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的孩子,活得有多惨?

曾经有这么一个问题: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中国孩子也会在成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

首先我们要区别于两个概念:体罚和肢体虐待。

体罚(Discipline):这是父母对于特定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反应,是事先与孩子商量好的规则,当孩子做了某不良行为,他/她是能够预料到体罚的到来的。

肢体虐待(physical abuse):虐待是孩子不能预料的,往往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她被父母打了。之前父母没有与孩子达成过规则,孩子不知道他/她做了什么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体罚和肢体虐待往往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愤怒。

然而,体罚,一般来讲,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和教育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达成父母的希望。体罚有度有量,不会因为父母的情绪而改变。

而肢体虐待,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泄愤怒情绪,并且用“打”来告诉孩子:我的力量比你大,你必须要无条件服从我。父母越是愤怒,肢体虐待越严重。

毫无疑问,题目中问的是肢体虐待。

很多人认为的大规模心理创伤是那种显性的,比如重度的抑郁症,重度精神分裂,这种实实在在影响到人生活的创伤。
但这种能被看出来的创伤不可怕,起码将棍棒教育的恶果暴露在了阳光下(你看你这样打孩子把孩子打坏了),还可以治。

可怕的是打进骨子里的暗病,这个治不了,而且有可能会祸害到下一代。

面对小孩犯错,很多家长没有耐心去跟小孩解释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即使解释了,小孩可能都没有相关概念以至于无法理解大人的解释。怎么办,建立痛觉相关的条件反射呗,短平快!犯错,打一顿,再犯再打,打到长记性为止!

可小孩子就觉得很委屈,我为啥被打?莫名奇妙啊,去游戏厅玩游戏,怎么就被打了?考试考差了,怎么就被打了?辩解了几句,怎么打得更凶了?为了逃避殴打,我开始说假话。然后发现说了假话后,我爸妈不打我了耶!好开心!结果谎言被拆穿之后,又被打得半死。父母为了治好我说谎的毛病,跟我说,你说实话,我们不打你,然后我说了实话,结果打得更凶,不是说好说真话不打的吗!以后谁还讲真话?我只知道做这件事会被打,所以我不能去做,那如果我做了不被发现,岂不是就不会被打了?

这就是很多小孩子的真实想法,可不可怕?这样的“思想种子”有多危险,家长有没有意识到?

棍棒教育会带来了什么?

第一,没有思考的愚昧,你只知道做这件事会被打,不知道为什么被打,一棍子下去你就不会思考了。

第二,逃避以及谎言,小孩说谎要么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要么就是为了逃避惩罚,接踵而来的伴随症状还有责任感荣辱观缺失。

第三,侥幸心理,投机取巧

有了这三个恶劣本性慢慢发酵,什么样的败坏品德调配不出来?这种暗病比这人被打到精神出问题都可怕百倍。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NO.1

shmily:

惩罚是出于恐惧,

惩罚多了,孩子正向思维少,

做某些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惩罚,

惩罚和为孩子行为负责有什么处区别,出于什么?

惩罚是出于恐惧,惩罚多了,孩子正向思维少,做某些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生活失去希望。

为孩子行为负责,是出于爱,建立好的品格。例如,孩子在家里面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用,提升价值感、参与感、存在感和自豪感,让他觉得自己同样是家里的主人。

NO.2

翠花:

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什么样的奖励和惩罚才是有效的?

