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迪:从达标技术的到情境艺术(浅谈酒店产品的情境化趋势)

迈点网 · 谷安迪专栏 · 2021-02-17 15:05:07

                   

酒店产品从“达标技术”向“情境艺术”的演化,而诱发这股东风的“蝴蝶(效应)翅膀”就是已经相对深谙酒店产品的功能性和情感性的消费者

普遍意义上的酒店产品,无非是客人对于酒店服务的体验整体。然而酒店服务,或已越发不是一种达标技术,而是更趋向于一种情境艺术。技术与艺术的区别在于,技术是实现一系列标准化目标的肌肉记忆和精准动作;艺术则是通过审美和创造力盘活技术的升维工作方式。

那么,服务升维的情境艺术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些探索式的解析。

情境

所谓情境,听似普遍却又虚无,而又谈似一言难尽全貌,但在笔者看来,情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场景、内容和调性。场景者,空间是也;而内容,则是那些为满足某种需求而创造出来的具备功能性的品质或(和)可兑现为品质的特定的人际互动;调性,则是能将场景和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能够实现某种意义感的“调试逻辑”。

当场景和内容被调性以特有的逻辑调效,并能够赋予目标消费者以递升至功能性满足、情感性满足之上的额外意义感,一场具备情境艺术性的服务就趋近成功了。

产品的情境化

客人对于酒店产品的审美,之所以会向情境化演变,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我们经常谈论的消费需求升级。消费需求的金字塔型结构,亦如马斯洛的层级需求,当一层得到充分的满足,需求便向更高层递进,而意义感则是在反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性和情感性之后,对于生活意义实现的确证需求(笔者在其他中曾将它总结为哲学性需求)。市场越成熟,人们这种对于意义的确证需求就越强烈,因此,服务的情境化也便成为了产品发展的大概率走向。

试想我们自己第一次入住星级酒店时,硬件设施(主要满足功能性需求)与软件服务(主要满足情感性需求),哪个又我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呢?而当我们成了星级酒店的高频使用者,我们便开始寻找所谓旅途中的家。而当满足感继续递进,酒店体验便成了标定生活意义的FLAG,我们往往会因为追逐到了某个品牌所创造的特定情境,便觉得生活的价值得到了新的定义。

情境化与生活方式

酒店产品或酒店服务体验情境化的另一种例证,或许也可求证于“生活方式酒店“的盛行。当新派中端酒店实现了所谓“物种进化”,以生活方式为名,便似乎成了酒店自我蜕变的潮流主线。其实,在笔者看来,”生活方式“就是生活意义感的定义方式,因为得到了消费者某种“意义确证”的共鸣,生活方式之说才能够“自圆其说”。

也正因为中端酒店较为广泛的试水“生活方式化”,并得到市场十分积极地反馈,主流消费者对于“意义感”的“觉醒”也便同时得到了猛烈地“催化”。人的需求往往是起因于潜藏在潜意识中的某种欲望因子,起初总是趋于无形而松散。然当某种产品恰恰击中了这种欲望因子,需求便被清晰的“组织起来”并“解释出来”。组织起来的需求就变得从之前的“难以描述”到“大可描述”,于是乎也就成了充满热度的研究对象和营销主题。

所以说,“生活方式”酒店,并不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美猴王”。它是对于“生活意义实现需求(哲学性需求)”的有效组织和清晰解释,也正因此,“生活方式”或“类生活方式”的酒店产品升级之风大概率还会在各个酒店市场区间继续劲吹。行业大咖们所预测的高端酒店的普遍升级,笔者觉得也正是顺应着这股“东风”。

结合前文所述,这股“东风”,就是酒店产品从“达标技术”向“情境艺术”的演化,而诱发这股东风的“蝴蝶(效应)翅膀”就是已经相对深谙酒店产品的功能性和情感性的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寻求酒店产品中的“意义部分”,而这就需要组合服务、整合服务和创造服务的方式,向着“情境化”挺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