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如何判断一个茶学理论的科学性

“如何判断一个茶学理论的科学性”,——这标题好长……,但这已经是我精简过了的。想知道那个最长的原始标题么?好吧!
“作为一个爱好者或从业者,如何在当下百家争鸣的时代通过简单方法来判断某种特定茶学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一气读下来哦,别换气喔!
之所以要聊这个话题,就是因为随着“标准开汤”理论的推广,知道的朋友也越来越多,除了爱好者之外,也有专业人士与从业者。
当然,他们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有一听就拍案而起,全盘否定的;也有信誓旦旦、频频点头,却压根儿没听懂的;还有喝出惊艳后,对其推崇备至,硬要把它定义到艺术层面的;当然,真有能坐下来,彼此开汤,促膝而谈的。
经历了如此种种,其实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评价各种茶学理论科学性、严谨性的方法。为躲避以后一一复述,各自对照吧……
自恰    互恰    续恰
这是我很早之前就提到过的:
自恰,首先你的理论要自成体系,而自成体系的基础就是自恰。倘若还有多处自相矛盾,那这体系搭建基本也就无法实现了;
互恰,你的理论体系至少要与当下的主流理论互恰,就好比新的物理学创建基本上是要遵循牛顿的“物理学三定律”的,就好比你的茶学理论不应该与既有的种植学、加工学相悖;
续恰,就算是你要颠覆既有理论,也要从其论点、论据、论证这三方面指出其问题所在,并给出你的观点与依据,甚至有一天你也要迭代自己的既定理论时也要遵循这个过程,这才能推动理论体系科学而严谨的发展。
实践优于理论
茶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科学。无论是种植、加工,还是开汤、品鉴,无不落实在一项具体的实践上。在其他领域或许存在着理论优于实践的可能,比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但就茶学而言,单就当代茶学而言,一定是实践优于理论的
这就意味着一种茶学理论如果单纯只停留在了理论层面,而无法通过实际应用进行验证的话,那这套茶学理论是没有价值的
同样,一套逻辑上完美的理论却在实践中难以实现,这同样也是没有的价值的。
“伪量化”
“绿茶投茶3g,水温85℃,九点钟位置注水,第一水30s出汤……”每当我听到诸如此类的话时,我就会判定这套茶学理论一定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形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款茶,自然也就没有一以概之的冲泡方法,——冬笋跟菠菜能是一个炒法么?
量化,或者说数据量化,看似更科学,更严谨,但就茶这种需要回归感性认知的事物,盲目数据量化,只会适得其反,走到了真理的对面。没有说炒半斤里脊肉就一定是加盐两克的。所以一旦给定了数据化的操作过程,那这套理论一定是不科学的,至少是很不严谨的。
科学里没有象征意义
很多茶学理论会讲:我的四只杯象征着“四方”;右手从右分茶,象征着“揽客入怀”;我的盖碗,象征着“天-地-人”;我的这个手势,象征着“涅槃重生”……
唉,愁死我了,——我只想说,厨子炒菜时是不做法的……
科学里是没有象征意义的,象征只存在于文化、宗教的范畴里。
我之所以排斥茶学中的象征意义,是因为象征意义往往是不确定的。你说那片树叶子是象征着道家的气?还是佛家的轮回?或是儒家的中庸?都可以,甚至还可以象征基督教的伊甸园,天主教的天堂……,去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吧!但那绝对不是科学。
如果你一定要说自己的理论是兼具了科学与文化两者的,那也一定要首先保证其科学性。
确定性与可复制
既然茶属于应用科学,那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输出结果。如确定品质特征的鲜叶原料,确定品质特征的茶品,确定品质特征的汤感体验等等。
您的理论对应于哪种输出结果呢?
客观的讲,确定性与可复制可针对“过程”与“结果”两个阶段。显然,我会更关注结果。因为所有应用的过程也是为了结果。
以“标准开汤”为例,就是关注了确定品质的汤感体验,——说人话,就是一道菜的味道。
我确定能带给你那个对的味道,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冲泡这道茶而实现味道的准确再现,即“可复制”。这是应用科学、体验领域实现商业价值的两个基本要素。来你家饭店吃饭,那道“回锅肉”每次的味道都不一样,——这生意还做么!
可复制的另一层含义,是其他人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个过程进而获得同样的输出结果,就比如汤感滋味。很荣幸,学生在喝过我泡的那道茶后,也能通过标准开汤技术呈现出一致的汤感。而很多冲泡理论之所以无法实现这一点,就是因为其要么关注多了象征意义,要么关注多了过程形式,致使在最终的汤感输出上难有保证,科学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茶学理论注定了要走科学一途的话,那诸位同仁,——应该有压力了……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少阴病有两个,左寸沉用桂枝,右尺用附子

