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峪轶事】之三十七——王立基的传奇人生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由故东豪绅王化南引荐,私立力行中学从开封市府西街迁至洛宁故县,其儿子王希仲任学校董事长。开办时,校长张抗艰,教务主任赵渊如,训育主任赵振中,总务主任王汉儒。力行中学在故县办学两年,为洛宁西部山区培养了一批人才,特别是在地下党员田若剑老师的带领下,青年学生的革命觉悟迅速提高,决心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下峪乡磨沟村的王基有就是其中之一。
1943年,国民党下令抓捕力行中学的中共党员,因消息走漏,地下党员田若剑老师深夜逾墙而逃,仅抓捕了任大美、王基有等五名进步学生,并押入县大牢。在狱中,王基有深得监狱长的赏识。
1944年春,日军攻克洛宁县城,国民政府及党政军要员四散逃亡,看守监狱的警察也各自逃命,那个监狱长匆忙中把刚满两岁的孩子塞给犯人王基有,便携娇妻仓皇逃离。犯人们见没人管了,也都相继跑出监狱作鸟兽散去。王基有是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抱着个幼儿混在西逃的人群里沿崤函古道向西逃命。因小孩一路上不停哭闹,随行的人怕暴露目标,纷纷离他而去,没过几天,王基有就成了独行之人。他抱着孩子走羊肠小道,串偏僻山村,沿路乞讨,昼伏夜行,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坎坷月余,才逃到卢氏。
1944年冬,洛宁县城重回国民政府统治。王基有携两岁多的幼儿辗转数日返回洛宁县城,将孩子送回父母身边,警官夫妇“扑通”一声,一齐跪在王基有面前,千恩万谢,泣不成声。从此,这位国民党警官把王基有当成了恩人,并郑重承诺,在洛宁地盘,保你平安无事,衣食无忧。
1945年春节前王基有回下峪河东寨看望父母,小住了几天,却有好事之人把消息透露给了独霸一方的王国基,王国基仍认为王基有是越狱潜逃回来的共党分子,便谋划再次抓捕王基有。二人本是同宗本族,自然是有人向灯,有人向火。抓捕之风传到了王基有的耳朵里,王基有觉得王国基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霸,纵然自己有人庇护,却远水不解近渴。为防万一,基有又连夜乘竹筏顺洛河跑到了洛宁县城。
警官知道情况后,就对基有说:“地方上不安全,你就去部队闯闯吧!”于是,警官把王基有送到国民党某部队当连长的表哥那里,并再三交待:“基有是我的恩人,你怎样待我,也要怎样待他”。连长见是亲表弟郑重托付,也很重视,就让他负责军需物资供应。基有人很机灵,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之余,又买来大学教材,自学大学课程。遇到不懂的记下来,利用星期天到大学里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两个月就学完了大学数学课程。连长见他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又有文化,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才,就鼓励他报考黄埔军校,并亲自陪他前去报名,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王基有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就这样,王基有成了黄埔军校炮兵系十九期学员。半年后,王基有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黄埔军校,并授予少校军衔,赐中正剑一把,升任某师某团某连连长,驻守河南省灵宝县城。
1945年夏,日寇进犯灵宝,王基有率部英勇出击,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七月的一天,王基有正在营中洗澡,突报日寇包围了军营,王匆忙从穿上內衣就持枪冲了出去,黄尼子将军服和中正剑都遗落在澡堂中。王基有带领手下弟兄左冲右突,奋力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把部队带了出来。
此战之后,王基有名声大噪,他敢杀敢拼、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的事迹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好几个战区司令都争着要将王基有收入麾下。
刘希程,河南省唐河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营长,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一六六师师长、第九十三军副军长、第九十八军军长,曾率部在抗日战场上打过多次胜仗。刘军长爱才如命,听说王基有的事迹后,就派人把王基有召到跟前,担任贴身侍卫,并把王基有改名为王立基,视为义子。
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军队派系争斗,刘希程被革去军职。王立基跟随刘希程度过了彷徨失意的两年。这两年,时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步步为营,刘希程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一心想投靠共产党,但苦于没有实力,单枪匹马不够份量,于是就投靠胡宗南。
1948年12月,胡宗南委任刘希程为第19绥靖区副司令长官,豫西分区司令官、国防部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兼河南省政府豫西行署主任。刘希程立即前往灵宝上任,王立基辅助刘希程收编地方武装,通过收罗整编,共凑了8个团队约一万余人,镇守函谷要塞函谷关。1949年2月底,刘希程派亲信王立基随军务处长张宝珍到位于开封的解放军中原军区作试探性联系。5月20日,刘希程收到了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的来信,信中鼓励刘希程早日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读罢老军长的来信,刘希程不再犹豫,马上派李文定前往西安接洽起义事宜。5月30日,王立基护送刘希程乔装前往陕州军分区,与郭庆祥司令员见面,了解起义政策,商讨起义策略。回来后马上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宣布起义决定,并定于6月10日电告全国,正式起义。之后十天里,军內形势严峻,气氛紧张。会上各团长都举手拥护起义,背地里却各怀鬼胎。李子奎团长暗里给胡宗南通风报信,拉拢心腹从中作梗。刘希程每次出行,王立基都不离左右,偶有枪响,王立基就一个猛子疾扑过去,护住司令身体,好几次都是虚惊一场,但刘司令心里却暖烘烘的,甚是感动。
