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不要错过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和廉价水果,成年人每天食用100 g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番茄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可以制成番茄汁、番茄酱、番茄粉、罐头和番茄沙司。在种植过程中,番茄容易发生病虫害。本文介绍几种番茄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番茄病毒病

该病以前仅在夏播番茄上发生,近年来在保护地番茄、春播番茄上已经普遍发生,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最盛期往往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果实受害严重,一般年份会减产1~3成,严重的可减产3~4成。

危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在我国常见的病源有烟草花叶病素、黄瓜花叶病毒,因而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大发生年份则呈复合型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叶片有黄绿镶嵌的坏死病斑,并伴随发生卷叶、皱缩、扭曲,甚至变为线状叶;植株矮化、黄化、开花不结实;果实内部坏死或发生乌心果等。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国内外已经育成一批抗病毒的新品种,较适合芜湖和华东地区栽培的有浦粉系列、宝丽系列及进口品种。二是采用无病种子并消毒。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20~30min,晾干后再催芽播种。三是防治好蚜虫,减少传播媒介。因为蚜虫的发育进度不一致,所以蚜虫的防治应及早,且要每隔7~10d防治1次。可用药物很多,购药时咨询即可。目前,植物源农药川楝素乳油防治效果较好且较安全。四是加强肥水管理。番茄栽培过程中不可缺水;生长期间不施农家肥,不可过多施用氮肥,追肥应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另外,可用银灰膜条悬挂避蚜,用病毒A、弱毒系株液等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番茄青枯病

危害症状

病源是短杆状细菌,有极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不仅危害番茄,还可侵害茄子、辣椒、烟草、马铃薯、萝卜、花生、芝麻、香蕉等多种作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南方各省的毁灭性病害。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田间个别植株顶部叶片突然萎蔫,夜间恢复,2~3d后全株青枯而死;切开病株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白色黏液流出。以后逐步向四周蔓延,特别是6—7月,雨后骤晴,发病速度加快,植株大片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

该病尚无有效农药可以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严格的水旱轮作、稻菜轮作;注意肥料发酵灭菌,尽量不用城市垃圾作基肥;深沟窄畦、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培育壮苗和无菌苗;选用早熟品种避病等。

目前,科研单位已经育成一批抗青枯病的番茄品种以及杂交一代新组合,如黄山1号、黄山2号、湘红系列、抗青系列、赣番茄2号、渝抗10号等,这些品种可将死株率控制在15%以下或者更低。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露地和大棚种植的番茄均可发生,严重时减产3成以上。

危害症状

病原侵害叶片、果实、茎杆,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时,从上而下出现黄绿色晕斑,再发展成同心轮纹和毛霉,叶片逐渐枯死。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并出现轮纹,植株易折断。果实上病斑多从果蒂裂缝处开始发生,也是形成椭圆形凹陷病斑。幼苗发病,首先是在茎基部生成环形病斑,可引起腐烂而使植株枯倒,类似猝倒病。常与晚疫病混生危害,流行程度因年份而异。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凡种过马铃薯、番茄的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采用无病种子。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2℃热水浸种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消毒。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定植前要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每1000m3空间可用硫磺粉2.25kg、锯末4.5kg,混合后分放几个盆内,用燃烧的煤球点燃,密闭熏蒸一夜即可。四是管理配套。保护地栽种的番茄,在管理中要注意水、火、风的配合。加强通风,防止棚内湿度持续过大、温度过高而造成此病流行。五是药物防治。目前防治药物较多,如农抗120、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波尔多液等,其中以等量式波尔多液(1∶1∶180~240)效果较好。以上农药均应每隔7~10d防治1次。

番茄晚疫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叶片先端或边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然后褪绿黄化,病斑逐步变为黄褐色“V”字形大病斑,最后全叶枯黄而死。当流行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使果实暴露于阳光下而遭致日烧病。本病害流行程度与当年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气候温和时,流行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用种、消毒、管理措施同早疫病。定植不宜过晚、过密;要及时整枝打杈,提早培土,注意排水。发病后应控制浇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二是药剂防治。可用多抗霉素、乙磷铝、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瑞毒霉等,每隔7~10d喷洒防治1次,效果较好。

