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中

大秦铁鹰剑士

荆轲刺秦失败是必然的,因为秦始皇天命所在,除了上天可以收祖龙嬴政,凡人万万不行!但是荆轲有刺杀秦始皇的勇气与胆略,并且又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思潮:“反抗暴秦,诛杀暴君”,也算是人中豪杰,关键的是他刺杀的嬴政名气太大,他也跟着沾光了而已。有仁义道德之士把荆轲列在四大刺客之列,也在情理之中。


一,四大刺客的故事

所谓先秦四大刺客,根据司马迁老爷子的《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为: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此四人武艺高强,胆略过人,又侠肝义胆,深得历代文人骚客崇拜!

相传专诸本一介屠夫,好勇斗狠,但为人极孝。伍子胥将其引荐给吴国公子光,欲刺杀当时的吴王僚。吴国公子光厚待专诸之母,以断专诸后顾之忧。但是专诸认为刺吴王僚成功与否,自已必死,而母亲尚在,不宜行动。其母闻之,竞自杀以断专诸后路。于是专诸藏鱼肠剑于蒸鱼腹中,在上鱼之时,剑飞出而杀吴王僚,而专诸亦当场被卫士砍成肉酱。吴国公子光于是登上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于是想找一名武功高强之侠士杀侠累以复仇。闻得魏国人聂政武艺绝世,又侠肝义胆,于是严仲子重金安抚聂政家人,又善待其家。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厚葬聂政之母,又妥善安排了聂政姐姐的婚事。聂政守陵三年后,问严仲子仇人何在,姓甚名啥。一切知晓后,聂政出山为其复仇!

韩国丞相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豫让本是晋国六卿之一的智氏家臣,主仆关系密切。韩赵魏三家合灭智伯,而赵襄子把智伯脑袋做成酒器,用以饮酒作乐。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赵国人感念 豫让为人臣之忠,多有纪念豫让之人。

荆轲刺秦的故事家喻户晓,本人就不在此赘述了。

铁马冰河wu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用出神入化之笔描写了五位刺客的事迹,其中重点刻画了荆轲侠肝义胆的豪迈形象 ,“荆柯刺秦王”的惊险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侠士谋刺国君、要臣的事件,在春秋战国时屡屡发生。其中, 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俠累,豫让刺赵襄子等刺杀案都轰动一时并记入青史,但从历史影响力来看,还是荆轲刺秦王的影响最深远。

荆轲刺秦王的幕后策划人是燕太子丹,除具体实施计划的荆轲外,至少还有四个人直接参与了此事:田光、樊於期、秦舞阳、高渐离。除秦舞阳着墨不多、一笔带过外,其余几个人物都描绘的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秦王赢政22岁时开始独掌秦国大权。前238年,有人利用太后(赵氏)谋反,秦王政铁腕平息了叛乱。翌年,他罢了吕不韦的相权,之后又逼迫他自尽。秦王除了尾大不掉的吕不韦,夯实了王权,遂一心要扫灭六国,统一中原,于是他开始不断发兵向列国进攻。

燕国饱受秦军攻伐之苦,燕太子丹觉得只有刺死秦王,燕国才能国靖民安。他把燕国的安危与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一心寻访、收买艺高胆大、能刺杀秦王政的侠士。

有个犯了死罪的杀人犯秦舞阳,心雄胆大,是个亡命徒,太子丹把他从死牢里救了出来,当门客养了起来。原秦国大将樊於期因煽动秦王政的兄弟长安君举兵造反未成,遭通缉逃出国后一直藏匿在燕国的大山里,他 听到消息后也来投奔太子丹。太子丹还请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剑客荆轲。

太子丹对荆轲说:“举兵对抗秦国,好比以卵击石。联合诸国一起抗秦,也很难做到同仇敌忾。我想请一位勇士假扮使臣去谒见秦王,到他面前时乘其不备挟持他,逼他退还抢占列国的土地,他若不答应,就一剑刺死他 ”。

荆轲答道:“秦国对燕国最膏腴肥沃的督亢(今河北涿州)之地早就垂涎三尺。我要是拿着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很感兴趣 ,或许能召我当面见他”。

太子丹深觉有理,就命人把督亢地图交给了荆轲。

荆轲偷偷去找秦叛将樊於期,对他晓以大义道:“秦王对将军恨之入骨,他将您的父母宗族诛杀殆尽。知道将军一直想报仇雪恨,我决心舍身刺秦,最担心的是无法靠近他。我要是提着将军的头颅去见他,他准会亲自接见我”。樊於期听后深有触动,他为报仇毅然拔剑自刎。

太子丹厚葬了樊於期的尸身,把他的首级装在一个木盒子里交给荆轲,又递给他一把浸过剧毒药物的锋利匕首,它能见血封喉,只要划伤秦王一点点,他立刻就会完蛋。

太子丹问荆轲何时动身,荆轲说:“我有个胆大心细的朋友叫聂盖,等他来做个帮手, 他到后就出发 ”。太子丹急道:“时间紧迫,等不了啦,我这儿有位勇士叫秦舞阳,让他做你的帮手,即刻动身吧”。

