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就是碎钱机?千万不要让你家娃错过这种零成本的“自然教育”!
在现在的中国城市中,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正在日益减少。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们,不是坐在培训班的教室里,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为小学、甚至是为了未来做准备。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研显示,70%的学龄前儿童每周要在课外培训班中度过至少6个小时;但很多针对幼儿的研究都表明,儿童每周应该有至少7个小时在户外尽情玩耍,在上海,只有14%的学龄前孩子能达到这个标准。
和成人相比,儿童是更需要接触大自然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慢了,可殊不知,很多技能培训,并不需要孩子从学前就参与;但如果在孩子6岁之前远离自然,那Ta就这样错过“自然教育”的黄金时期了。
那么,自然教育是什么呢?是教孩子和大自然有关的知识吗?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自然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是发展儿童观察、探索和运动的能力。
0~6岁是儿童感觉系统飞速发展的阶段,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都需要通过不断的运动,发现,探索,体验,才能不断地完善他们的感觉。
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方面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另一方面,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还很抽象。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特别喜欢玩沙、玩水、亲近动物。而自然教育就是鼓励儿童在大自然中玩耍,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
通过近距离接触动植物,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和专注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在草地上、沙滩上,甚至是树林间玩耍、触摸、奔跑,可以锻炼儿童四肢的协调能力。所以,自然教育堪称是培育儿童多种能力的一把万能钥匙。
那么,你家孩子有没有陷入“自然缺失”的境地呢,参考一下下面的几个特征吧,如果你觉得宝宝中招了,那很可能是“自然教育”不够哦~
*“自然缺失”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它被描述为下列特征:
对小动物冷漠、恐惧、缺乏同情心
五感发育缓慢、甚至倒退
注意力不集中
创造力、想象力匮乏
自然知识匮乏: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认识身边的植物
近视、肥胖、体质弱
心理问题(孤僻、社交困难等)
其实,对儿童来说,自然教育和阅读密不可分。孩子认知事物需要有足够的感官体验作为支撑,有了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孩子对阅读相关的书籍,兴趣和专注程度都会提升;同样,给孩子看一些和自然有关的读物(不一定是科普书哦),孩子都会产生去大自然中印证这些内容的欲望。
其实自然教育从来不是远离城市的,举个例子:树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了,爸妈可以陪宝宝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在这之后,还可以通过故事来告诉宝宝更多关于树叶的知识,比如下面这个:
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去郊游。公园里有许多大树和成片的草地。
“为什么在大自然里,空气总是特别好呢?” 乌拉拉的脑袋瓜里又冒出了问题。
魏来老师说:“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叶子里呀,都藏着一座'秘密工厂’,在制造好空气。”
于是奇幻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决定去叶子里寻找答案。
奶酪飞船载着小朋友们一头钻进大树下的泥土,进入了大树的根部。
大家顺着根部的水流进入了树干,乌拉拉在显示屏上打开一幅树干的切面图,只见里面藏着一条条细细的小管,这些小管负责把水分和养分送到树的全身。
之后,大家来到一个绿色的大房间里。天花板是绿的,地板也是绿的,都由一个个胖乎乎的绿泡泡组成,踩上去软软的。
四周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一排排叶肉宝宝,正在大口大口地喝水、吸气又吐气。阳光照在它们身上,看上去舒服极了。
原来这些叶肉宝宝在做光合作用,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结合水和阳光,造出氧气和糖。原来这就是魏来老师说的树叶里的'秘密工厂!
故事结束后,有一个“采集树叶“互动游戏,提示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去寻找不同的树叶,观察它们的不同。
读完故事,宝宝是不是对树叶更感兴趣了呢?树叶不光很神奇,还非常好玩儿呢~那就再介绍几个跟树叶有关的小游戏吧:
找不同
准备材料:不同的树叶
找两片不同品种的叶子,仔细对比不同,比如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等。
再找两片相同品种的叶子,进行更细致的比较,如大小、形状、细节差异。
树叶做画
准备材料:不同的树叶、画纸、手指画颜料
寻找不同大小、形状的树叶,蘸取颜料在纸上作画,创意多多。
树叶拼图
准备材料:不同的树叶、画纸、铅笔、胶棒
爸爸妈妈可以事先在纸上用铅笔画一种事物的轮廓,比如孔雀、穿裙子的小女孩,然后和小朋友一起用树叶拼贴出孔雀尾巴或者裙子的样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故事飞船APP,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