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民间汉画集》:南阳汉画像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保护系列邮票——汉画。图源/网络

南阳汉画像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作者/栗元君

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

南阳历史给南阳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存,以至先人们常常在一些老宅里,古墙上,石桥上,看到汉画像石(砖)的遗迹,甚至还有人用它砌猪圈,垒墙头,当桥基,直到1923年,祖籍南阳的著名学者董作宾,研究了这些石头,确定是距今两千年前汉代先人的杰作,开始把散落在荒野的石块收集起来,妥当保管。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南阳汉画的收集工作也非常重视,为拯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他不顾病魔缠身,多次托友人转托南阳青年知识分子杨廷宾等人,帮助汇集汉画和收藏汉画像石拓片,准备选印出版。鲁迅先生对南阳汉画的关注,推动了南阳汉画事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中国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南阳名人董作宾、孙文青、张中孚等都曾为南阳汉画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汉代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进入新的科学轨道。1958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南阳卧龙岗上建了一座新的汉画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题写馆名。20世纪70年代,随着一大批汉画像石的科学发掘,南阳汉画像石出土数量有很大增加,为了妥善保管这些汉画像石,又重新选址,在南阳卧龙岗上,一座规模庞大的汉画馆于1997年建成。该馆集收藏、陈列、研究等功能一体,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已达2500多块,现成为一座较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阳是全国汉画像石五大集中地之一。汉画像资源保护方面,工作量很大。

一是,汉画馆专管。建国以来一直采取专管模式,由汉画馆独家收藏和管理。汉画像石主要来源,是汉墓的计划性与保护性挖掘、古代桥梁拆建、建筑工地出土和耕地建设出土的像石四个途径。这是计划经济时期唯一的管理模式,其他单位和个人不能收藏。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南阳汉画馆已积累收藏汉画像石2500多块,画面3000余副,为国家、为南阳汉画像石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民间收藏充满活力。改革开放以后,南阳汉画像石资源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生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文物管理政策的放宽,民间收藏力量迅速崛起,汉画爱好者积极参与收,,被汉画馆、博物馆遗忘或丢弃在民间的汉画像石有了新'家’,形成了巨大的民间保护力量。据估计,目前民间收藏的汉画像石总量不下千块,个人收藏量大的不下百块。

三是,相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收藏。府衙博物馆、医圣博物馆、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博物馆以及多家民营博物馆都有收藏,且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这种多家收藏管理模式,对汉画像石资源的保护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做好汉画像石保护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一文化遗产成为新的课题。近年来,在汉画像石资源利用方面,引起了官方和民间的关注。一是各级政府的关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多次组织汉画像石和拓片到国内外进行展览,把汉画作为名片,大力宣传推广到国内外,对发展南阳经济、提高南阳知名度,有极积的推进作用。二是社会和民间的关注。

由于国家倡导“藏宝于民,利国利民”(李铁映语)”,推行积极的政策,利用民间藏石资源开发文物衍生品——汉画拓片,经过传拓艺人的精湛拓制,成为高档艺术品,投入艺术品市场,让更多的人品赏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相信不远的将来,汉画的艺术魅力会吸引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同其他出土的文物一样,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古代艺术宝库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让我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的、深入地挖掘、研究汉代画像艺术,为继承、振兴和繁荣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贡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民族服务和为人民大众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