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沟通中要把握分寸,“疲劳轰炸”反而会起到逆反效果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每次爆出一个热点事件,刚开始大家都会积极参与讨论,舆论热度会很高。

可是当这个热点事件被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提及时,大家会开始怀疑这个事件是不是炒作?

随着铺天盖地更多消息的出现,大家越来越不知真假,于是有人开始对此事件的频繁刷屏感到不耐烦,甚至可能出言攻击传播该热点的人。

当人们受到的刺激过多、过强、持续时间过久,会引起情绪超限现象,从而导致不耐烦、逆反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情绪的“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

  • 以自我为中心;

  • 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 没能注意“度”的把握;

  • 没有进行换位思考。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很生动的诠释了这一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虽然是一个很幽默的故事,但它表明了人的耐性和做事的冲劲是很有限的。一旦刺激过多、过强,刺激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逆反心理。

超限效应的应用

家庭中的超限效应

这种现象在家庭之中经常会出现,父母重重复复提起孩子的问题,经常跟伴侣抱怨相同的事情,然而却总会发现对方很不耐烦,不但不会按照自己期待的去做,还会自己生气。

正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思想上的反复灌输非但不会产生记忆强化,反而会让许多人产生厌恶,进而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所以,家庭当中的这些絮絮叨叨、重重复复,引起的只有不耐烦、厌恶和反抗,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演讲中的三分钟法则

比如在演讲中,超限效应告诉我们:抓住你的听众,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

如果你在做一场报告,抑或是一场演讲,开始的三分钟很重要。

你必须在三分钟内进入你的主题,必须在三分钟内以你的魅力抓住听众。

整个的演讲过程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演讲过程中要设计语调的变化,意境的变化,力求在“中场”也应用“三分钟法则”。

在一个大型的论坛上,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用好三分钟和三十分钟: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50分钟。

时间一长,听众的精神会疲劳,注意力会分散。有一种人说话很喜欢拖沓,殊不知他后面的信息已经很困难被听众接受了。

交谈中要抓住重点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钟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

有些人为了让别人听明白,把自己知道的大道理全都一股脑的吐露出来(刺激过多、过强)。除了证明自己懂得的多之外,丝毫没有考虑到对方能否听得懂和接受。

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结束了,结束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

销售中要说到点子上

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向客户更全面的展示产品,从采购说到生产,再到用途,到后期服务(刺激过多,时间过长),导致客户没一点耐心,转身走到旁边商店买了产品。

把话说全说完重要,还是说到点子上重要?当客户表现出购买的信号时,果断提出如何支付的想法,帮助客户做决策。

等到付款后再详细的一一介绍,或再次挖掘需求向上销售,让客户补差价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

把话说到点子上,“有用”远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只要对方觉得没用,就等于白说。

管理中的谈话艺术

指导你的下属或者帮助你的同事的时候,也要讲究艺术。要抓住一次机会深深地给他说透,然后给他时间让他领会和接受。

过一段时间还没有改变的话,可以再找一个非正式环境提醒他,点到为止,同时做出想耐心倾听他意见的样子,如果他没有反驳,就可以说明他是会接受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在时间上给他些压力,令他尽快改变,在类似的事情即将出现的时候提前给他一个提醒,帮助他克服。

切忌就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跟他讲,反复向他强调,这样,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妈妈”的雅号,还会让他对你产生厌烦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于你们日后的沟通与共事。

ENDING
熙桓心语

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

一些人所以话太多,喜欢讲长话,是想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把讲长话当作是有水平的表现,其实,话讲得到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口才。

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张弛有度,是每个人一生必修的课题,注意“超限效应”的作用,才能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

END
(0)

相关推荐

  •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三名时,你会抓狂吗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牧师刚讲几分钟时,他就想,我捐款吧.牧师讲了10分钟时,他想,只捐一部分吧.当牧师讲了15分钟以后,他想还是不要捐了.当牧师讲完的时候,马克·吐温不 ...

  • 家教有方--为什么孩子讨厌家长的喋喋不休?

    来自学习强国--家教有方 03 - 家教有方--为什么孩子讨厌家长的喋喋不休? 虽然很多孩子不会过激行为,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的唠叨和干涉都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有一项研究对"自己最不喜欢什么 ...

  • 马克吐温有一则故事,对管理学生,会有很大...

    马克吐温有一则故事,对管理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   马克吐温听一位牧师演讲,牧师讲得很好,马克吐温准备马上给教堂捐钱: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就有点不耐烦了,准备待会少捐一点:又过了1 ...

  • 两个人是不是真爱,“超限效应”会告诉你答案

    "究竟什么才是真爱?"当我们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和此刻内心的感受,我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似乎综合起来答案也就那一个. 所有那些真正的恨,他的动机 ...

  • 沟通中如何把握人性的弱点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但人都是渴望改进.成功.完美和受到鼓舞的.那么要在沟通中怎么把握任性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沟通中把握人性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沟通中把握人性的方法:人性弱点的十五个沟通点 1.自卑. ...

  • 方药中: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传统育儿经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赵肖帆选摘的方药中先生<医学承启集>中的一则小故事.这是一则悲伤的故事,方先生由此悟出了很多中医大道.今以此前车之鉴,为我们所有的中医人士敲敲警钟呀! 1 ...

  • 10-鬼谷子智慧学:注重协调把握分寸(中)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不知谋略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说错话,办错事- 不懂用人 管理无方,下属团队意识淡薄 不会识人 朋友很多,落难时能帮自己的却非常少 鬼谷子的谋略和智慧,2000多年来一直被验 ...

  • 把握分寸的名人事例-80后励志网

    发表日期:2020-08-24 08:56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文章导读: 1.一个毫无交际常识的人,冒冒失失地对一30刚出头的女青年说:您有40岁吗?女青年一楞,随即大大方方地说:你是 ...

  • 形容把握分寸的诗词

    2021-05-04 14:42:36 1. 以把握分寸为题的作文 2. 形容说话办事有分寸带不字的成语 3. 关于分寸的名言 4. 有关分寸的诗句 5. 表示分寸的词语 6. 有关把握分寸的名人名言 ...

  • 异性关系再好,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这样联系对方

    文/墨然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有时候不注意,没有把握分寸,可能就触碰到对方的原则和底线,就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而异性之间的相处,更是敏感,更加要注重,把握尺度. 要知道两个人 ...

  • 52%的子女曾经将父母置于“朋友圈”外,你如何看待代际沟通中的困难?

    刘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广东省融合新闻教学团队负责人 新闻回放 近日,媒体广泛讨论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屏蔽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腾讯新闻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 ...

  • 善于把握分寸:做事要懂得过犹不及

    在人们为人处世与安身立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运用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 ...

  • 002重新认识复利效应-​飞龙在天:如何把握主升浪?

    飞龙在天:如何把握主升浪? 具体细节如下: 1)当个股脱离底部进入主升浪,技术上的特征往往表现为:低点不断抬高,高点也在不断抬高; 2)趋势性行情一旦出现,往往调整的幅度是有限的,因此,每一次的缩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