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湖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故土往事·乡村文化传承推广系列宣讲”走进高湖村)

2020年7月11日上午,应邀到浣东街道高湖村参加《余缙传》《高湖村》两书的捐赠仪式暨《高湖村》新书首发。余孟根主持会议,村支部书记致欢迎词,乡贤代表余晓峰、高湖余氏姻亲翁叶江、《余缙传》作者余全耿在会上发言。我因参与《高湖村》编著,也作简短的发言,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高湖人文的地位与影响。二、高湖人文的基因与解码。三、高湖人文的传承与弘扬。因发言前只准备了一个提纲,现将文字整理补充完整。

 (左起:翁叶江、陈强、余全耿、余晓峰、余孟根)

(捐书仪式)

(宣讲高湖余氏人文)

高湖人文的地位和影响

高湖村虽处诸暨城东地势最低洼的地方,但这里却是名副其实的一处人文高地,高湖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家族历史辉煌的村庄,历史上创下了科考的传奇与神话,这里是耕读传家的典范。具体而言:

①高湖多进士。高湖“科第甲于郡县”。高湖的“高”,本意是一位姓高的名士(号山遐)曾在此定居,后人为纪念他,便称此地为高公湖或山遐浦。后来高湖余氏始祖大二公从龙游移居此地,在低洼的土地上发祥繁衍。自明末至清代,高湖余氏出了8位进士,10位举人,科第冠于诸暨乃至绍兴之首。诸暨文化底蕴最深厚的镇是枫桥,诸暨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村则是高湖。枫桥历史上出了35位进士,68位举人,占诸暨半壁江山。“枫桥三贤”中只有一位进士(杨维桢),而高湖一个小小的村庄,竟出了这么多进士,堪称奇迹。

②高湖多仕宦。高湖有“三不朽”人物一名。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中列举诸暨古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共8位,高湖的余纶(字岸修)就在其中。《高湖余氏历代知府知县名录》中列举了19位余氏人物,《其他先贤任职名录》中列举了29位余氏人物,他们都是在朝为官的循吏、良吏。

③高湖多诗文。高湖先贤多文才,其诗文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余缙的《大观堂文集》。若论诗文的数量,高湖余氏是最多的,共有14位先贤曾经留下了诗文作品集,可惜现在大多已失传。

④高湖多孝子。诸暨乾隆、光绪《县志》里记载的孝子孝女,据不完全统计,高湖余氏竟有7位。这也是一个奇迹,诸暨找不出第二个村庄。

⑤高湖多烈士。在革命年代,高湖村还涌现了18位革命先烈,是诸暨第二个烈士村。诸暨第一个烈士村是枫桥洄村,共有19位烈士。

高湖余氏是进士世家,是书香门第,是孝悌人家,是忠烈之门。高湖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高湖人文的基因与解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湖余氏之所以能谱写辉煌的家族史,必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高湖余氏之所以成为望族,成为名门,人才辈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典型的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是诸暨的文化传统,但做得最好的是高湖余氏。论生活的贫穷,高湖余氏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或许比诸暨其他村落更加贫穷,但高湖余氏却创造了一个个读书的传奇。道理其实很朴素:人穷志不穷,亦耕亦读,以耕助读,举家族之力,解除读书人的后顾之忧,激发子弟们锐意进取,这就是高湖出人头地的原因,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一方水土”。

②独特的学产规划。高湖余氏有一个《学产规划》,在诸暨氏族的宗谱中实属罕见。学产规则独树一帜。其他氏族也有种种规则,但多是祀产、义田、义仓,虽也有“义学”,但往往语焉不详,措施不力。余氏的《学产规则》,虽只有短短十条,但每一条的含金量都极高。套用现在的话说,这个规则是高湖余氏的奖学金,是高湖穷苦书生的钱袋子。它让余氏子弟放下包袱,在科考中轻装上阵,一路进发,从而为“簪缨科第,联翩不绝,为郡邑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的“耕读传家”,高湖余氏的学产规则无疑是典型和样板;所谓的“遗传基因”,高湖余氏的学产规则无疑是最关键的基因密码。

③良好的家风家训。高湖余氏宗谱中收录的《侍御公家训》,是诸暨所有家训家规中最有水平、最接地气、最启迪人心的家训。余缙晚年撰写的这则家训,没有照搬照抄,没有人云亦云,不求词藻华丽,而是吸取了众多家训的精华,结合了余氏的家族实际,阐述了做官的条规,读书的要诀,做人的原则。这则家训放在今天来读,仍然是名言警句,读来让人醍醐灌顶,是事关“修齐治平”的一堂经典语录。试举几例:

如,做官的人要有“两颗心”。“今日居官受禄,须思往日做秀才时,又须思后日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则知俭,此过去心、未来心不可无。”(今天做官并享受俸禄,一定要多想想过去做秀才时的自己,还要多想想今后解除官职时的自己。想想以前的日子,就会懂得什么叫知足常乐;想想未来的日子,就会懂得什么叫俭能养德。这就叫“过去心”、“未来心”,这两颗心缺一不可。)

如,大丈夫要做到“四个硬”。“大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肤受之诉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大丈夫在权贵面前必须“脚硬”,不卑不亢;在官府面前必须“口硬”,实事求是;听到别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必须“心硬”,心底无私;听到 慢慢浸润过来使人不易察觉的谗言必须“耳硬”,保持清醒。)

