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麦收忙

难忘当年麦收

□高西友

                   

小满已过,热风袭来,麦子黄梢,一年一度的农忙大幕又即将拉开。看着田间来来往往的收割机,和拿着布袋悠闲地坐在地头等着装粮食的乡亲,不由得感叹岁月流转之快,而多年前那农忙抢收抢种的情景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薅场打响了农忙的第一枪。在离家最近的地头,每家都是把麦子连根薅出或大或小的一片地,用手薅比用镰刀割要省劲得多,因为这样就不用费第二遍事。把薅完的麦子放在一边,用铁耙耧好整平后,真正的压场就开始了,均匀地泼水,撒麦糠,最后拉着碌锥转着圈,那碌锥和锅仔交接点发出的吱呀声,在那微风清爽的傍晚,像是一首动听的歌。转上无数个圈后,一个个平整光滑的麦场就呈现在眼前。

割麦应该算是农忙中最繁重的劳动。在那个年代,每家七八亩的麦子都要一镰刀一镰刀地割。大火球一样的太阳挂在天上,没有一丝的风,面朝黄土背朝天,凉水狂饮不止,那种感觉真的不好受。家里人都能干活的倒还好说,可就愁坏了家里小孩多的大人,地不少,可干活的没有,而且在田间地头还哭着闹着扯大人的后腿。这样的家庭,如果能有人来给帮会儿忙抑或是给照看一下孩子,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地里的麦子全部运到场里,等待脱粒。这可是农忙中的关键,而天气的好坏更是重中之重。虽然有经验的乡亲们看看天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但收音机里那相对“权威”的天气预报,更是他们密切关注的。只要天气不是太差,脱粒机就开始工作起来。俗话说,抢收抢种,在那农忙第一的时刻,早饭晚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山一样的麦垛和小山一样的麦堆开始在麦场中突兀挺拔起来。

扬场是紧跟着的活,如果遇到正风天还好,那麦粒和麦糠自然分开,用不多会儿就能扬完,可如果遇到没风抑或是东西南北风的乱刮,就算是像二大爷那样的扬场好手,也只能是望麦兴叹。掠场的那个人最难受,木锨扬起的麦粒全都洒在身上,麦糠满身,连眼都睁不开。记得有一次,有能力的本家二叔不知在哪里弄到一台工业大风扇,用它吹着愣是扬完了六亩地的麦子,乡邻羡慕的眼神都投给了他。可在二叔费时费力扬完后,风儿徐徐吹起,麦糠在清风中和麦粒自然的分开。看得二叔是傻了眼,这也成为了每年农忙时的笑谈。  

麦子晒到能交公粮能入仓,也得八九天的工夫,因为就算是不下雨,那土场也是天天返潮,每天还要晒上半天的场才能晒麦子。那连成片片的黄灿灿的麦粒晒在“一望无际”的麦场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是一种美丽的图腾,丰收的喜悦。晒干滤净让麦子颗粒归仓后,种场就是这农忙的最后一站,这任务很轻松很随意,如果等不到大雨来袭,用镢头刨上小坑,点些玉米,种些高粱。一粒种子,就是一份绿意满地;一粒种子,就是一份未来的希望。

当年的农忙,虽很累,很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知足和盼望。农忙,是田野里农人用镰刀奏出的音符,是而今回忆的华丽篇章。

附作者简介:高西友,男,笔名高雄(详见高大雄博客),45岁,1994年9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先后做过教师、报社编辑、记者、房地产与物业职业经理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人民网》、《诗刊》、《星星诗刊》、《散文》、《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青岛日报》、《枣庄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事迹收录于《山东作家名人大辞典》。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创作员。现为国华投资山东物业公司企业报刊副总编。

申 明

首次投稿文学顾事平台即可获得意外红包!

一周内阅读量达300以上即可获得红包奖励;

阅读量越高,获得奖励越多;

一周内打赏80%作为稿费;

打赏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投稿文友请务必添加)。

(0)

相关推荐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拾麦穗/谢晓芳

    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对麦收情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 ...

