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在农历七月的初七?
周围有纷纷扰扰的声音在说:因为重数好记啊,你看,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九月九,现在还有双十一了呢。
那为啥不放在八月八?
……因为八夕没七夕好听……
好吧,对这种倒果为因的回答,一笑就好。
牛郎织女太遥远,即使请光带去我的问题,我也得等上几十年才能得到回复,我估计我等不到了,还是自力更生,自己找答案吧。
既然他俩是天上的两颗星,这个日子的确定必定跟古人夜观天象有关。翻寻古书,跟织女星有关的最古老的记载应该是在《夏小正》里。《夏小正》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虽然这部历法在现在看来疑问很多,但中国古人一般认为这是夏朝的历法。
《夏小正》按月份记载了各个月的天象地象和人事,对七月的记载中,有一句“初昏织女正东乡”。意思是在当时的七月黄昏时,织女星朝向正东方。“乡”就是“向”,朝向。远古的古人夜观星象不是为了谈恋爱耍浪漫,而是为了确定时间,因为天上的星象会在一个阳历年内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是当时七月的重要天象,这个天象到了,七月就到了,秋天就来了。
为什么一颗星星会“正东乡”?因为织女星附近还有几颗小星,古人把这几颗星连在一起,想象成了织女织布,在人们的想象中,织女的脸朝哪边,织女星就朝哪边。织女星之所以“正东”,是因为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就在人们的头顶,之后位置就慢慢变低,逐步西沉。织女星升到一年中的最高点时,就是七月,秋天来了。
(注:天上的星象会缓慢变化,现在你看到的星空,并不是千万年前的星空。)
织女星最重要的帮助确定季节的星象出现在七月,那么,跟织女有关的传说和节日放在七月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别的月份里,织女星都没这么重要。
这可以理解为什么是七月了,但为什么是七日呢?
其实,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都是用干支纪日的,七月甲子日、乙丑日之类的,数字纪日战国时在民间使用了,官方正式使用是在汉朝,汉末魏晋期间就流行把干支纪日里的节日改成数字纪日,比如上巳节从三月第一个巳日改成了三月初三。七月七日在民间出现的时间不会比战国更早,至于为什么不是七月一,七月八,我想,这就是人们对重数的喜爱吧,反正在农历的七月,你不管定在哪一天,都很难和织女星“正东乡”的天象吻合,那就挑一个最好记最顺口,并且月亮也不会太亮的日子吧,那就初七吧。
(注:织女星“正东乡”作为天象,属于纯阳历概念,它表示的是季节的变化。而农历是阴阳合历,七月初七在阳历日期里会在30天内波动。用农历的日子来标注纯阳历的天象,注定很难合天象。只不过到这时候,人们已经把这个日子当成节日了,是不是符合天象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第二个问题:
牛郎织女,你们俩在天上相会和小姑娘乞巧到底有啥关系?
回答是:没啥关系。
“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我们现在的概念里,七夕就是牛郎织女相会,但在古人那里,七月七,先是女儿乞巧,后来牛郎织女才在这天相会。
女儿乞巧和织女有关,和牛郎没关系,女孩们向天上的织女星祭拜,秀针线活,乞求织女赐予一双巧手,做出好的针线活。乞巧习俗在西汉初年就出现了,东汉《西京杂记》记载在西汉初年,宫廷内“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历代乞巧的活动都很兴盛,唐朝林杰的《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崔颢的“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权德舆的“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写的都是乞巧习俗。因为秋天到了,女人们要纺线织布做秋衣冬衣了。织女是纺织女神,此时又是织女星“正东乡”的特殊时期,此时不拜,更待何时?牛郎、织女是跨银河相望的两颗星,他们谈恋爱的最早记载是战国晚期睡虎地竹简《日书》里的一句话:“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到西汉《淮南子》时情节增加了一些:“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东汉的《风俗通》已有渡织女的时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则有最早的牛女情诗:汉末魏晋之间,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完整故事才成型:织女下凡和牛郎恋爱、结婚、生子,再被棒打鸳鸯,飞到银河两边成了隔河相望的星星,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七夕相会的鹊桥。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个故事中牛郎织女故事的影响力最大,留下的作品也最丰富,究其原因,牛郎织女故事的民俗化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魏晋后牛郎织女故事和乞巧习俗才逐渐融合,唐宋以后,牛郎织女成了七夕的文化标志,女儿乞巧则是七夕的民俗活动。牛郎织女故事本来没有民俗活动,没有民俗的故事容易被淡忘,而没有好故事的民俗也难以普及,牛郎织女故事和乞巧民俗的融合,让两者都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七夕也成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古人最爱书写的一个日子: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唐代罗隐)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代杨朴)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唐代赵璜)七夕诗文数不胜数,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词一共三个,第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汉末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第二个是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四句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定情日放在七夕,奠定了七夕的情人节定情日的地位。第三首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人若是柔情似水,哪怕聚多离少,也都会放大了离情,何况世间往往聚少离多。这首词把感情写得细腻美好,并且升华了人间感情,给痴男怨女带去心灵的安慰,直到现在都是七夕的文化标签。现在七夕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还在流传,乞巧的习俗已经堙没。乞巧是男耕女织时代的反映,和现在的时代文化已经脱节,但牛郎织女代表的美好感情始终是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一代代的父母们,就在这个暑热渐退的夜晚,给孩子们讲述着天上的故事。
老文:
1600年前一场精神的出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作的雪故事
扬州、镇江从前居然长这样!没点历史地理常识,有些诗还真看不懂
汉字宫斗戏:隶书和简体字的小妾逆袭上位史
周润发和周迅演的《孔子》不够好看?那是你的打开方式错了
据说王维是个音乐家,我们就用他的诗来get一下他的音乐才华
到了宋朝才知道,原来精致会抑郁
李商隐loser的人生告诉我们:做人最要紧的是搞明白自己要什么
在西周赴一场中秋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