    少阴病有两个! 一个是心少阴,一个是足少阴 左寸沉微用桂枝 右尺沉微用附子 桂枝与附子除了寒症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水肿! 五苓散是水在上 真武汤是水在下 五苓散针对的是手太阳 真武汤针对的是足太阳 桂枝 ...

  • 用现代科学知识阐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0-26 当今中医衰落,原因有多种.除了正虎几十年来对中医的打压政策之外,除了中医院校错误的中医教育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队伍没有对西医的诸多似是而非的伪科 ...

  • 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英语:Applied science)是将自然科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的科学,其多来源于实践本身,会存在一定的科学内容,与工程.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以科学研究含盖内容有"理论验 ...

  • 正心正举如何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问题”

    从对事物的认知层面上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称为常识认知: 第二个层次称为科学认知: 第三个层次称为哲学认知. 1 常识认知 所谓"常识",就是人们生活中最一般.最稳 ...

  • 开汤哲学:“解读‘北宗茶学’”主题访谈内容大纲及视频 (A+B)

    考虑到毕竟很多业界内外的朋友无缘现场,于是活动全程进行了直播,并可以随时回放.但由于网络原因,直播时常跳断.现将内容大纲分享如下,以便于结合视频更好理解相关内容. 品味的回归--解读"北宗茶 ...

  • 开汤哲学:当代茶学缺失“第一性原理”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那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不能缺省,也不能被违反.--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学科.一个系统得以建立的根本与核心.所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

  • 开汤哲学:茶学逻辑概论(音频版)

    必须承认,业界还未曾系统思考过"茶の逻辑".他们觉得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即便思考出些什么也很难直接变现. 好吧,那就由我来完成这个看似没有什么变现价值的思考吧-- 今天的文章将帮 ...

  • 开汤哲学:采茶为何要保持鲜叶状态?

    这是制茶阶段的问题,早有定论,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 昨天给孩子削梨时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立刻捡起,发现着地的那块儿已经阴了.继续削好后把阴了的那块留给自己,剩下的喂给了孩子. 阴了的那块口感疏松 ...

  • 开汤哲学:自然生成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 "--<道德经> "世间万物自然生发消亡,繁衍生息,迭代演进.遵循着物竞天择的天道自然规律 - -"这是人类给世界作出 ...

  • 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 ...

  • 开汤哲学:吸烟对于品感的影响

    我泡的茶总被那些有抽烟喝酒习惯的茶友评价为"过淡",但他们的浓度我也确实消受不起,只剩下了苦涩. 我在思考与寻找着其中的原因,直到我读到了亚伦·卡尔所著的<STOP SMOK ...

  • 开汤哲学:呈现者与体验者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业界前辈,交流有关春暖花开之际环境因素对汤感表现的影响. 边喝便唠,我忽然神游别处提了一个问题: "您说,这茶的至高境界是取决于冲泡者呢还是品饮者?" 前辈略加思索 ...

  • 开汤哲学:论汤感中获得终极体验的可能性

    冥冥之中,总感觉有那么一个终极的问题需要解答,那就是: "如何在汤感中去收获终极体验 - - " 可    能    性 所谓"终极体验",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