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节拍】上海南北“两座山”:产业怎样焕新,区块如何变身
金山滨海
年末,有条让人振奋的消息在宝山人的朋友圈刷屏:上海吴淞创新城宝武吴淞科创园十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吴淞创新城将打造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的示范区,并成为宝山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
“十三五”末盘点,金山区“减与增”的故事频现。五年前,随着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启动,金山第二工业区开始“闭门谢客”,几年内关停企业数量超过总量的一半。眼下,该园区亩均产值增长80%,亩均税收增长1.5倍。金山第二工业区是专为承接上海石化产业而生,它的“凤凰涅槃”是金山地区谋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海南北有“两座山”——南有金山、北有宝山,是上海传统的两大工业区。金山的石化,宝山的钢铁,都是曾支撑整座城市乃至更大区域的重点产业,曾历经辉煌,近年却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转型压力。金山、宝山南北转型,已明确为上海“十四五”优化市域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而对上海来说,南北两端的升级,则关乎全市能级的提升。
吴淞创新城宝杨路首发项目效果图
金山第二工业区
产业方向:逐步走向清晰细化
经济转型、产业发展,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切入是一条捷径,这样才能做到优势更优、强项更强。“两座山”的转型,分别聚焦在了“钢铁”“石化”两大传统产业上,推动它们进一步焕新、变绿。
宝山区依托钢铁产业的深厚基础,已集聚了大批工业互联网相关优势企业,为传统工业有效赋能。以钢银电商、欧冶云商、我的钢铁网等30余家重点互联网平台为代表,宝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钢铁电商交易中心,平台结算交易量占全国总量50%以上。
也正依托于此,宝山区才有底气打造在线新经济引领区。据统计,宝山已拥有近300家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在线新经济企业,总体经济规模超千亿。根据计划,宝山将推动生产服务消费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两城十园”(“两城”即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十园”即十个在线新经济示范园区)的在线新经济生态布局,形成宝山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创新生态。
同时,机器人产业等高端制造业,也正在宝山形成产业集群,努力迈向产业链高端。2020年12月,由全球机器人巨头发那科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合作的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开工兴建。该项目是发那科集团继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基地,堪称机器人界的“超级智能工厂”,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环上大科技园,则是宝山近期发力科创的一个大手笔。将以大场镇、城市工业园、南大生态智慧城为核心区,通过辐射带动,逐步拓展至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以及吴淞创新城等重大板块,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
当宝山以科创带动产业升级之路日益清晰时,金山也想明白了一件大事:“不是不要化工,关键是要什么样的化工。”着眼于长三角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金山正全力推动化工产业往下游走、往精细化走、往新材料走,追求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
2020年10月,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金山举行,吸引国内顶级碳纤维专家和行业领袖汇聚一堂,现场还发起了长三角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联合倡议等。金山推出的“碳谷绿湾”产业园,入选成为全市重点发展的26个特色产业园之一。
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正是金山推动化工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而“碳谷绿湾”特色产业园也正是以金山第二工业区为基础重新整合而成。未来,金山希望以“碳谷绿湾”为引领,打造长三角碳纤维产业生态圈,打破国外企业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内的技术垄断。
除了“老树开新花”,金山还“无中生有”培育了华东无人机产业基地,构筑地区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了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金山区正在“重塑”现代产业体系,此前确立的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四大产业导向,也已逐步从“宽泛”走向了“清晰”“细化”。比如,新材料聚焦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高端智能装备指向了AI+无人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指向新型显示产业,生物医药则指向成品药、高端原料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环上大科技园
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车间
布局方向:承接资源向外辐射
一南一北,金山与宝山相距颇远,但相似之处却不少。两者都有较大的腹地,也都有特殊的区位:金山紧邻浙江,是上海面向长三角的西南门户;宝山北端同江苏接壤,而大部分区域又紧邻中心城区,还拥有一个面向世界的邮轮港,既能直接承接中心城区资源,也有条件向外辐射。
如何在全市空间布局优化中发挥作用?加快重大转型地块转型升级,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辐射,提升枢纽功能和节点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是两区正在努力的方向。
金山瞄准打响“上海湾区”品牌,将推动滨海地区、枫泾地区两翼齐飞,加快从承接市区的单向辐射向对接长三角的双向赋能转变。全球最大规模的乐高乐园选址金山枫泾,主要就是基于这一考量。
金山重点发展的“两翼”中,滨海地区将加快碳谷绿湾产业园、湾区健康医学城、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山大道经济走廊、湾区科创中心建设;枫泾地区,将加快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着力推动长三角科技城建设,全面推进沪浙界河两侧7.1平方公里区域开发,努力打造跨省市的融合创新实践区。
对于宝山来说,要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两大市级转型地块——南大、吴淞地区是重要承载地,正在加快控详规划落地,瞄准科技创新产业化方向,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在科创金融服务、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国资国企科创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打造科创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到“十四五”末,南大地区6平方公里争取基本成型,吴淞地区5—8平方公里组团开发。
此外,宝山和金山,一个拥有6.8公里滨江岸线,一个拥有23公里长的滨海岸线。当初,滨水岸线是宝山吸引钢铁、金山吸引石化到来的优势之一,而今,南北“两座山”都开始推动“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转型。
2020年,宝山境内3.8公里吴淞滨江岸线示范段顺利贯通。2020年10月,上海长滩观光塔主体结构封顶。长江绝佳观景点、高达180米的长滩观光塔伫立在长江南岸,标志着由上港十四区码头蜕变而来的港口新城——上海长滩约147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基本形成版图成果,计划2021年底基本建成。
近日,金山围填海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该工程方圆3.08平方公里,规划实施7个项目,还计划将周边8.1平方公里滨海区域进行整合提升,打造成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山区明确提出,要以滨海地区为核心区域,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这是对金山滨海地区功能定位的延续、深化和提升,又着眼于湾区特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能够有效涵盖“建设成为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市”这一远景目标。
战略方向:强化“创、产、城”融合
面向“十四五”,上海南北“两座山”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优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直言,对宝山来说,搞科创是“舍此别无他途”。从区位、产业腹地、毗邻高校、在地央企、交通枢纽等方面看,宝山优势明显。“搞好科创,宝山这只‘小齿轮’就能挂上国家战略的‘大齿轮’,区域的‘小端点’就有望跃升为全局的‘大节点’。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将对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乃至整个城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是宝山未来发展的题眼所在。”
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做好“北转型”的大文章,宝山努力当一名“特长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阵地。抓住“创、产、城”三个关键词,统筹科创与产业、科创与城市、产业与城市推动深度融合。
从路径上看,宝山将依托三大市级特色产业园、加推一批区级特色产业园,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创新重点,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打造细分市场的科创高地。并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行动,拓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金山确立了“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努力方向也越来越清晰——把金山建设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告诉记者,接下来,金山将着力强化“产城融合”特征,聚焦绿色化工、大健康产业、休闲旅游、涉农产业等四大领域,加快产能提升和动能转换,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曾经都饱受环境之苦的金山区、宝山区来说,转型之路上,“四个论英雄”理念将贯穿始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宝山区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2020年以来已盘活低效产业用地1000亩,预计全年主要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主营收入增长5%。而吴淞创新城的生态绿地空间,明确规定占比不小于25%。
在金山区,出现了一根强有力的“绩效评估”指挥棒,对优劣企业分别开展“激励”和“倒逼”,让好的更好、差的逐步退出。2020年,金山对全区所有3708家工业企业开展了“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参评企业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了10%和29%,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