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很厉害,后人评价,“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天生太白、王昌龄以主绝句之席”。王昌龄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疑问。
王昌龄虽说出身于南朝世族琅琊王家,但到他这辈已趋于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面对艰窘的处境,王昌龄决心凭借自己的发奋进取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20岁左右,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经历,唐代是李姓天下,皇室自称老子的后人,格外尊道。身处火热的年代,王昌龄只是把学道当成一种猎奇而已,不久他便刀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开始西北边陲的游历之旅。
从陕西而入宁夏,由宁夏入六盘山下的萧关,出关复入关,一游甘肃的“陇右”与河西的“塞垣”,从王昌龄留下的诗句来看,开元十二年(724)秋,王昌龄从长安出发,经800里秦川腹地扶风,沿渭水谷地向西北而行,直抵渭水源头一带,然后向狄道而行,他的目标是当时临洮军的驻扎地鄯州,也就是陇右节度使的所在地。
王昌龄确实是天纵英才而才如江海,他令后世惊讶地观赏并倾听这江海的澎湃,现存的他以边塞为题材的作品共21首,这些出色的边塞诗,既是得江山之助,出于他在西北边塞实地游历得心灵体验,也是因为他手握一枝如椽得彩笔,他得《从军行》七首,《出塞》两首,《塞上曲》和《塞下曲》,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想建功边陲的王昌龄无从发挥作用,只好待了一年后就匆匆赶回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王昌龄终于在开元十五年(727)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但只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芝麻小官,秘书省是一个闲散之处,校书郎也属闲散之官,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与开元二十二年(734)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的王昌龄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不升反降,可见王昌龄虽然擅长考试,可仕途却明显失意,对王昌龄的打击还不止这些,做了5年汜水尉后,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又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相当于县令的副手。
自开元十五年及第后,王昌龄除了失意还是失意,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手段,但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再一次遭贬,由八品的江宁县丞贬为九品的龙标县尉。
安史之乱,两京沦陷,玄宗避乱出逃,肃宗即位灵武,大赦天下,此时,王昌龄已经垂垂老矣,66岁的王昌龄选择离开龙标,王昌龄此时离开湖南,往东北方向走,后人没弄明白他准备去哪里,有人说是去投奔永王,因为他的好友李白在那里,也有人说他是省亲。但从结局看,他走向了自己的最后归宿。也许在濠州,也许在毫州,刺史闾丘晓处决了王昌龄,同样,没有人知道闾秋晓为什么要杀这位诗家夫子,后来的发生的史实推测,闾丘晓人格相当扭曲,通俗的讲,就是变态。
王昌龄含冤死去不久,闾秋晓因贻误战机之罪被河南节度使张镐所杀,算是为王昌龄报了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