6月10日凌晨,李子奎叛变,并率5000部下包围豫西行署,突袭司令部。刘希程一方面电告陕州军分区求救,一方面组织兵力突围。同时把王立基叫到跟前,把第三纵队的军响(百余根金条、上千块银元)交给王立基,让他带领另外几个心腹,把军响裹在腰间,在大部队发起突围后,王立基带人从侧翼悄悄撤退。经过一天的激战,起义部队伤亡惨重。叛军有一名军官对手下喊话:“不准伤着刘司令!”加上陕州军分区的救援部队及时赶到,对叛军实施了反包围,击退了叛军,刘希程带领剩下的1000余人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王立基等人与刘希程会合后,配合解放军参加了对灵宝残匪的清剿行动。8月份,解放军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王立基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立基跟随刘希程转业到郑州工作。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朝鲜战场战事胶着,志愿军急需一批炮兵。消息传到北京,中央军委下令急招一批炮兵学员,在北京集训。中央军委在查阅黄埔军校历届炮兵学员的档案时发现了王基有的名字,通过调查比对才找到已经改名为王立基的黄埔军校炮兵系19期学员王基有。北京派人到郑州把王立基接到北京,担任炮兵学员集训教官。
两个月的集训很快结束。为了检验集训效果,军委决定把集训的最后一个实习环节放在朝鲜战场。于是,参加集训的全部官兵乘专列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王立基作为炮兵集训营的教官也随同前往,加入到志愿军的行列,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这些受过集训的炮兵学员在朝鲜战场不辱使命,英勇善战,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王立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战机,指挥有方,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志愿军某部在战场上为这批炮兵学员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毕业典礼。
半年后,王立基奉命乘机离开朝鲜返回北京。他趴在舷窗上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美丽的首都北京,想象着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心里无比激动。在北京机场,王立基缓缓走下舷梯,正想伸开双臂大呼一声“祖国,我回来了”的时候,几名公安人员一哄而上把他按倒在地,一双冰冷的手铐迅速铐住了他的双手。一个领导模样的公安人员拿出逮捕证郑重宣布:“王立基,你是潜伏在革命队伍中的国民党特务,你被捕了!”随即,王立基被扭送着押上囚车绝尘而去。
晴天霹雳,风云突变。当时,蒋介石在台湾叫嚣着反攻大陆,中共党内极左思潮有所抬头。有人认为,王立基是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人员,又是炮兵训练教官,又有指挥才能,假若贼心不死,则后患无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立基百口莫辩,申诉无望,在监狱里度过了不明不白的360天。
1953年,王立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发配到黑龙江省北安市襄河农场服刑,接受劳动改造。15年的牢狱生活,给王立基的心里留下来难以抹去的阴影,他很少与家人提及,其中坎坷悲苦不得而知。
1968年,王立基刑满释放,1969年返回原籍,在洛宁县下峪公社东山大队磨沟生产队当社员。王立基是个勤奋好学之人,虽然已到知命之年,却仍然不甘寂寞。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夜深人静后,他就爬起来挑灯夜读,尤其爱看科普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并对数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感兴趣。1975年左右,他开始钻研、论证《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个数学命题《为什么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一年里,光演草纸就堆了好几摞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完成了《为什么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的科学论证,一本一寸多厚16k白洋纸缀成的《为什么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的数论手稿,浸透着王立基多少心血啊!然而,一个刑满释放、受人歧视的普通农民,竟异想天开的想像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一举成名天下知,在世人看来就是痴人说梦,注定会成为笑柄,不了了之。除了其家人和几个相同境遇的知己见过这本手稿外,其他人概不知情。
1980年,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全民推开。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刘希程平反昭雪,官复原职。他想起了跟他出生入死、却身陷囹圄的警卫营长王立基。于是,刘希程派工作人员专程到洛宁县下峪乡寻找王立基。时任下峪乡党委秘书的夏永振接待了来访者,夏秘书询问了党委书记任毛旦,并电话通知故东、东山等村干部协助查找,均回复查无此人,来访者无功而返。
