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做刀法的主人,不做刀法的奴隶!

刘江先生谈篆刻刀法

印章艺术是书法艺术与雕刻艺术的统一体,而构成雕刻技巧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刀法。历来有名的篆刻家,没有一个不是对书法同时对刀法有着高深的造诣的。只有书法的基础而不熟谙刀法,可以成为书家,而不可能成为篆刻家。在古今印史上,有关治印刀法的著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无稽之谈。对于这份遗产,应当加以分析研究,去粗存精,古为今用。

刀法,大多是历代印人的经验总结,也有的是文人学士故弄玄虚之谈。我们学习继承,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因噎废食;应小心谨慎,实事求是,即使有半点可取之处,也不应疏忽;更不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或未深入认识,就一棍子打死。

一、执刀  

执刀,直接影响刀法的运用。历来对于执刀的论见甚多,如“执刀如执笔',“刻印如写字”等。还有“拨灯法”、“单包法“、“捻管法”、“五指疏布法”等说法,弄得初学者不知所措。我认为执刀法同执笔法的原理是相通的,但由于工具不同,运用的对象各异,两者仍有很大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一)执刀与执笔的相异处

执笔写字,笔杆须竖直;执刀刻印,刀杆宜横斜。执笔写字,握管较高,写大字更须悬腕提笔;而刻印握刀处较低,把持牢靠才能运转自如。书字运笔,一笔而就,不可重复修补;而刻印,一刀不行,再重刀,直至改削得满意为止。

书字运笔虽有停歇顿挫,但不可太久,否则板滞;刻印运刀,停歇时间可短可长,不受限制。写字时,纸不可动,只有笔可左右上下地自然运转;刻印时,石可依点画需要自由转动,以迎刀刃,当然也可刀动而石不动。尤其是由于刻刀刀口不一,印材不同,运刀也不可一概而论。

(二)执刀与执笔相通处

执刀和执笔,均需以拇、食、中三指紧捉刀杆或笔杆,无名指和小指紧辅于后,并需指实掌空,以便运转。运刀和运笔时,凡小字、短画均运指力;稍大的,用腕、肘、臂力。运笔有中锋、偏锋、顺笔、逆笔,运刀也是。当然,具体运用时还有一定差别的。

历来对执刀与执笔的共同性研究较多,而对其差异性注意较少。故对于执刀一法立论甚多,且含混不清,这对篆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以为执刀刻印,并不要求人人尽同,印印一致。

根据实践经验看,执刀法有如下几种:

切刀法:执在距刀口约1-3厘米处,用拇指、食指与中指捉住刀杆,无名指抵于刀后,小指辅无名指后,刀杆向怀外斜,与印面成35-45度角(图1)。刻时,拇指压下,食指、中指、无名指抵上,使用锋角刀口从怀外向怀内入石,一起一伏,依笔画而刻。此法执运有力,易收沉着含蓄之效。吴昌硕一路印风的印人多用此法。

(图1:切刀执刀法)

冲刀法:执在离锋口约一寸左右处,以拇指、食指、中指掐住刀杆,中指略往下按,无名指与小指撑住印章的右侧边缘,使刀杆倾向怀内,与印面成锐角(图2)。刻时,用刀从怀内往外直刻。由于刀锋入石有偏、正角度不同,其刀法有中锋、偏锋之别。此法多用于单刀和冲刀,一般出锋锐利有力。黄牧甫、齐白石一路印风得印人多用此法。

(图2:冲刀执刀法之偏锋入石)

(图2:冲刀执刀法之中锋入石)

捏刀法:以拇指、食指夹刀身,执在离锋口寸许处,再以中指承刀身之下,无名指抚中指之下,小指紧靠无名指之下。整个执刀如同捏钢笔一样(图3)。刻时,有从怀内至外直刻的,亦有自右而左横刻的。一般刻款或修改时多用此法。

(图3:捏刀法)

握刀法:多用于刻较大的印,或用于较粗的刻刀,运力较重。即五指并拢如同握拳,刀杆握于拳中,由外向怀内运刀(图4)

(图4:握刀法)

上述四种持刀方法,并非定论,可随各人的喜爱或需要而选择运用,一般采用第一、二种较多。

二、运刀  

不论何种执刀法,均以便于运用为主,或镌或刻,成凿或切,都必需表现出文字的丰神灵动,沉着有力。运刀的关健在于运力,如提笔写字时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的运用全在指、腕间一样。运刀入石之先,应视字之大小、文之朱自、画之曲直。然后区别刀的轻重、缓急、婉转、深浅。一般印小的运刀宜轻,宜用指力;刻大印宜用腕肘之力;刻巨印则要用全身之力,贯之于膀臂,运之于肘碗,着力于刀锋。

由于刀法不一,锋口与印面所成角度也就各有差别。一般(以平口刀而论)锋刃与印面略成45度角左右。刀尖与刀锋的关系,如同车辆的方向盘与车轮,船只的舵与桨一样,两者互为关系,各有不同的功用。

有的说法虽出自同一人之口,而意义却含混不清。如《怎样治印》(娄师白著)中有一段说:“平刀法,又称复刀法。”而在复刀法一节中却说:“复刀法,我认为就是补刀。另一种是一刀刻去,再反回刻一刀以补其不足,这又叫'反刀’。”

有的名称、说法虽不一样,而实质是指同一种刀法。如姚晏说:“将放而止谓之挫刀”,“欲行不行谓之涩刀”。陈錬说,“不疾不徐,欲抛还置,将放更留,谓之挫刀”,“挫刀即涩刀”。张孝申在《篆刻要言》中说:“滞刀者,缓进也,有瞻前顾后之意。”