番茄叶霉病

危害症状

又称黑霉病。典型症状是初期叶背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后长出灰紫色或黑褐色霉;茎叶处下面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受害果实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可达果实面积的1/3,病斑圆形,后期硬化稍下凹,老病斑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黑点(菌丝块)。该病在温和高湿环境下容易流行,是温室和大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气,如及时整枝、抹荪、打老叶、清沟排水、除杂草等。药剂防治同早疫病和晚疫病。

番茄斑枯病

危害症状

又称斑点病、鱼目斑病,典型症状是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背面产生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正反面都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形似鱼眼状。病斑可大到2~3mm,上面生成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呈椭圆形至长圆形。此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最早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发病时,叶片逐渐枯黄,病叶大量脱落,植株早衰,果实外露易得日烧病。此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流行。

防治方法

一是新土育苗。苗床用新土或2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育苗;大田栽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选种与消毒。从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种子20~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深开沟、高培土,加强田间排水。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到田外深埋,以减少病菌扩散和降低田间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效果更好,防治药剂同早疫病。

番茄枯萎病

危害症状

又称凋萎病,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枯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枯黄而死。切开病株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但无青枯病的白色黏液流出,茎基部有淡红色霉。

防治方法

该病是土壤传染病害,目前尚无有效农药可治,其防治方法与青枯病相似,即注意轮作和肥料发酵消毒、施用石灰、选用抗病品种等。

番茄脐腐病

危害症状

又名黑膏药,是生理失调引起的病害。土壤水分不足,蒸腾作用强烈,土壤缺钙或根系吸钙能力弱,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诱发此病。典型症状是未成熟果实脐部首先失水,变为暗绿色的水浸状斑,继而脐部组织坏死,变为黑膏药状的黑疤;果实发育加快,未熟先红。

防治方法

翻耕土地或定植后整地时,施入生石灰1 200kg/hm2左右;在第1、2序花的果实指头大时,每隔7d左右喷施氮化钙1000倍液1次;不过量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因磷钾肥能提高根系吸钙能力;保持土壤湿润,不忽干忽湿;选用抗脐腐病的品种等。

其他病害

除以上病害外,还有溃疡病、白绢病、炭疽病、黄萎病、软腐病、实腐病、根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日烧病、裂果、卷叶等,因不普遍,不作介绍。

地老虎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特别是春番茄定植后,咬伤和咬断幼株,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一是诱杀成虫。3月下旬开始,用糖醋液(糖、醋、酒各1份,敌百虫液1份,水100份混合而成)于傍晚或晚间置于田间,放置密度为30~45盆/hm2,白天收回。二是消灭幼虫。定植前后,选晴朗无风夜晚,将甘蓝叶片切碎,每50kg拌入敌百虫10倍液250 g左右,趁日落旱撒于植株旁,诱杀效果极佳。如无甘蓝叶,也可用莴笋叶或嫩杂草代替,一般防治2次即可。

蛴螬与蝼蛄

危害症状

蛴螬为金龟子幼虫,蝼蛄又名土狗子、拉拉蛄。其咬断幼苗根基,使植株枯死;或者在地表层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旱而死。

防治方法

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 g+秕谷5kg。先将秕谷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诱杀,效果极好。毒谷用量为22.5~30.0kg/hm2,放于植株附近即可。

烟青虫和棉铃虫

主要危害

烟青虫和棉铃虫常统称钻心虫,其实并不是同一种害虫,主要区别在于其成虫不同。二者主要钻蛀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变质。

防治方法

在开花始期至结果盛期,用敌百虫800倍液,或马拉硫磷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除虫菊酯5000倍液,或敌杀死5000倍液喷洒,每10d左右喷药1次效果较好。在田间发现虫蛀果实后,摘下就地踩碎或集中深埋。

乐多收特种肥

品牌宣传、产品宣传、公司资讯、信息发布
Official Account
END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 新农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