如,做兄弟的要学会“二想”。“人家兄弟当作二想,则无不为兄友弟恭矣。二想者何?当养生送死时,应作父母少生一子想;当析产授业时,应作父母多生一子想。”(兄弟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要有两种想法:为父母养老送死,心里要这样想——譬如父母少生了一个儿子,这样自己就会多尽孝养;父母分家析产时,心里要这样想——譬如父母多生了一个儿子,这样自己就会不占便宜。)

这样的醒世警句在家训中比比皆是。譬如说到读书,余缙也说了不少名言,其中两句特别要牢记。一句是:“人生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一句是:“作吏无能,不若耕田百亩;居官有要,尚欠读书十年。”

④读书的遗传基因。一个家族,遗传基因肯定是有的。正是因为先贤以读书为乐,以教子为要,故高湖余氏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好读书”的基因。《高湖村》书后附有“当代俊才录”,数了一下,竟有75位之多,也是今日高湖余氏重读书、会读书的一个佐证。

高湖的人文基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忠”,一个“孝”。这两个字,其实早就写在高湖祠堂的堂号“雍肃堂”里。“雍肃”二字出自先秦《思齐》中的诗句:“雍雍在宫,肃肃在庙。”意思是,在家族要做到真和睦(孝),在庙堂要做到真恭敬(忠)。

高湖人文的传承与弘扬

高湖余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湖后裔也一直在做传承和弘扬的文章。如余文军先生点墈了《大观堂文集》,功不可没。余孟根先生主修了《高湖余氏宗谱》,并积累了珍贵的文史资料。余全耿先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余缙传》,还原了余氏先贤的风采。都值得点赞,这是余氏后裔不忘先祖的孝行。

今后的传承弘扬,要做的工作是三句话:保护好,宣传好,落实好。保护文化遗存。宣传家训家规,使其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每一位高湖余氏后裔都要正确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三个问题。

几点建议:一、高湖祖先留下来的“学产规划”,在新时代要有所创新,制订更加行之有效的奖励办法,激励先进,拦开档次。二、高湖的文化礼堂要突出高湖的特色,且要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其中,达到最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三、高湖能人多,如果财力精力允许,有必要编写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高湖村志》,保存人文,丰富人文。四、高湖村在外乡贤众多,乡贤是从村庄移载出去的大树,但苗木是在高湖这块土壤上培育而成的,要请他们书写高湖,情系故土。五、要重视村里的老人,他们是村庄的“宝贝”,要老幼结合,抢救性挖掘和记录村庄的历史,让孩子们在老人的记忆里寻找故事,记录高湖,实现传承。高湖余氏后人决不能数典忘祖,人人都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光宗耀祖。

(0)

相关推荐

  • 江西丰城万氏村庄人口分布

    孙渡.三合村委会田垅排边万氏.约800人 河洲,新城区边,上.下万氏500人 杜市,茂枝村万家,约200人段潭,深湖村委会下坛组190人 三塘村委会山头组50人 荷湖,希望村委会扬湖200人 小港,北 ...

  • 江右商邦有传奇——竹桥村

    曾文锋  摄 浒湾只是热闹,真正的传奇在竹桥.浒湾的书畅销全国,你可以说浒湾纸白墨香,儒风阵阵,但说到底,印书是浒湾的一个产业,是在人间烟火里讨生活的一个行当.所以,那些书影,是飘荡在诸多人间烟火中的 ...

  • 古桥风韵:汾口龙川社湖溪古桥

    龙川社湖溪古桥 汾口镇有条龙川溪,发源于浪川乡的乌洲源,流入十五都,经十二都入武强溪.乌洲源沈家称龙川,乌林(云林)称排溪,茅屏称龙溪,到仙岭(仙现岭)称仙溪.旧县志作仙溪. 其中,鲁村有条小溪,俗称 ...

  • 【姓氏研究】余村余氏史考

    余村余氏史考 据露源余村<余氏宗谱>之<余氏宗谱源流序>. 余氏出自秦山余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姓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皎然翘然,天下莫不知有余氏也.传至秦汉,裂而复合, ...

  • 涧峰村:千年古村落 乡愁一脉传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20-01-03 07:36 在衢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通过"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实施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等项目,如今,成了践行乡村振兴 ...

  • 【兰溪祠堂】 露源行政村余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露源行政村余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敦睦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余村自然村村北,坐北朝南,始建莫祥,现存风格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三开间三进两明堂,面积377.77平方米,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 ...

  • 白塔湖的最后一抹秋色

    诸暨白塔湖是钱塘江流域保存相对完好的湿地之一,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的美誉.临近冬天,这里的秋色极是迷人.

  • 曾经,灵璧这庄是女孩子最想嫁的地方之一

    千年古村--灵璧胡庄 文/灵山居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以史为镜,方知兴替!一村之变,灵璧一面.我来说说胡庄村的沧海桑田,历史之变! 胡庄村位于下楼东南,东临朝阳镇刘八集村,南接尤集镇练河村,西连 ...

  • 你不知道的赤城

    当地人把赤城村及以里的区域叫"横溪源",从小我就听说,"横溪源"的说法是与原沈畈乡所属的"直源里"相呼应.后来,我从余氏家谱中得知,原来&q ...

  • 山东“学霸村”火出圈:不足500户人口 走出16名博士、博士后,30多名硕士

    除了近日出圈的"曹县",免费为适婚青年分婚房的"南村社区",近日,山东又有一个名叫"刘湖村"的小村庄因为盛产"学霸"走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