数月后的一天,下峪乡西施村有一家孩子结婚,亲戚朋友纷纷前往祝贺。同村的乡党委书记任毛旦也来随礼捧场。席间,任毛旦闲聊时说到:上面派人来咱乡寻找一个叫王立基的人,夏秘书问遍了各村,都说没这个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旁的王立基暗暗一惊,却不动声色。
原来,王立基当兵以前,在家乡一直叫王基有,跟随刘希程后才改名为王立基,回乡后当地人仍叫他王基有,他也刻意隐瞒了改名的事实,这才出现了“王立基查无此人”的结果。
王立基就来到乡政府找到夏秘书说明情况:“我就是上面要找的王立基。”夏秘书说:“是省政协副主席派人找你的,你直接去郑州找他吧。”回家后,他把这事告诉了家人,一家人欣喜若狂,王立基则悲喜交加、老泪纵横,彻夜不寐。天色微明,王立基就坐上通往县城的班车,直奔郑州。
当天下午,王立基来到郑州市河南省政协大楼前。门卫通报后,年逾古稀的省政协副主席刘希程在两个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直接来到大门口迎接王立基。二人相见,相拥而泣。这对亦师亦友、亲如父子的忘年交分别30年后再次重逢,王立基委屈得像个孩子一样泪如泉涌,十五年的牢狱生活、三十年的屈辱和不甘仿佛也随着这流淌的泪水一涌而出。
1980年5月,王立基平反昭雪,恢复公职。组织上考虑到他在黑龙江北安市襄河农场劳改的经历,熟悉那里的工作特点和生活环境,就安排他到黑龙江北安市襄河农场任基建科副科长。妻子和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也随同前往,并办理了农转非手续,落户襄河农场。儿子、儿媳仍留在原籍务农。
王立基任担任基建科副科长第二年,正科长离职,场部宣布王立基副科长主持基建科工作。期间,他自学工程设计,并独自完成了襄河水库长达一公里的坝基设计。施工期间,农场某领导为了私利,偷改了坝基图纸,王立基发现后阻止无果,便愤然离开,不再过问水库建设。1984年夏天,暴雨如注,襄河猛涨,襄河水库随时有溃堤的危险。如果发生溃堤,下游十几个农场将会全部淹没,后果不堪设想。万分危急之时,农场场长和书记专车登门恳请王立基处理险情。王立基说:“让我去也可以,但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一切听我指挥。”得到承诺后,他随即乘车赶到现场,经过观察,果断做出“炸开缺口泄洪”的决定。在王立基的指挥下,迅速调来20个犯人,身背炸药包下到大坝底部放置炸药。犯人刚到下面,场长就命令王立基实施爆破,王立基手握遥控器义正严词地说:“犯人的命也是命,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那样做。”他硬是看着犯人们放好炸药包,撤离到安全地带才按下了遥控器......
爆破成功,顺利泄洪,险情排除。王立基的做法不但没有得到肯定和奖励,而且引起了场部领导的嫉恨与冷落。1984年底,场部以“有文化,文笔好”的由头调王立基到场史办负责场史编纂工作,原来申报的工程师职称的评定也因“没有大学文凭”而被否决。
1985年,王立基已届花甲之年,并顺利办理了离休手续。场部领导提出返聘意愿,想让他完成场史编纂工作。王立基心灰意冷,以“老眼昏花、不能胜任”为由婉言谢绝。遂于1985年9月携家眷返回河南省洛宁县下峪乡东山村安享晚年。
1995年冬,王立基寿终正寝于下峪老家,享年70岁。
张清华作品集锦
重游青石峡
今昔虎头寨
怀念恩师杨守智
六十岁生日感怀
脱贫攻坚大爱无疆
崤山熊耳伏牛三山考
人间四月天 最美是下峪
张清华组诗——乡村恋歌
洛宁县下峪镇碓臼峪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庄头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沟底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四——沙沟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五——崇阳北坡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六——康沟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七——下峪村西头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八——马坟张氏文化
洛宁县西大原张氏家族分衍下峪镇概说
【下峪轶事】十九——大跃进与食堂饭
【下峪轶事】二十——忆苦思甜
【下峪轶事】二十一——下峪教育发展纪实
【下峪轶事】二十二——毛泽东逝世
【下峪轶事】二十三——下峪工矿业发展历程
【下峪轶事】二十四——苗永召的坎坷人生
【下峪轶事】二十五——传统丧葬习俗
【下峪轶事】二十六——农民画家王中叙
【下峪轶事】二十七——能工巧匠柴文长
【下峪轶事】二十八——下糁擀面,溢满乡情的大锅饭
【下峪轶事】二十九——水磨,渐行渐远的乡愁
【下峪轶事】三十——下峪高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下峪轶事】之三十一——西施王海超其人其事
【下峪轶事】之三十二——抗日英雄雷来喜
【下峪轶事】之三十三——探访下峪南禅寺
【下峪轶事】之三十四——故东往事
【下峪轶事】之三十五——民间传说三则
【下峪轶事】之三十六——载入史册的下峪往事
下峪街道真热闹 锣鼓喧天闹元宵
养花怡情生感触 偶得五首咏花诗
洛宁县城投公司召开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
洛宁飓风骏马健走赋
余热写春秋 真心献城投——记洛宁县城投公司工程部长张祖民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洛宁县下峪镇人。洛宁县作协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从教40余年,爱好写作,作品曾发表于《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著有《百年下峪》一书。近年诗文散见于《洛宁文友》、《洛宁城事》、《永怀河洛间》、《搜狐网》及《今日头条》等媒体。

洛宁城事(公众号)洛宁城事今日头条号、洛宁城事搜狐号、洛宁城事360快资讯、洛宁城事都市头条号、洛宁城事网易号、洛宁城事抖音号等,矩阵多媒体平台。

业务:图文、视频广告拍摄、制作、发布。

洛宁城事平台服务电话:
13937963275 13526990668
15237927876 1803958445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