出于爱也可以严厉严肃,管理孩子有时候是必须的,让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并行,让孩子身体力行的体会规则。

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去发现孩子的品质,由衷的欣赏和看见,才是良方。

NO.3

Savi Chen:

带着恐惧的惩罚,

和偏离核心的物质奖励都不是我们的选择

带着恐惧的惩罚,

和偏离核心的物质奖励都不是我们的选择,

我们需要变惩罚为让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

在爱中坚定的搞定。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并行。

物质奖励不是不能有,但是要留心是不是已经偏离了轨道。

由衷的欣赏和看见才是发掘孩子品质宝藏的良方。

NO.4

Sunshine:

孩子的成长是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而不是家长想要的。

带着恐惧的惩罚和偏离核心的物质奖励,

这几年来我做过不少,

一开始还觉得蛮奏效的,

觉得手握利器,

孩子也就乖乖就范了。

却没想这一过程是在纵容我的自私。

孩子的成长是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而不是家长想要的。

我们需要变惩罚为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爱中坚定的搞定,

由衷的欣赏和看见去挖掘孩子良好的品质。

NO.5

刘芳:

欣赏会成为孩子发光发亮的种子

1. 奖励和惩罚的目的和意义

如果总是惩罚,孩子会处于生存模式,做好事情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容易失去生活的意义感

奖励和惩罚是为了规范行为,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品格

2. 惩罚 VS 让孩子为行为负责

规则是用事实说话,但是清晰,温柔,坚定,用自然后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不是惩罚

惩罚和让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区别:惩罚出于恐惧,害怕自己hold不住行为,平常缺乏管教,冷不丁hold不住

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是出于爱,和信心。情绪情感里面没有害怕着急愤怒,也不失去该有的严厉严肃。

出于爱也可以严肃,严厉,管教必须,包括剥夺孩子某些行为自由。

规则是一个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更多是内心的缺乏,匮乏,才会外在有不正当行为。

3. 奖励 VS欣赏

奖励的初心是培养孩子品质品格,还是因为

奖励的后果可能很可怕,一不小心纵容了自私,讲条件,交换,变成一种与人相处的惯性。似乎别人不让他们满意,就不能得到什么。

孩子的成长是让他成为自己,行为有偏差,协助归正,而不是用奖励把孩子雕塑成家长想要的模样。

家务劳动用奖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奖励方向有偏差,从培养品质品格,到让孩子获取利益,孩子会容易因为积分计数没算对,增加了计较的习气。

总之,物质奖励很多来源于家长想要控制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挖掘他内在品质的宝藏

劳动的规则,有的家长互相帮助,请孩子帮助,给予由衷感谢和欣赏,在妈妈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妈妈,很感谢。

这样孩子在欣赏中享受到为他人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欣赏会成为孩子发光发亮的种子

NO.6

欧阳:

带有恐惧的惩罚,

是不好的。

惩罚的目的:清晰正确行为,改正错误行为

带有恐惧的惩罚,是不好的。

惩罚也是出于爱,清晰温和坚定,行为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灵活运用。

奖励与欣赏:让孩子带着自我,良好品质,走向未来。物质奖励,易产生自私,计较,满足家长。由衷欣赏肯定感谢对养成好品质更有效

NO.7

刘刘:

为行为负责,

建立好品质。

什么样的奖励和惩罚才是有效的?

惩罚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孩子明白并规避错误,为行为负责,建立好品质。惩罚的背后是对未来的恐惧,害怕没有教好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是出于爱,有自信的。

物质的奖励要留心是否偏离轨道;带着自私的奖励会带给孩子严重的后果,会变得自私、计较。由衷的欣赏并感谢孩子,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发掘孩子高品质宝藏的良方。

惩罚和物质奖励前期有效,后劲不足。

NO.8

霞:

物质奖励可以有,

但不能偏离轨道

出于恐惧的惩罚和偏离核心的物质奖励都不是我们的选择,

它们前期有限,后劲不足,还有很多负面作用很可怕。

奖励需要是有效,让惩罚变为为自己行为负责,在爱中坚定,在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并行。

物质奖励可以有,但不能偏离轨道,由衷的欣赏和看见才是把握孩子品质的良方。

NO.9

宁静致远:

最主要还是接纳孩子的情绪,

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发脾气

协助孩子处理情绪,首先最主要还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发脾气,

这点对我很大的提醒,某个程度来说,这方面我也成长的不是太成熟,很多时候一着急,就和孩子一起发脾气,没能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走出去自己情绪。

当家长足够成熟才可以真正不压制,不忽略,不逃避,不讨好,不害怕,不攻击,完全的去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倾听他,带领她走出情绪,然后表达对他的爱

NO.10

shirley:

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而不是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

情绪每个人都有,好的情绪让人快乐,幸福。

但坏的情绪却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怎么管理好情绪是父母的必修课,同样也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认识和对待。

我觉得首先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然后针对负面情绪,我们该怎么做?

