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五大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如今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单于)、安东、安南、北庭五大都护府(一说单于都护府非安北都护府)。
一、安西都护府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朝名将侯君集灭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 同年9月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为乔师望,后由郭孝恪接任,开始时只有数千人的兵力。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新疆库车县)。辖16都督府、80州,110县,126军府。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护府。至长寿二年(693年),收复安西四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上元元年(674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贞元三年(787年),全境陷吐蕃。
二、安东都护府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受安史之乱影响,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安东都护府废止。置14羁縻州:新城州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南苏州、木底州、盖牟州、代那州、仓岩州、磨米州、积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
三、安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又称单于都护府是唐朝建立的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管理北方边疆的重要机构,所辖地区基本上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属关内道。会昌年间复改单于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五代地入契丹,遂废。都护府在同城、西安时,当领有内迁甘、凉间的回纥等部,仍有瀚海等府州名号。其后回纥等部北还投突厥,都护府东迁碛南,所领部落府州无考。天宝初置附郭阴山县。五代初,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其地为契丹所占,废弃。
四、安南都护府
大唐初期曾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称都督府,调露元年(679年)又改为安南都护府。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安南都护府地址在现在的河内,由交州刺史充任都护。
调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终唐一代不废。唐末诗人高骈就曾经担任过安南都护一职。
五、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时期所设置的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在庭州。公元679――681年间,东突厥复辟,重建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两代可汗志在重新统一东西突厥,多次入侵西域,并蚕食西突厥十姓部落,一度夺取了蒙池都护府治所碎叶城。后突厥的西征却意外的遭到西突厥部落顽强抵抗。为遏制后突厥西侵的势头,唐廷册封非阿史那氏的异姓突厥---突骑施首领乌质勒为瑶池都督,利用其实力抵御后突厥的西侵。突骑施汗国建立后,夺回碎叶城,并将其归还给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唐朝将安西都护府分出另立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4县、16个羁縻州: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轮台县(今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原东山区))、后庭县[蒲类县](今新疆奇台县东南老奇台镇)、西海县(今新疆石河子市,762年置)。
201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