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愁丨油渣——童年美食记忆
油渣是我们童年时候最好的零食,是缺油少粮年代里的最大的幸福。它就如同记忆中的那一缕阳光,惊艳了曾经的平静生活。
记得小时候肉是奢侈品,难得能上桌子。只有到了年前,父亲才会买一堆的肉回来,其中就有带着猪皮的肥肉。这一长条肥肉到了母亲手里就会脱胎换骨,变成一种极美的零食。母亲用刀剔下猪皮,又慢慢地把肥肉从瘦肉上剔除下来。然后把这大块的肥肉切成了一粒粒的肉粒,这可是一点也不能浪费的。
煤炉上的铁锅已经烧得滚烫了,母亲用刀一扫案板,满满的肥猪肉粒全进了锅里,滋滋作响。一旁的我们看着肥肉的颜色从纯白变成微黄,个头也是越缩越小,清澈透明的液体慢慢从猪油条中涌出,这就是香喷喷的猪油了。
当渐成焦黄色的猪油似乎再也榨不出油水了,母亲才用笊篱把油渣沥干了捞出来。就这样,一罐猪油熬成了,一堆油渣也就出锅了。
我们几个小孩就麻溜地抓起一个扔进嘴里,一边享受这"咔嚓咔嚓"的脆响,一边龇牙咧嘴地大叫“烫、烫、烫!”即便如此,也不管嘴里到底是烫还是痛,继续抓几粒塞进嘴里,吃得是满嘴流油,但闻着全是满满的猪油香味。
不得不说,油渣真的是有种奇特的口感,下面的肥肉经过油炸变得香糯松软,只觉得入口即化,上面的一点点精肉反而变得酥脆松口。
一口咬下去,肥油渣的油脂溢出来填满嘴腔,而稍稍变焦的瘦肉却肆意散发着香味,与油脂纠缠在一起,迅速填满我们渴望油荤的胃。当这两种不同的滋味冲击着你的味蕾,这种香酥简直让你停不下来。
简简单单刚捞出锅的油渣是最美味的了。爷爷惦记着我们小辈,每当奶奶炸完油,他总会从城的这一头,特地跑到城的那一头,就为了送一碗油渣给我们。过年时它也是最好的下酒菜。
记忆里,父亲和爷爷就着一盘油渣就能喝下好几杯老酒,看他们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让一旁的我们口水直流。妈妈还会再精加工一番,比如切一些青辣椒,与油渣翻炒几下,或者与霉干菜炒在一起,那就是最好的下饭菜了,光光用这些拌饭,都可以吃下好几碗。有时候夹的馒头里面也会放进一些油渣,贤惠的妈妈总会把油渣进行充分地利用。
妈妈的手真的是神奇,她可以用油渣做出任何美味来,炒青菜时撒上一些,青菜就带着油油的肉香;包包子时,馅里拌进一些,弥补了没有肉的缺憾;烙饼时也会撒上一些油渣,使得整张面饼弥漫着猪油的香味……
后来长大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的种类日益丰富,油渣似乎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没想到几十年过后,油渣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或许是大家想要忆苦思甜、追忆童年吧,好久不见的油渣也脱胎换骨,荣登大雅之堂了,这份儿时的零食最终变成了当下最独特的美味。
其实这油渣中藏着我们难忘的童年,爷爷的疼爱,还有母亲不知疲倦忙碌的身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