即使在同一本书中,有的含义相同,而名称却各异。姚晏《再续三十五举》中说:“徘徊审顾谓之迟刀。”“迟刀”与“挫刀”、“涩刀”名称虽不同,实际上却是一回事,即用刀时要谨慎小心,欲行不行。

有的论点不解释还好,一经解释更使人糊涂不解,或谬误可笑。如《治印术》一书中说:“刀法(即舞刀),刓刀者运用腕力,刓方为圆也。”“学刻朱文,遇'十’字交叉时,其交叉点往往肥胖带圆。尤以刻极小之'口’字或'田’字时为尤甚,内部印面过小,难以下刀,是宜用轮刀法;法于'口’字内面中央,以刀锋刻一小点。然后以此为轴心,以刀轮回旋转,使其扩成一小圆,再用拨刀法修正之。所谓拨刀,刀锋向己,顺靠'口’字内部之一边正下,随向左横拨,逐渐使与字边相接,各边轮递如法修正,则圆已成方矣。”

这里要提出的是,“舞刀”怎会同于“刓刀”?“舞刀法”在许多印人言谈及著述中的意思是:“刀锋向两边相摩,如负芒刺。”(陈錬《印说》)即“行而不知也”(姚晏、陈克恕语)。这与“刓方为圆”的意思相去十万八千里。

又如《怎样治印)一书中谈到:“涩刀法,又名'挫刀’,就是用刀审慎前进,如锯木头时将锯条涩住的劲头一样。”这样的比喻和解释,使人费解。如果在刻印时刀被涩住,如何运刀呢?

上述例子,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言论时,要动脑筋,要多加分析批判,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从上可看出,刀法的名称凡三十余种,有的取名于入刀式,有的来源于运刀速度、深度、着力或变化形象,有的名异实同,有的小异大同。根据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入刀式不外单入、双入两种,运用时不外单刀、复刀两法。运刀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切刀法与冲刀法两种。

由于各人用刀的习惯不同,又有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区别。一般印人称由外而内的刻法为切刀,称由内而外的刻法为冲刀。实际上这两种刀法只是在用刀时略有不同。冲刀刀杆略卧,用力较猛,多用于字画流利处;切刀刀杆略直,用力较轻,向下直切,节节前进,如切物状,多用于笔画坚实处。

切刀、冲刀均可用于单刀、双刀和补刀。单刀多用于刻细白文,双刀多用于刻粗白文及朱文,补刀多作补充和修饰之用。用单刀刻细白文时,刀宜正直,于画之正中徐徐入石,左右两边随刀破裂,略省参差不齐的边线(石质不同,参差程度亦不同)。若刀稍偏侧,可刻出一边光滑、一边更为参差的线条。

若用力过猛,刀更偏侧,所刻出的字画则更破碎,状如锯齿,不美观。用双刀刻粗白文时,以刀锋从字画之内边入石(通常称双入刀),使所刻字画光整;一边刻成后,将印石掉转,再刻画的另一边,不足之处再用补刀修正。《篆刻针度》中所说的一顺一逆,就是这个意思。

如用单刀刻粗白文,可使刻刀更为偏、侧、卧,这样刻出来的字画一边光,一边毛。其偏、侧、卧的角度不一,线条的粗细和毛糙的程度也不同(同石质亦有关系),这就是常人所说的偏锋入石的单刀法。如要刻两面光整的粗白文,同双刀粗白文法,不过先刻一边.

另一边用排刀法,即紧挨着连续将字画刻成。排刀法,古人刀法中无此词,因古代石章较小。现在用于展览的印章,或在大幅书画上铃盖的印章,有的较大,就创造了排刀法。用双刀法刻朱文,刀锋须沿着字画的外边,刻一边后,将印石掉转过来,再刻一边,则一画刻成,不足之处用同法修改。

刀法的中锋和偏锋,一般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以入刀式而言,一是以运刀所表现出来的字画的效果而言。用双刀的中锋和偏锋刻粗白文或朱文、能收到朱文整齐秀丽、刚劲有力,白文气势雄壮、绵里藏针的效果。用单刀中锋刻细白文,则能收坚挺峭拔、干折硬断之神。

如以偏锋侧入,运用得好时,可迹外传神,得中锋所刻的效果;运用得不好,难免剑拔弩张,扁薄无力。正像国画家作画,不管用中锋或侧笔中锋,均要厚实圆浑一样;刻印时不管是用中锋还是偏锋,印面上表现出来的效果,一定要有圆浑、坚实的立体感。

当然,由于所刻字画的体势不同,各人的习惯、爱好各异,刀法在运用时亦有差异。有的以一种刀法为主,有的先后参用多种刀法,以补某种刀法的不足。古人在谈到刀法时说:“先把得刀定,由浅人深以渐而进,疾而不速,留而不滞。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盖不足可补,有余则不可救也。

”我们在治印过程中,切不要为某种刀法所限制,要以表现字法的精神为前提,做刀法的主人,不做刀法的奴隶,让刀为我所用,不要人为刀所使。否则,只能起相反的作用。正如石涛所说:“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为法障也。”吴昌硕也说过:“余不解何谓刀法,余但知凿出余胸中所欲表现之字而已。”

任何一种技法,均是人们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与爱好习惯亦不断变化,新的事物、新的情趣必然影响技法的革新,从而创造出新的技法。治印的刀法亦不例外,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工具或材料的改革而改革。

有的印章,字画与边均有斑驳,而又不露刀痕。这是孔云白在《篆刻入门》中总结出来的“击边”法。这种刀法,古籍中未见提及,是今人创造的。有的印人不仅用击,还用锥、凿、撞、划、磨、刮等,这也是一种发展。我们应当继续努力,反对墨守成规,创造新的篆刻刀法,为提高篆刻艺术水平而努力。

△将印书房公众号设为星标,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辑不易,顺手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