙权在病危时,曾下诏议选托孤辅相。“时朝臣咸皆 注意于诸葛恪,而孙峻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权嫌恪刚很自用。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征恪。”口诸葛恪赴建业后,被任命为首席辅政大臣。荆州牧的职务仍然由诸葛恪担任,次年他指挥东兴战役大败魏军,又因功加任扬州牧。

3.步骘任承相、吕岱任上大将军。赤乌九年046年,“秋九月,以骤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继任丞相职务的步鹭长期担任地方军政长官,他早年出任交州刺史,孙权在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后,荆州局势动荡,孙权又调步鹭领兵助阵,驻扎在长沙郡。陆逊赴任武昌都督后,步驾接替其西陵都督的职务,负责镇守峡口“赤乌九年 ,代陆逊为丞相”,但其原来职务仍被保留,未曾离开驻地在西陵二十年 ,邻敌敬其威信”,步驾最终死于任上。看来病困的孙权不愿身边存在一位贵为“百官之长”的宰辅重臣,或是想避免在临危之际有人利用承相的权势来左右政局。因此他既未选择身边近臣来担任此职,也没有让步聘到建业来就任,而是将其留在西陵以继续保持边陲的稳定。这样来,丞相就变成了荣苦头衔,而并非 实际要职。陆班的“上大将军”实为虚衔,授予其副手吕岱也不过是一种囊奖而已。

(0)

相关推荐

  • 曹魏诸将军职排名与都督区变迁十五,三路大军伐吴,魏吴三路统帅

    一.三路伐吴 图片来自网络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大 ...

  • 历史的尘埃——全主是孙亮时期政治权力的实际操纵者

    全公主,又称全主,是孙权之步夫人所生长女,女以母贵,深得孙权喜爱.她权力欲极旺,对孙权后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决策和人事安排都有影响.孙权后其,对儒学朝臣严厉打击,不断强化皇权,而权诸子幼弱,权在宫中策划 ...

  • 《三国志·步骘传》的四个问题

    步骘字子山,东汉末年临淮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在三国时期流落江东,属于流亡北士,一度生活穷困,靠耕种自给,后来效力孙权,有平定交州等功,爵封临湘侯,官至丞相. <吴书>: 宽雅沉深,能降志 ...

  • 孙权去世后诸葛恪掌控了吴国,他马上动手挑衅魏国!

    公元252年,孙权的病情严重了,这位同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人抗衡的牛人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召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和侍中孙峻到宫中交代后事,把太子孙亮托付给了大家. 第二天,孙权去世了.按 ...

  • 陈敏起兵攻打武昌(鄂州),欲图霸江南!

    公元305年,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于是起兵占据扬州,又派其弟陈恢起兵攻打武昌,欲图霸江南. 刘弘让陶侃担任了江夏太守,另加封鹰扬将军官号.陶侃带着随从仪仗,将母亲接到官署的住宅,乡里人对 ...

  • 李白与武昌(鄂州)的千年情缘

    李白与武昌(鄂州)的千年情缘 鄂州市自西周时期开始称鄂以来,有近三千年的沿革历史.三国分立时,孙权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自公安迁都于鄂,改鄂县为武昌,设置武昌郡,这是今鄂州历史称武昌之始. 近日 ...

  • 孙权宗亲遗族在鄂州

    孙权宗亲遗族在鄂州 临江乡孙家竹林垮传 从鄂城乘车,经樊口,沿着蜿蜒伸展的粑铺大堤,溯江而上,大约半个多小时车程,便到了临江乡黄柏山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对面不远的江堤旁,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村民楼舍,掩 ...

  • 孙权与古武昌

    孙权与古武昌 千年往事人何在,遗迹犹存说仲谋. 在鄂州发展史上,三国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就是吴王孙权. 三国以前,鄂州曾先后作过诸侯国邑和王府封地,伴随着历史的潮汐,这座古城历尽 ...

  •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在武昌称帝,又为何将都城迁到南京

    历史上,当南北对峙时,定都金陵(建业.建康.南京)是常态,这是由于地理经济决定的.孙权曾根据形势需要短暂地建都于武昌,是基于219-228年特殊的形势做出的务实调整.不过,当形势回归常态后,孙权还是回 ...

  • 孙权为什么在武昌建都?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陆机)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一个时代终结了,另一个时代开启了. 公元221年,刘备 ...

  • 孙权临终前派遣诸皇子镇守武昌(鄂州)附近的秘密

    孙权临终前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派遣诸皇子出京,将他们分封在武昌附近的几个要镇,为诸侯王.孙权在太元元年(251 年)十一月寝疾,"十二月,驿征大将军恪,拜为太子太傅.诏省徭役,减征赋,除民 ...

  • 孙权迁都建业后,武昌(鄂州)留守的人马究竟有多少?

    领武昌事武昌都督及所辖兵力.上大将军乃虚衔,陆逊出镇武昌后的实际军事职务史籍未有明述.吴增仅认为应是武昌都督,"黄武初,权自建业徒 都此.黄龙元年还都建业,于此置都督为重镇.后分为左右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