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61 、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明.张介宾

注释:本句是“阳非有余”学术思想的集中概括,对于防止生活起居失常而损害人体正常功能,治疗上过用寒凉药物伤害气机是有积极意义的。阳,是指正常的生理机能。

阴,是指形体津液。阳惟畏其衰,是强调保护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性;阴惟畏其盛,是说明阴不能过盛,阴盛就可以导致阳衰。

62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西晋.陈寿

注释:这是三国名医华佗对学生吴普说的一段话。他指出保健的方法是经常劳动但不要过度疲劳。活动之后,饮食便容易消化吸收,全身气血流通,自然百病不生。犹如古语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可收到了祛病延年的效果。

63 、人者,天地之镇也。《黄帝内经》

注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受到自然界阴阳四时及其他事物的影响,但是人在承受这种影响时能够了解、掌握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变化、四季的冷暖变迁,适时调理自己的饮食起居,根据时令变化来保养体内打的阳气和阴精,主动避免或预防恶劣气候的侵袭。

因此,人,一旦掌握自然界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适应自然、驾驭自然,“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所以人在自然界中而超然于群物之上,具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64、人待老而求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宋.愚谷老人

注释:人至迟暮之年,已耳聋眼花,步履蹒跚,再去求养身保生,就像人于赤贫之后才想到要积蓄,未免为时已晚,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人必须自幼起就注意养生,特别是到了壮年时期,在人体生理功能最旺盛、又是由盛转衰的关键阶段,更应当高度重视养生。

未老而养生,既能保健康、防衰老,又能防病于未然,词语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预防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老年养生不如青壮年时,但养比不养为好,总能有所获益,故亦不能忽视。

65 、上工治未病。汉.张机

注释:“工”,在古代泛指百工技艺人员。包括各种科学技术人员在内。上工、中工、下工,是针对技术水平的高低而言。《金匮要略》所指的“上工”,是专指医疗技术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有两个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即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二是既病防变,即患病之后,早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邪向未受邪的脏腑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使疾病治愈于初期阶段。

所谓“上工治未病”就是“上工治其萌芽,下工治其已成。”如《黄帝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有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之类。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上工”常用的治病方法,而“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晓实脾,惟治肝也!”这种方法,常常导致肝病未已,脾病又起的不良后果,这就是不懂五行相胜,五脏相关的道理。

如果能在病变开始,先安未受邪之地,则可防止邪气的传变。以上就是“上工治未病”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治未病”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精神调养,注意饮食起居,适应自然规律,锻炼身体,药物辅助预防,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控制疾病的传变等。

66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黄帝内经》

注释: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这是万物生长收藏的运动终而复始的缘由,也是万物生长衰亡的根源。此乃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如果违背这个规律,不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来养生摄身,那就会影响生命的根本,损害身体的真元。如果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二季重视护摄阳气,在秋冬二季注意保护阴气,那就不会发生疾病。这样就称得上真正掌握了养生之道。

67 、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身之计,惟赖坐功。明.李渔

注释:导引主动,坐功主静,动静结合,是养生所应遵循的一项原则。导引是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或自我按摩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防止某些疾病,而且对健康长寿颇为有益。坐功是以静坐为主的气功锻炼方法,对强身延年也有殊功。导引的形式、方法很多,晋代葛洪《抱朴子.别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持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中就绘有导引姿势四十余种。气功养生法这通过调神、调身、调息来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防御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从而保持健康安适的状态。

68 、儿衣锦帛,特忌厚热。唐.孙思邈

注释:婴幼儿或儿童的衣着寒暖,与伤风感冒等病症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中已经指出,小儿初生,肌肤娇嫩,衣着要适宜,不能过多,不然汗后常易感冒。

由于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小儿对衣着寒暖不能自调,若护养者一味以重衣厚褥裹之,必致小儿腠理疏泄。偶触微风,即成感冒之证。相反,小儿衣着捎带几分寒,轻软宽松,既能活动自如,又能使腠理致密,可增强抵御风寒外邪的能力。

69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昌

注释:此语体现了辩证論治的精神,其核心是强调议病遣药,随机应变。在临床上治疗疾病,必须以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为依据,以辩证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清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性质,才能有效地指导治疗,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用药。

辩证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的过程,如果没有辨清病源就遣方用药,必然带有盲目性,治疗也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故治病的关键在于识病,只有把握了疾病的本质,治疗用药才能有的放矢,取得预期疗效。

70 、凡是医生治病,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明.薛已

注释:治病求本,是祖国医学辩证論治最基本的原则。本,即疾病的本质,或者说主要矛盾。疾病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等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故治病求本的实质是强调诊断治疗要善于分析,找出主要矛盾,消除疾病的根本原因。

“标”相当于“本”而言,指从属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矛盾。对于不同疾病,或者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或者同一患者,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矛盾的性质便有差异。医生应以辩证的观点认真对待,力求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治疗原则。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分标本。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上医治未病,上医调气,气能生精,气能通神!【一点资讯】

    上医治未病,上医调气,气能生精,气能通神!【一点资讯】

  • 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谷雨三月中坐功

    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谷雨三月中坐功

  • 秋必痎疟

    ​秋必痎疟: 参考现今,学者对于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中痎疟的,注释 深入剖析<内经> 原文及相关经文 考究<内经> 措辞手法 分析对比新.旧的注释 各自与临床之间的联系 以探 ...

  • 001『中医治未病』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源流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几千年来,"治未病"思想经历了萌芽 ...

  • 初见李医生的主页

    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篇 多学学中医经典,紧跟时代脉动起来 第一段黄帝问曰: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日: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④水,其民食鱼而嗜成 ...

  • 五、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41 .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明.绮石 注释:七情内伤,直伤五脏,影响气机.如怒伤肝,思伤脾: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故七情内伤日久,一则致五脏功能失调,其化生.藏精气功能减退,二则气机失调及血,而气 ...

  • 十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1.六腑以通为补.清.叶桂 注释:本句是对"六腑以通为用"的进一步发挥.保持六腑的通畅,保持六腑气机的正常,就是对六腑功能的资助,也就是说,六腑以通为补. 112.恚怒气逆,上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十、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91 .阴阳者,天地之造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注释:这句话简明地提出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二个方 ...

  • 八、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71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张介宾 注释:本语出自<类经>.如说:"奈何今之医家,多不知求本求标,孰缓孰急之道,....且动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

  • 九、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81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 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 ...

  • 二、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11 .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清.李用粹 注释:湿气即湿邪,为六种外感病邪之一.感受雾露,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病,可出现全身症 ...

  • 四、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31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汉.张仲景 注释:各种脏腑的里实证,多与有形之邪内结有关.要想治疗这些疾病,就必须审证求因,针对那些相结的病邪,而施以恰当的方药 ...

  • 三、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21 .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明.薛益 注释:胃气受伤则五脏六腑无从禀气,脏腑精气皆虚,所以虚证蜂起. 舌竟无苔,胃气绝也.清.程文囿 注释:强调了舌苔和胃气的关系."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