《杰瑞的冷静太空》《Sophie生气了》《我的情绪小怪兽》这些绘本都在告诉孩子要怎么去认识,怎么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

情绪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做情绪的奴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你们每天一口一个成绩,除了成绩还是成绩,成绩就可以代表一切了是吗!
👉最重要的教育往往都在茶米油盐的真实日子中
👉从赵英俊逝世看亲子教育:这些话,你为什么不敢对孩子说?
👉如何让孩子专注力提高?家长绝对不能错过以下方法……
(0)

相关推荐

  • 奖励和惩罚的局限性

    怎样执行规矩呢?传统的做法自然是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了大多数家长的头脑.小巫说:这个手段有用吗?有用,但是效果是暂时的.表面的.局部的,他们并不能教给孩子自信.自律.自立,也剥夺 ...

  • 10个惩罚孩子的小妙招,既能立规矩,让孩...

    家家都有"熊孩子",遇到孩子犯错,火冒三丈的你,怎么办?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光靠鼓励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没有惩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qu ...

  •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这4种情况之下,父母最好别打孩子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这4种情况之下,父母最好别打孩子 中国传统教育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认为只有在父母的打骂之下孩子才能够成长进步,当然,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二十一世纪,若是父母 ...

  • 把孩子活成面子,只会伤害到他的"里子"

    ​当孩子沦为父母攀比的工具,他将永远活在别人的期待下,不仅身负重担,更会丧失真实的自己. <无声告白>有句话说: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 ...

  • 父母到底该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孩子活?

    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和很多这样的孩子有同样的想法.不想拖累子女,他们是会永远在为孩子活而忽略的自己,我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孩子活呢? 在电视剧生活家中,妈妈邱晓霞自作主张,签合同要 ...

  • 这几个被父母标榜为“节约”的行为,会让孩子活得一生累,难出息

    俗语说: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但是有的父母所谓"节约"行为,却没能给孩子带来好习惯,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敏感,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几个被父母标榜为"节约&qu ...

  • 让孩子活在现在

    有一天读小学的儿子问我:"有一个同学考了九十几分,却因为没有达到爸妈要求的标准,担心回家之后会被爸妈亲责备而流下了眼泪,为什么他的爸爸妈妈要要求那么高呢?" 这让让我想起过去曾经处 ...

  • (原创)潘书朋:由于每个人都如此功利,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活得太累

    由于每个人都如此功利,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活得太累 文/潘书朋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多老师一直在感慨:我们的学生这是怎么了?辛辛苦苦奋斗了四个多月,也没有看到成绩又何提高,相反有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习,拒 ...

  • 让孩子活出自己,还是适应社会?——《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yíng),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这一章,提出了家庭教育要完成的功课:让 ...

  • “打是亲, 骂是爱”的教育真的好吗? 棍棒底下还能出孝子吗?

    文/妈妈靠谱说! 说起教育孩子,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太一样,有些人倾向于言传,有些人倾向于身教,而有些人则倾向于打骂. 点击加载图片 虽说当代大部分人都觉得,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 ...

  • 迎着冷眼与嘲笑,这些孩子活成了梦想的样子

    文|橘白     编辑|禾月 1 我从小的绰号就叫疯子 5月13日的四川江油,一架通体绿色,看似简陋的自转旋翼飞机飞上了天. 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唐海锋,年仅20岁,同时,也是飞机的制作者. 对于唐海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