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不是香菜,更不是翔菜!
如果让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群众列出自己认为可以吃的物种,大吃省交上来的名单一定长得突破天际——然而这名单里的名字就不免有些令人尴尬了。讲粤语的同胞们可能没有在“给能吃的东西命名”上分配技能点,起的名字要么就非常“淳朴”,比如皇帝柑;要么就特别不走心,比如西洋菜。
一个流传甚久的段子。
很难向一个没见过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的人描述这种植物。尽管来自蔬菜物种大户十字花科,但它长得并不像任何一种北方人熟悉的十字花科蔬菜。也许是因为“西洋菜”实在不像个正经名字,中国的植物学家用“豆瓣菜”当作它的正式中文名,取其小叶圆形、状如豆瓣之义,然而这个名字也不直观。如果能看到西洋菜开花,那四瓣的白色小花倒是能表明它所属的类群。不过这东西开花就会变苦没法吃,菜市场上是看不到花的。
西洋菜的花,对于有植物学经验的人,看起来显然更熟悉了(但是对大多数人还是一样陌生)。图片:Pixabay
并非西洋来,但确实是歪果仁
西洋菜并非来自西洋。这个物种的起源可能是地中海沿岸地区,跟同科的芸薹属蔬菜是老乡,但分布遍及整个北温带。中国除了西北几个省区外均有分布。这种植物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蔬菜种类之一,然而,无论是“西洋菜”还是“豆瓣菜”,都不见于中国的古代典籍,可见其食用传统是外来的,而且传入中国的时间甚晚,大概只有一百来年。作为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西洋菜能以中空的茎随水漂流,并从节上发出不定根和芽,因而传播甚快。有些地方把它当做水生杂草,但欧美国家大多把它作为重要的蔬菜栽培,并无成为入侵植物之虞。
西洋菜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图片:Stefan.lefnaer / Wikimedia Commons
最早进行西洋菜商业化栽培的国家是英国。1808年,一位名叫威廉·布拉德伯雷(William Bradbery)的农学家在艾贝斯费特河沿岸开始种植西洋菜,这项产业随后扩散到英国各地。温彻斯特附近的小镇奥尔斯福德号称英国的西洋菜之都,每年会举办西洋菜节,有15000人参加。该镇还拥有一条以西洋菜命名的蒸汽火车铁路。
西洋菜种植产业在英国兴旺发达的原因很微妙。西洋菜喜欢洁净的弱碱性水,流经白垩丘陵的河流正好符合它的需求——白垩过滤了水中的杂质,并溶入碳酸氢钙。这样的白垩河流,英国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英国汉普郡,种植西洋菜的水田。图片:Wikimedia Commons
不过我也见过因地制宜的西洋菜田,那是在粤北连州的喀斯特山区,奇峻的山峰间有连片的西洋菜田,溶解了石灰岩的水正好符合西洋菜的要求。当然,现代化的西洋菜栽培对自然环境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水分和营养都是可以人工调节的。
来一煲西洋菜汤吧
粤语区是消费西洋菜的主要区域,香港也概莫能外。在香港九龙的油尖旺区有一条著名街道叫西洋菜街(英文:Sai Yeung Choi Street),过去是种植西洋菜的农田,后来城市化后就以之命名。一街之隔的通菜街想来也是如此得名,而且通菜(蕹菜)也是可以水栽的。西洋菜街一带是旺角的购物区,自1980年代起开设了很多电器店。这里是我每次去香港必定要逛的地方,不过不是为了买电器,而是为了买书。由于临街铺面价格高昂,这里的书店都开在二楼或三楼,“楼上书店”遂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景观。
繁华的西洋菜街。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西洋菜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冬春蔬菜,可以生食,也可以炒或涮火锅。由于风味特殊,有类似芥末的辛辣味,吃起来颇为爽口。近些年也有用种子发芽后像豆芽一样的吃法,比较新奇,也很受欢迎。不过,广东人讲究的是喝汤,而西洋菜正是一味很好的煲汤原料。
西洋菜陈肾猪骨汤
西洋菜一斤,陈肾(腊鸭肫,明明是胃为什么要叫肾……)三个温水泡软切片,排骨或龙骨一斤切块,香料若干(我通常就放点姜和陈皮)。
汤罐里放冷水,加入猪骨,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其余材料,再次烧开后关小火煲两小时即成,陈肾有盐不必再加。
此时请不要去考虑老火汤的营养和健康问题,人生苦短,享受美食。
图片:Phoebe / Wikimedia Commons
十字花科的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