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年俗 | “七不出,八不归”与“人日节”

龙虎山道教 今天

时间转瞬即逝,春节开始过去,很多人纷纷踏上旅途,回归到工作岗位中去。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农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七不出,八不归”实际上是老祖宗留下来教育人的话,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平凡的日子里,最真实的幸福就是柴米油盐醋茶了。
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和家人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太了然无趣,但却是最温暖,最踏实,最厚重的幸福了。
八不归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八德应该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骨髓里。我们应该谨记于心,严格遵守。
我们应该真正理解“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同时将这句祖训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人日节

此外,正月初七还是传统民俗中的“人日节”。这个已被渐渐淡忘的“生日”,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人类生日”。在中国至少史长两千年。民间传说女娲造人之时,正月前六天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这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也有系统的习俗。

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那天,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的菜凑成七件,都不会被当成小偷。

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人日节,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捞鱼生

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吃面条

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出游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