临别时,太子丹领几个心腹在易水(河北易县)河边的一个僻静处摆上酒宴,为二位勇士壮行。太子丹和众人脱去外衣,里面都穿着雪白的孝服,气氛变得很凝重、悲怆。荆轲挚友高渐离击筑(古时一种竹制打击乐器),荆轲和着节拍嘶吼出一曲悲壮的挽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公元前227年某日,荆轲风尘仆仆到了咸阳。秦王嬴政听说燕国使臣把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都献来了,大喜过望,立即召见荆轲。荆轲捧着装着人头的木匣子,秦舞阳托着督亢地图,缓缓地走上了秦宫朝堂前的石阶。

秦舞阳不过是个骁勇匹夫,他一上朝堂就面色惨白,双腿哆嗦, 害怕的发起抖来。左右侍卫一见,断喝道:“燕使为何脸色大变” ?荆轲回头一看,只见秦舞阳满脸恐慌,面色煞白,一副要崩溃的衰样。他只得对秦王说:“他是北地的粗鲁汉子,没见过场面,今见大王威严,免不了心里惧怕,于是面容失色”。

秦王说:“叫他退下去吧,你一个人上来即可”。

荆轲心里怪秦舞阳徒有虚名,太不中用,只好硬着头皮独自捧着匣子献给秦王 。秦王打开木匣子,验看了樊於期的人头,又唤荆轲把地图献上。荆轲回身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再上去呈给秦王。

荆轲把那卷竹简刻制的地图慢慢展开,一个地名一个地名的指给秦王看。地图全部展开后,藏在里面的匕首突然露了出来。“图穷匕首见”的典故即源于此。

秦王见状大惊,立刻跳开了去。荆轲抓起匕首,拽住秦王衣袖,“嗖”地扎了过去。秦王有勇力,他一使劲,衣袖竟被挣断。荆轲举起匕首再刺,秦王绕着柱子闪躲,荆轲穷追不舍。

台上的几个文官手无寸铁,台下的持戟武士按秦律规定不得上去,只能干瞪眼。秦王政拼命拔出随身携带的宝剑,冷不防砍伤了荆轲的一条腿。荆轲站立不稳,轰然倒下。他躺在地上用匕首飞掷秦王,秦王一闪,那把匕首疾如流星般的从他耳朵旁檫过去,击中了铜柱,火星乱蹦。秦王赶上前来用剑乱砍,荆轲用手格挡,被利刃齐刷刷地削去了4根手指。

荆轲扯着嘶哑的喉咙狂笑道:“你的运气不坏,我本想先逼使你归还抢来的诸国土地,因此才忍着没早动手。今日你虽逃过一死,可你多行不义,无论如何也长不了 ” !就这样,荆轲与秦舞阳这两个死士谋刺秦王未成,最终被一拥而上的力士们剁成肉泥。

荆轲刺王的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之后再也见不到那样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了。荆轲虽然功亏一篑,但他“士为知己者死”人生信条、轻生死重大义的英武豪迈和“壮士一去不复返” 悲壮决绝,一直以一种早已湮没流失的“春秋大义”之独特精、气、神感召并砥砺着后世的人们,他也被视作一位失败的英雄和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刺客而青史留名。因此, 荆轲和专诸、聂政、豫让一起被称为春秋战国时的“四大刺客”,倒也名实相符。

瞎说什么大师话

我们先来看看四大刺客都是谁后,再来分析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了,还将他列入四大刺客中?

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四大刺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而《史记·刺客列传》一共也就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那曹沫又是何许人呢?

我们来看下《史记·刺客列传·曹沫》原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曹沫都算不上刺杀,顶多只是威胁齐桓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四个人的的动机,都是出于报恩!(个人认为这才是四大刺客入选的标准吧)专诸和聂政杀人,是因为公子光和严仲子对自己的母亲礼敬有加,而豫让和荆轲杀人是因为智伯和太子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刺杀成功与否并不是四大刺客的入选标准,其中豫让也失败了!

四大刺客中也就荆轲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他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对于历史进程也有一定影响,可以说他这次的刺杀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而燕国的灭亡又直接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而不单单只是刺杀一个人那么简单。

还有就是古代的一些记载和文学作品对于荆轲的描述,使得荆轲这个人物在外面脑中有血有肉,更容易被人记住。

虾吃

关于战国时期四大刺客,有两个说法:其一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二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史记》里记载了多个刺客,司马迁还专门写了一章《刺客列传》,和这些刺客相比,荆轲很特殊——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人。那么,为什么没完成任务的荆轲还能被列入四大刺客之一呢?

荆轲临行前写下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被我们公认地拿来作为英勇杀敌的千古壮歌。荆轲身后的燕国,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帮助他完成这一任务、燕国与秦国相比,绝对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尽管荆轲刺杀失败,但是他展现出来的那种“小人物拼死一搏对抗强权”的精神值得被后代传颂。荆轲集合了弱者与失败者的双重身份,自然容易引起我们的同情。历史上被后人歌颂的失败英雄并不少见,比如楚霸王项羽。

荆轲刺杀的是秦王嬴政,这个刺杀对象是一位划时代的大人物,是当时最强大军事帝国的专制君主。因为秦王的苛政暴行,中国历史里把秦王当成反面人物,所以荆轲的刺杀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值得同情。

荆轲刺秦这一举动还对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朝末年,同盟会汪精卫、黄树中、喻培伦、陈壁君等人密谋用炸弹刺杀摄政王载沣。被逮捕后,汪精卫在狱中写下了一首诗《被逮口占》(又名《慷慨歌》):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其中,“慷慨歌燕市”一句指的便是荆轲在燕市中与好友高渐离相和而歌。《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由此可见,荆轲对后代影响之深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