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分析方法论,让问题在你面前无所遁形
【引言】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错综复杂”来描述难以应付的局面,其实“错、综、复、杂”来源于易经,是易学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易经运用归纳法,把有共同属性、功能的事物归为一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易学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深刻,二是实用,三是普遍适用,流传千年,至今仍有独到价值。
今天我们试着呈现易经“十个维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朋友们有用。也请大家指正。
易经看问题的“十个维度”,包括象、数、理、时、空、位、错、综、复、杂,可以简单归纳为抓住本质(象数理),选择立场(时空位),关注变化(错综复杂)。下面我们详细拆解。
【1】象、数、理——透过现象看本质
象,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
数,就是这个现象包含的数量。
理,就是我们对这个现象的理解。
众多的理解中,有一条是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那就是真理。有一条是众人能普遍接受的,那就是道理。
万事万物都包含象、数、理。
我们举个生活中平常的例子,烧开水。冷水能烧开,这是我们看到的现象。
500毫升冷水,烧3分钟能变成50℃的温水,烧10分钟,能变成接近100℃的开水。这是这个现象中的数量。
烧开水这件事情包含的道理有很多。比如,温水比较可口,热水不能立饮。比如烧水过程中升起雾气,叫做水蒸气。再比如,想要水热得快,就把水壶里的水减少一半。
通过烧开水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一件事情的象和数是唯一的,而理却有许多条。生活中往往一件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还发现,象、数、理是变化的。
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量,一定会变化。一壶冷水(象),现在是冬天,我家里室温是18℃(数),加热烧10分钟,温度接近100℃(数),变成了开水(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通过对现象、数据的分析,找到事物蕴含的道理,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趋吉避凶。
平时我们常说凡事“三思而行”。这第一“思”,就是从现象和数量入手,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分析问题的第一步。
那么,唯一的象和数,却包含了千万条的理,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2】时、空、位——立场不同结论不同
时,就是现象发生的时间。
空,就是现象发生的空间。
位,就是“我”作为观察者,或者事件的参与者所处的位置,所演的角色,所选的立场。
我们还是以烧开水来帮助理解时、空、位。 冬天烧开500毫升冷水,需要10分钟,夏天只需要5分钟。这是时间不同的缘故。
冬天在户外烧开500毫升水,需要20分钟,在温暖的室内,只需要10分钟。这是空间不同的缘故。
如果“我”需要喝温水,只需要烧到50℃。如果“我”需要泡茶,那么需要烧到80℃~100℃。如果“我”只是想加湿室内空气,则又不同。这是立场不同的缘故。
易经告诉我们分析问题的第二步,就是要抓住时、空、位。我们常说一件事情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个道理。
时空在生活中,我们叫做场合。不同的场合,“我”处于不同的位置,对问题看法会不一样,选择的立场也会不一样。立场不同,结论就不同,决策和行为就不同。但是不管怎么选,我们都会遵循趋吉避凶的大原则。
时空合在一起就是宇宙,所谓“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在四维时空里,万事万物都在一定的时空发生和演变。
那么,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抓住要害呢?
【3】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还是烧开水,用电水壶和架一口大铁锅,仅仅是工具选择不一样,呈现出的象完全变了。
再比如乾卦,仅仅变化第一爻,立马就变成了姤卦。象、数、理全部变化。所以,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具体做法就是错、综、复、杂。 
因为事情错综复杂,所以要用错、综、复、杂的方法。哈哈,是不是有点意思?
错、综,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换位思考。有人赞成的,必有人反对,有人喜欢的,必有人厌恶。所以,问题要圆满解决,必然需要换位思考。
错,就是站到对立面去分析问题。举个例子,阿拉伯数字9,书写者角度是9,站到书写者对面看,就成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