  • 宁廷常:麦收如歌|散文

    依依:最后一次争吵|小说 文/宁廷常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麦子走过了最贪婪的生长期,麦酱变成了淀粉,胖乎乎的麦粒紧紧地簇拥在麦秆之上,麦芒如针,如剑,精神抖擞.麦收季节到了,仿佛不是收割的到来,而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山东作家‖【消失的场院】◆张景木

    作者简介 张景木,山东利津人,高级教师,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学政史地><天津散文><东方散文><凤凰城文学><现代作家文学>& ...

  • 高 涛:颗粒归仓 ​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散文天地‖《麦子熟了》文/杨瑞雪

    麦子熟了 文/杨瑞雪 作者简介:杨瑞雪,女,山东莒南县人,1963年5月出生,大专文化,现退休在家.本人爱好写作多次在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平时以阅读写作为乐趣,偶尔也游览一下大江大河,名山大川. 春风把 ...

  • 狄树强丨收麦记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季节不停更替,每年五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收割旱地麦子了.昨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还遇到了奔赴农田"战场"的十几辆收割机. 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解放 ...

  • 散文||麦 香

    麦    香 赵涛||山东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用木锨迎着风高高扬起麦子,草屑飞扬.麦子落地的后面,隐约着一张黝黑.汗水.喜悦和劳累的脸. 机械化农作物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就少见了.现在 ...

  • 田野里传来布谷鸟声

    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是说夏季成熟的农作物开始籽粒饱满,即将成熟."呱咕呱咕,呱咕呱咕",田野里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两旁一望无际的麦浪不停地翻滚着,汽车被 ...

  • 难忘当年在军营

    原创:申长贵古都小笔 将至暮年,总有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像攀爬在心中的藤苗蔓一样,年龄趆大,愈发茂盛.过去四十来岁的时候,常听老同志讲述自己的往事,如数家珍,无比自豪.2015年退休之后,我对老同志那 ...

  • 时隔27年“家明表哥”终亮相!TVB力捧小生难忘当年张国荣帮扣纽扣

    本文由 港剧剧透君 编辑部 咕咕B 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每一年的4月1日,是愚人节也是哥哥张国荣的忌日,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哥迷"纷纷悼念哥哥,不少艺人也都在社交网表示对哥哥张国 ...

  • 郭进拴|难忘当年割麦忙

    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当年割麦忙> 原创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难忘当年割麦忙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她独 ...

  • 又到麦收忙想起哭一场幼时拾麦穗嫩手扎麦芒...

    又到麦收忙 想起哭一场 幼时拾麦穗 嫩手扎麦芒 田间和路旁 一把一把绑 少时搞复收 麦捆用肩扛 麦茬扎破脚 照样不彷徨 稍大挥利镰 五点即起床 只为天未晓 少晒大太阳 八点割1亩 收工把车装 晨炊无菜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难忘当年擩麦草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难忘当年擩麦草  甘肃  王卫权 农村大集体时代,社员没见过铡草机,即使有,也穷得也买不起.生产队里的牛吃草全靠人 ...

  • 难忘儿时收麦忙||马金花

    难忘儿时收麦忙 繁花似锦 前几天闲下来的时候,偶尔在抖音上面看到一段视频,画面上是一位农民在路边用脱粒机打麦的场景,作者的文字批注是:"开车走在路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情不自禁把车停在路边拍个 ...

  • 【乡土情缘】朱玉华:难忘当年零点班

    [湖南文苑]推出  编者荐语:当我们环游在乡村的青山绿水间,你还会留恋城市的钢筋水泥吗?当我们为金色的麦浪飘香而沉醉的时候,你还会向往城市小区里那一抹绿意吗?农村,农业,农民,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

  • 又忆儿时麦收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漫步在乡间的田野里,麦子在经历了冬的蓄势.春的生长后,金黄色的麦浪随着阵阵微风起伏,空气里飘动着麦穗淡淡的清香.瞬间,我的思绪被拉向了孩童时代那个令人难 ...

  • 【总第551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难忘当年割麦忙 》

    [赵新节原创]难忘当年割麦忙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她独自割麦,又把它捆好, 唱着一只忧郁的曲调; 听啊!整个深邃的谷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