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场:试论单枞茶类开汤的几个要点

一、关于投茶比例

之前我们将试茶阶段的建议起始投茶比例设定为1:20,但通过对单枞类茶品的开汤尝试,我们最终将投茶比例调高至1:15。

具体原因如下:

像单枞这类经过焙火的茶品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茶体吸水率提升,而吸水膨胀系数下降,同时该产区的低维度环境也导致其单位条索中的内溶物偏低。

既然单位条索的内溶物偏低,我们就需要加大投茶量来保证浸出物的量,而加大投茶量之后可能出现干茶吸水后膨胀紧结,导致条索无法充分舒展,影响其正常的析出。而我们同时也发现在焙火之后条索的吸水膨胀系数也随之下降了。两者平衡得以使我们能够适当加大投茶比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调高投茶比例至1:15,以实现标准浓度。

二、关于析出速率曲线

同样是基于产区水土天气等环境因素,导致其析出速率衰减较快,析出曲线较陡峭。

故我们在第一水坐杯时长的基础上,下一水坐杯时间较上一水依次延时0.3、0.5、0.8、1.0、1.5、2.0倍时长,此为概数,试茶后应根据具体茶款进行微调整。以实现整道茶过程中的汤感浓度平衡,而没有明显的掉水感。

三、关于香气

单枞茶类的香型说丰富那都是收着说的,—— 事实上是相当丰富的!号称有上百种之多,—— 反正我是描述不清的。

所以,如何表现其香气特点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开汤品鉴作为一个线性过程,我们建议在烫杯摇香时就要充分,以激发其香氛物质的释放。

四、关于注水

还是基于产地、树种、工艺特点等原因,单枞甚至乌龙茶类通常都建议开水大冲以保证其析出速率。

五、关于层次表现

通过实际的冲泡,我们发现品级不错的单枞类茶品是能表现出层次、起落、变化的,而不是一个味道下来。

这个层次起落不仅表现在整道茶中每一水的汤感变化,也表现为单独一水茶汤入口后在口腔中的层次起落变化。

可见优质的单枞也具有着相当的品饮价值,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单枞类茶品之开汤技术的重要性。

… …

好了,先就说这么多吧,大家试试。

(0)

相关推荐

  • 经常觉得自己泡的普洱茶不好喝?可能是这3个细节没做好

    后台经常有茶友咨询,为什么自己在家冲泡的普洱茶,总感觉没有茶艺师泡的好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 ...

  • 茶小菓 | 六大茶类之“红茶全集”!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31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菓. 本文导读:首次听到红茶,第一意识觉得她的叶子应该是红的!汤色也应该是红的!不然,感觉都"对不起"这个称呼!虽 ...

  • 实验现场:细说“投茶比例”

    前两天在"研习社"的内部讨论中"小张"同学提问关于"投茶比例"的问题,-- 具体的说,是关于"投茶比例定义"的问题. 这 ...

  • 试验现场:“芽-叶-梗”独立开汤品鉴

    在"空山流"的内部学习中,已经对茶体的浸出过程分析深入到了"芽-叶-梗"的层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空山流"的门生索取,-- 如果他们愿意分 ...

  • 花开月正圆,泾阳茶正酣——“开汤研习社”第2期

    我不大看电视的,但架不住老妈追孙俪的剧.这让我知道了那部<那年花开月正圆>,-- 其实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儿,让几对男男女女撕逼了足有七十多集! 普洱冲泡大赛那天,我忙着直播,却忽然让我看到 ...

  • 开汤研习社:“天宝祥 · 清香茶王”开汤建议及相关链接汇总

    昨天下午又喝了好几道茶,-- 红白生熟俩乌龙,真是足够酣畅淋漓了!! 其中那俩乌龙茶青原料虽然一样,但干茶形状却各有不同,一个为条索状,一个为半球状,冲泡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别 - - 对了,本周主题茶品 ...

  • 2002年大益春尖茶品鉴开汤启示:价格是最好的门槛之一

    2002年勐海茶厂出的茶不多,每款都是经典茶,如红大益.典藏品.生态9号.象山青饼等. 其中有一款国营勐海茶厂历史上十分少见的春尖茶,淘宝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讲讲今天的主角 ...

  • 现场质量班前会,如何开?需讲哪些要点?

    作为制造业,天天说生产班前会怎么开效果好,安全班前会怎么开效果好,但你知道吗?现场质量管理同样需要召开班前会,你开过吗?你知道怎么开吗?你知道都需要讲什么内容吗?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制造业,现场质量队伍 ...

  • 实验现场:否定一种传说中的醒茶方式

    · 关 键 词 · 年份茶  干醒  湿醒 对比实验  马桶 排泄物  划时代事件  证伪时代   黄金时代 * * * * * 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醒茶的文字,主要针对中早期茶: "干 ...

  • 实验现场:醒茶的必要性

    时值中秋.除了一家团圆吃月饼,也到了一年中新茶.老茶汤感表现最佳的时段,-- 正是品茗好时节啊! 不过这里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诸位醒茶的必要性: 前几日翻看日历,忽觉时节流转,便马上从仓里拿出一片201 ...

  • 实验现场:“茶韵”呈现对比

    韵,茶之魂魄,落喉之感也,但却并非召之即来,呼之即到.正因其呈现的技术难度,信手冲泡下往往很难呈现到位. 标准开汤一道茶款,入口甜滑醇厚,落喉茶韵饱满:花香.回甘持续了足足有1分多钟. 朋友唆使换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