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大哲理,值得传承后世!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

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

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8、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

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

“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

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

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0)

相关推荐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是道之用,然而德也有的上下高低之分,并非德都是道的体现.看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政治状况,就能分出德的优劣.按唐玄宗所说,则有有德,有无德,有淳德,有上德,有下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智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此章名曰:有道则知 老子在这一章先说有一种人: 不出户,知 ...

  • 【智慧生活】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了学到很多礼制制度之外,让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下面这段话,其内容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

  •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老子在上一章"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的国君之道的思想指导下,紧接着在本第二十九章对各诸侯的作为提出了评论:& ...

  • 大道智慧,老子传承于后世的十大哲理!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qu ...

  • 《道德经》中最值得传承后世的十大哲理

    《道德经》中最值得传承后世的十大哲理

  • 老子《道德经》中最值得传承后世的10大哲理,值得收藏,细细品鉴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 ...

  • 《老子》十大哲理,后世高山仰止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 ...

  • 大道智慧,太上道祖传于后世的十大哲理!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道教和儒教互为表里,一阴一阳.道儒两家一为裹藏一为表显共同构筑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 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

  • 泰戈尔十大哲理诗句赏析:提升素养和写进作文都是极好的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 课外阅读. 也许你没听说过泰戈尔,但你一定听说过一句名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 ...

  • 十大哲理诗词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诗词中蕴含了经典人生哲理,久品不谈,回味悠长.笔者精选了十首,与诗词爱好者共赏之.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

  • 水溶肥客户反馈效果不好,这十大原因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辛勤的农资人 相信许多农资人都会遇到有客户反馈,说你家产品效果不行,等等一大堆理由,那么,什么原因才是导致客户去这样反馈的呢?现深挖出这十大原因,欢迎补充! Top 1 当客户反映效果不好,企业首先要 ...

  • 泰戈尔十大哲理诗句赏析

    泰戈尔的诗句不仅是学生写作文常用的万金油,也是很多老师出作文题的宝库,读几句泰戈尔的诗,无论是提升文学素养,还是写进考试作文,都是极好的. 1.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美完. 诗人 ...