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的王新法是啥样?
河北石家庄退伍老兵王新法,不远千里来到湖南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扶贫,被当地老百姓选为“名誉村长”,2016年获评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今年2月23日,他突发心肌梗塞永远地躺在了薛家山村,安葬现场十分感人。
当前,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正形成一波宣传潮,歌曲已制作出来了,报告文学、戏曲等体裁的作品正在创作中,先进事迹报告会也在各地巡讲。宣传这样一个为百姓而累死在异乡土地上的人物是应该的,但我担心,在树典型塑造人物形象时,王新法会被人为地贴上很多标签,从而成为一个概念式的人物,陌生得让薛家村的百姓都认不出来。
从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一个人面对记者或镜头时,他的内心会多少设置一道防线,这是人的本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为达到某种报道要求而设置一些话题,受访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在树典型的过程中,执笔者因为要贯彻某种意图,会给人物贴上一些标签。
因此,人物只有在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不是面对特定背景的情况下,才是真实的,自然的。
201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和几个朋友去石门南北镇大山里采风。5月2日白天,我们探访了渫水的源头,晚上,我们抵达南北镇薛家村,特地拜访一个在当地人看来有些奇怪的外地人,这个外地人就是王新法。
大山里静得只有虫鸣声,有一栋木房子还亮着灯,这就是王新法的“作战指挥部”,我们走进去,只见一条长桌上覆盖着绿色军用布,四周整整齐齐摆着小凳子。精壮个小的王新法介绍说,这些小凳子上以后都要坐上连长排长们,他要召集战友们一起来到这里铲除穷根,这里就是他们转业老兵新的战场。
我心头一热,这年头还有如此热血的人!
墙壁上挂有许多标语牌,每一句标语都充满战斗气息。卧室里有些零乱,有许多军服,角落里竟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王新法说,这是他联系外面世界的窗口,只是信号不稳定。
向导向王新法介绍我是一位作家,他是2013年下半年来到薛家村的,也许我是他眼中第一个来拜访他的“名人”,他显得很兴奋,一边说着一边脱下了衬衣,其实山里的夏夜还是有些凉意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体好、精力充沛、易激动。
因为白天探险太累,我们得早点休息,告别王新法之前,他拿出了一个签名本,这让我感到有些突然,我没有仔细推敲,在签名本上写下:当年红军血染六塔山,今日军人汗洒薛家村。向王新法致敬!(其实“军人”换成“老兵”稍微恰当些)
在去村里借宿的路上,我与王新法的战友同行了一段路,他们夫妇是驾路虎车从石家庄来到薛家村的,战友感叹道,这里空气都是甜的,晚上伸手似乎摸得到星星,就是太穷了。老王太倔,不知他能找到什么好门道。
次日早餐后,我与王新法又有一番交流,也许我的留言获得了他的充分好感,他像竹筒倒豆子般讲述了他经受的人生挫折,当时,我只是寻思,在这荒僻的乡村,他太需要一个人与他交流,听他倾诉。
我们一行告别王新法,要去探薛家村的一条叫“下河”的源头,路程约12华里,其中一半要在悬崖上走崎岖不平的路,我们乘坐的皮卡车好几次似乎要颠下悬崖,我的手心里全是汗,下车后腿还发软,跌了几跤。
村里小河谷里生长着不知名的美丽植物
再半程是在河谷间行进,那真是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还发现一户人家世代守墓,那墓里竟葬着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后来我在常德日报上写下消息《石门深山惊现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墓》,几个月后传来不幸的消息,墓被盗了,我自责不已,而今许多人不读报,哪知盗贼们那么爱学习呢?
下午从河流的源头返回薛家村村部,与王新法告别时,我说,这条河流可以开发成旅游线路,只是这6里多山路太险了。他把手一挥:我下一步就是做这件事,等路修好了,再接你来玩。
休假完毕,我在报社业务会上,通报了此信息,希望我们的记者关注。不久,新农村编辑部的记者前往采访,写出了第一条关于王新法的报道。次年,政文部的记者再次前往薛家村深度挖掘,自此,王新法正式走入公众视野,一拨拨记者前往薛家村,一批批领导前去褒扬前去指示,王新法成了新闻人物。
王新法走了,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他无疑是许多干部学习的榜样。他不是神,他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燕赵汉子,是一个有热血情怀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