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439: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17.3)
虽说性相近,但仍有差别,上知与下愚之人是也。上知,是生而知之者,是天才。下愚,是困而不学者,绝顶愚笨。只有这两种人不会因后天教育而变。其他人,亦即中人,只要肯学都是会改变的。因此《传习录》言:
问:上知与下愚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孟子字义疏证》进一步解释道:
生而下愚,其人难与言礼义,由自绝于学,是以不移。然苟畏威怀惠,一旦触于所畏所怀之人,启其心而憬然觉悟,往往有之。苟悔而从善,则非下愚矣。加知以学,则日进于智矣。以不移定为下愚,又往往在知善而不为,知不善而为之者,故曰不移,不曰不可移。虽古今不乏下愚,而其精爽几与物等者,亦究异于物,无不可移也。
而上知与下愚又岂是绝对?误入歧途之上知比下愚又如何呢?《反身录》言:
迟钝人能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虽迟钝亦是上知。明敏人虽心术不正,行事不端,不肯做好人,即明敏亦是下愚。
聪明人做蠢事也就不奇怪了。即使是中知之人,倘若自暴自弃于世,也落下愚。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温故知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